龙静文,蔡天盼,黄河浪,吴 磊
(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06)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截止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4%[1]。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4亿大关,占总人口比重将上升到26%左右[2]。而在这一形势下,老龄化所带来的健康[3]、贫困[1]、疾病[4]、失能[5]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小觑。老年人体质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形态、体貌、机能、力量、柔韧、平衡敏捷及运动耐力等方面[6],研究表明体质是预测健康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7],而且肌肉力量和体质水平能够预测老年人的死亡率、住院率和残疾率[8]。科学测评老年人体质是老龄工作规划和政策制定、抗衰老、促进健康等措施提出的重要依据。我国针对成年人的体质测评研究虽多,但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评价较少,而且测评方法单一,目前还是沿用针对所有人群的一套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9]。因此,本研究将前期经过信效度评价的老年人多维度体质综合评估量表用于实证研究,以判断该量表评估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进行现场调查,选取南昌市青山湖、东湖、西湖3个区域,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抽取8个社区(金芯社区、金涛国际、青山湖、上访、天水怡景、湖东家园、碧海云天、中华情),≥60岁6个年龄段(分60~64、65~69、70~74、75~79、80~84、≥85岁,每组200人,男女各半)的老年人1200人。纳入标准:参照我国老年医学分会(2013年)制定的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最新标准[10-11],即无重要脏器的功能异常以及重大疾病,其他相关高危因素在与其年龄相对应的标准范围内,年龄>60岁相对健康的老年人。
1.2.1 资料收集
现场分层随机抽取1200人,问卷调查询问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及现患病等。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告知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征得同意后方可开始调查。在填写问卷过程中,如有疑问,由调查员进行解释和指导;如有调查对象中途退出,则视为无效问卷。而体质测量部分,如“闭眼单脚站立”“30 s臂弯举”等项目,需要各有一名调查员陪同,确保老年人的动作准确无误及防他们摔倒。问卷填写完毕后,由专门的审查员审核问卷是否完整无误,及时填补空缺项,由两人同时录入问卷,数据录入完毕后,派第三人抽查数据录入情况。
1.2.2 老年人多维体质综合评估量表
采用老年人多维体质综合评估量表进行体质评估,分为形态体貌、机能、素质3个维度,权重系数法将每个条目赋予各自的权重,采用百分位数法(Px)将每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体质得分按五段式划分:
1.2.3 量表相关参数
通过文献搜集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条目,最终确定重要性高、可行性强条目25项(形态体貌6项,机能9项,素质10项)。预调查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评估:提示量表的Conbach’sɑ系数为0.842,重测信度系数为0.869(P<0.01),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CVI)[12]为0.88。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了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55.89%,该量表的结构效度相对合理。总的来说,该量表信效度理想,可初步用于评估老年人体质状况。
1.2.4 统计学方法
共发放1200份问卷,最终共测试完成有效体质量表971人份。其中男479人,女492人;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者偏多(70.96%);职业分布以工人、农民居多(54.79%);76.0%为已婚者。详见表1。
表1 971名被测试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采用P-P图正态性检验,提示老年人体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见图1。
维度分值的不同年龄段间、总分值的不同年龄段间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同一维度分值的不同年龄段间、总分值的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年龄组间比较(SNK-q检验)结果提示:总分值在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体貌维度结果与总分值分析结果类似;机能维度:75~79岁与80~84岁、80~84岁与≥85岁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素质维度:75~79岁与80~8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段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各年龄段体质总分及各维度分值比较 分
*:基于Levene检验方差不齐,选用Welch法近似F分布。
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老年人间体质总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同一年龄段间男女体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体质总分比女性体质总分高(P<0.05),结果见表3。形态体貌维度得分与总分值类似,机能维度得分在60~64、65~69、70~79岁3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素质维度得分在60~64、65~69、70~74、75~79岁4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6。
表3 不同性别间老年人体质总分比较 分
表4 不同性别间老年人形态体貌维度得分比较 分
表5 不同性别间老年人机能维度得分比较 分
表6 不同性别间老年人素质维度得分比较 分
老年人体质量表每项条目的初始得分为20、40、60、80、100五段,分别代表老年人该条目的初始状况差、较差、中、较好、好5个等级。每个条目的初始得分乘对应的组合权重为标准化得分,老年人体质总分为所有条目标准化得分之和。利用百分位数法设计出量表应用分值判断表,把老年人体质及各维度得分划分为段式(
表7 各年龄组男性老年人体质总分及各维度分值的百分位点分布
表8 各年龄组女性老年人体质总分及各维度分值的百分位点分布
采用生物统计学的Linear、Logarithmic、Inverse、Quadratic、Cubic、Compound、Power、S、Growth、Exponential、Logistic等11种模型对个体的体质综合评分与个体年龄进行曲线拟合,11种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所有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以Quadratic的决定系数(R2)最高,为0.776;女性也是Quadratic的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45;故最后男、女性均优选了Quadratic模型来对个体的体质与年龄进行拟合并绘图。
曲线方程: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其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深受慢性疾病的威胁。国内外研究[13-15]表明老年人健康与其体质状况直接相关,而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风险及身体素质降低的评价,体质测评是非常有价值的筛检工具。目前,我国针对老年人体质测评的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采用量表的形式建立相对科学的、敏感的体质指标评价体系,构建老年人多维体质综合评估量表,从实证调查的角度,探索年龄、性别与体质的关系,为老年人体质评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对971名老年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老年人体质总分值和不同维度的分值随着年龄加大而下降的分布规律和特点,这与IZUNO等[16]的报道一致;比较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各维度的得分,60~74岁男性老年人的体质得分比同年龄女性老年人高(P<0.01),主要表现在机能与素质2个维度,形态体貌维度差异不明显(P>0.05);对机能和素质得分作进一步分析,提示机能和素质2个维度在体质上占有较大比重,这种现象可能与量表构建过程中各个指标权重分配有关。本研究中采用百分位数法解决定性指标等级划分问题,参考江崇民等[17]研制《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时Tanner专著中提出的百分位数法制定。
此外,依据量表的个体评分和Quadratic模型,可较直观地得出某个体的体质水平位于相同年龄人群的百分顺位和初步判断老年人体质总体状态的等级,便于社区60岁以上个体的体质综合评估和随访监测。根据老年人所处的体质等级状态,可帮助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综上所述,老年人多维度体质综合评估量表在评估老年人体质等级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然而,本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后期会增加样本量进一步验证该量表的评估效果以及寻找敏感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