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前置性补偿”教学一例

2020-06-27 14:09王新芳

王新芳

摘要:“前置性补偿”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诸多因素重新确定教学起点,补偿学生在单元知识体系或新授知识中的疏漏,唤醒旧知、勾连新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的“前置性补偿”教学:前置准备阶段,进行阅读水平调研和阅读任务的系列规划及推进设计;教学设计分为回顾旧知、“回扣”任務和回味父爱三个板块。

关键词:前置性补偿 整本书阅读 《傅雷家书》

“前置性补偿”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诸多因素重新确定教学起点,补偿学生在单元知识体系或新授知识中的疏漏,唤醒旧知、勾连新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整本书阅读的“前置性补偿”教学颇具意义。毕竟,对于皇皇巨作,仅用一两节课来“导读”“助读”难以抵达作品深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用一系列的任务来引领、铺陈。《傅雷家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笔者实施了“前置性补偿”。

一、教学设计

(一)前置准备

1.学情调研。

“前置性补偿”不能局限于课前5分钟,而要回溯学生的阅读进度,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综合考虑整本书的阅读难度、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诸多因素,以此来确定教学的起点与重难点。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父母的“耳提面命”往往有所抵触。那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家书”这一沟通方式?又会如何阅读这一百多封“家书”?为此,笔者在《傅雷家书》的整本书阅读之前开展了一个小调查:

(1)你理想中的“父子或父女”关系是怎样的?

(2)你听过或阅读过《傅雷家书》吗?

(3)你能否接受父母用书信的方式与你沟通?

(4)阅读书信体的作品集,你有何可行性的建议?

2.前置任务。

《傅雷家书》的阅读建议是“选择性阅读”。笔者以为,学生只有在通读或浏览全书至少一遍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效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选择性阅读与专题探究。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相关任务来推动学生阅读(详见表1)。

(二)课堂“回扣”

1.回顾旧知,明晰缘由。

统编教材对整本书阅读侧重于指向作品核心价值的阅读方法指导。回顾旧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新的读书方法。该环节设计如下:

(1)回顾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至八年级上册的整本书(《朝花夕拾》《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导读的要求与方法。

(2)教师示范: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建议,旧版教材中为“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统编教材中为“圈点与批注”。这其中的变化,是从“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主题”到“掌握一类书的读书方法”。

(3)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傅雷家书》的阅读建议从“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变成“选择性阅读”,变化缘由是什么?

2.“回扣”任务,合理审辨。

完成“前置准备”中的阅读任务,学生需要深入文本、独立思考;课堂上“回扣”其中难度较大的任务,学生则要充分交流阅读感悟。具体任务设计如下:

(1)比较教材上施蛰存与楼适夷的点评,说说你的启发。

(2)“回扣”前置任务中的“傅雷家谱图”,理解“傅雷给不同的人写信(或提及他们)的原因”。

(3)“回扣”前置任务中的“通信折线图”,交流理解。

3.回味父爱,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关注点展开。为此,小组内交流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体现在哪些方面,选择最能激发阅读探究兴趣的内容,开展“选择性阅读”。比如:

(1)孩子独自远渡重洋,慈父的关心、叮嘱。

(2)严父的自我反思、忏悔、鼓励。

(3)教导傅聪要关注本民族及国外的艺术,汲取其精华。

(4)教导弥拉和美的家庭要有相同的话语体系,要相互理解。

二、教学思考

(一)前置准备——提供着力点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选择性阅读”必须立足于学生对整本书的整体感知,否则,“选择”就会变成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特权”。为此,笔者在前置准备阶段以“小调研”及相关任务来推进学生的阅读。每一次推进均要求学生阅读对应的章节并完成相关作业,据此分析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缺失。此时,“前置性补偿”已经开始。而当学生开展通读及针对性阅读时,如“推荐一封你最喜欢的书信”,学生的“选择性阅读”已经落地。总之,充分的前置准备能让课堂更高效,让补偿更有针对性。

(二)课堂“回扣”——提供助推力

课堂“回扣”,不仅要勾连名著内容,还需回应前置任务。以“回扣”前置任务中的“傅雷家谱图”为例,此环节旨在补偿学生完成前置作业时分析角度单一、缺乏审辨的不足。如学生关注到傅雷给弥拉写信,简单地认为是傅雷希望弥拉“能够理解支持傅聪”“学习中文,以便更好地沟通”。此时,教师不仅要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还应补偿学生的思考路径——结合作者身份多元分析。傅雷不仅是傅聪的父亲,还是大翻译家、学贯中西的学者。他给弥拉写信,并不是告诫儿媳做贤妻良母、全身心支持丈夫事业,而是希望弥拉也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丈夫平等对话。以此为例,学生在探究其他问题时,也能有意识地制订计划,多角度地分析,更好地开展“选择性阅读”。有了立足于前置任务的课堂“回扣”,学生才能发现自己思维单一化的倾向,结构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多样方法——提供持续力

“前置性补偿”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个体自学、同伴互助、教师引领等多种方法,以达到补偿的效果。笔者以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有效的个体自学与同伴互助。

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独立深入原著、质疑思考,也需要同伴间相互提醒与完善。因此,“前置性补偿”必须以有效的个体自学与同伴互助为前提。在导入环节,学生梳理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建议,让已学知识成为源头活水;教师以新、旧教材中关于《骆驼祥子》阅读建议的变化为例,分析编者的意图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同伴互助,探究《傅雷家书》阅读建议变化的缘由。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结论,而是通过比对分析,相互补充、完善,明晰“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这种读书方法举一反三。

2.及时的介入与引领。

要想让“前置性补偿”真正落地,除了要有学生的个体自学与同伴互助外,还要有教师的介入与引领。尤其是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出现盲区时,教师要敏锐洞悉,高位引领。以画“通信折线图”为例,在分析1959年和1966年通信最少的原因时,学生能结合文本,分析出在1957-1958年间,傅聪在欧洲巡回演出,非常忙碌,傅雷害怕打扰到傅聪的行程安排;1966年,傅雷心绪不宁……但学生对那个时代很陌生,不能“知人论世”,难以体察藏在文字背后的父爱。教师除了要补偿学生的时代背景知识,更要补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意识,使得思维具有持续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化界遭受了两次冲击,一次是“反右”运动,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傅雷也在两次冲击中遭受批判与迫害。所以,这两个时间段,傅雷写给儿子的信最少。他不跟海外的儿子联系,是防止儿子受到牵连。可见,傅雷的苦心孤诣、严慈相济、“百科全书”式的教导,不是耳提面命式的,而是通过一封封书信来教育和滋养。多年后,我们能读到《傅雷家书》,也正是缘于感恩父爱的傅聪将珍藏的书信汇集成册。

总之,基于“前置性补偿”的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与学生从前置任务开始,一步步精心地设计,并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回扣”前置任务,开展学习者的“自我补偿”与“同伴补偿”,适时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读书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与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