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培玉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创作,而且要使学生在这些丰富的信息中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笔者者从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出发,从注重细节强化学生信息道德意识、加强教育养成信息道德行为习惯、找准时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加强教研提升信息道德教育水平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道德 教育 策略与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利用网络进行诽谤、诈骗、传播病毒、侵犯个人隐私等不道德行为经常被曝光。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学生所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因此对于处于人生学习启蒙时期、成长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信息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如何把握正确的策略与方法开展有效信息道德教育,达成信息技术课标对信息道德方面的要求,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促使他们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摆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一、注重细节,在知识传授中强化学生信息道德意识
对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他们特别喜欢的一门课。然而网络是开放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细节,传授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排除反动迷信的内容,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强化小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
如在教学“文件下载”“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等课程时,信息技术老师不但要告知学校的有关规定,如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不携带智能手机到校,而且要通过教学实例,使学生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小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危害认识模糊,因此我们应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积极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通过一些实例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侵害预防教育。2018年4月,我制作了《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件,在全校五、六年级信息技术课上进行教学。课上通过列举近几年出现的网络安全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阴暗面,并通过儿歌、漫画等形式,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初步懂得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侵害,并通过学校集体签名和班级集体宣誓的方式,让学生相互监督,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增强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特别是一些男生痴迷于玩电脑游戏,这样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学有关游戏课程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注意开发学生智力,训练他们的协调能力,坚决反对和制止学生玩一些大型网络游戏,要明确计算机并不等于“高级游戏机”,它可以写文章,可以画画,可以作曲,可以制作动画,可以为我们做很多有益的工作。只要努力学习好计算机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就有可能自己开发出更好玩、更有意义的游戏,成为一名软件设计师。
二、加强教育,在上机实践中养成信息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阶段。小学生作为信息社会的小公民,信息技术老师在小学生上机实践中,必须注重常规教育,规范操作步骤,明确要求学生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垃圾信息,不得进行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和隐私,不得触犯法律法规。
首先,完善制度,严格规范。一是要求学生进出机房必须讲究卫生,严禁携带食品、饮料,更不得乱扔垃圾。二是要求他们自觉排队,安静有序地进机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防止意外发生。三是按照要求规范使用计算机,下课主动将凳子和键盘摆好,盖好防尘罩,爱护公共财物。四是尊重知识产权,不制造和传播病毒,不随意复制和删除文件等,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在维护自己信息安全方面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其次,教师带头,做好示范。日常教学中,教师良好的品德、规范的操作、熟练的演示,对学生信息道德行为习惯训练也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找准时机,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老师的课堂教育,可以通过少先队组织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信息技术老师也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可结合时令,找准时机,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信息道德教育。如在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来临之际,鼓励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电子贺卡赠送给亲人和老师,让同学们在活動过程中产生对亲人与老师的敬爱之情,同时萌生感恩之心。
在市、县每年开展的网上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课的优势,通过教育、宣传、测试等手段,强化安全知识教育。从2016年开始,笔者所辅导的学生年年获得市、县级团体一、二、三等奖,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而且提高了参赛选手的自信心,强化了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受益终身。
2017年,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课,带领学生在网上参加了省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学校师生多人获得省级大奖。活动不但使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了自身的文化修养,而且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四、加强教研,在教学研讨中提升信息道德教育水平
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效地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点拨与引导。然而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同行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研讨,能够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水平。
在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组员们通过相互听课、课后评课议课的方式,在反复上课和磨课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在组内及教师群里广泛交流各学科渗透思想教育的经验,讨论培养学生信息道德的策略及方法,并在自己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取得经验后再进行交流和推广。
2017年,由我和黄文美老师负责的《网络环境下农村小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及方法研究》课题获得省级立项后,课题组制定并完善了各种制度,明确了成员们各自的职责,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努力从专业与科学的角度对农村小学生信息安全的现状加以分析、研究与探讨。课题组成员扎实工作、努力实践,成效显著,频频斩获省、市、县级各类奖项,成果丰硕,学校同时被评为马鞍山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市“在线课堂应用与管理优秀单位”、市“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先进集体”、市“平安示范校园”等。2019年3月,我校五年级裴昌奥同学在学校安全平台的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全国三等奖。这一切得益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引领,得益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从侧面也反映出我校师生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于每周一节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信息道德教育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发挥学科特长,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并增强信息道德意识,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安全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有效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钟云平.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J].都市家教,2017(3).
[2]别雪君,李祖超,汪孟旋.新媒体环境下拔尖创新人才信息素养构成与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16(6).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