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新春
【摘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衡量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渗透的主要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应挑起渗透德育的重任。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一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的目标中是这样论述的:初中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把德育渗透当作教学的“主线”来抓。然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追求片面的教学成绩,刷题、背诵、答题技巧的灌输已成为教学“三部曲”,这就忽略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目标,表面上看学生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学生的德育水平却依然“原地踏步”,成绩的提升与德育水平的提升并不协调,导致“高分低素质”的学生依然会出现,马加爵式的人物仍然会出现。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比较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如下几个策略可以尝试:
一、巧用教材观点,为德育渗透提供理论支撑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不能仅仅孤立地进行知识或概念地讲授,而应该以此为理论支撑,结合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理论的引领下达到德育教化的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集理论与案例一体的课程,里面的理论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德育渗透的时候,要以教材的理论观点作为教学的支撑点,然后结合实际进行循循善诱,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最佳效果。例如,在教学有关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情绪的控制等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这些观点或者相关理论进行理解,然后结合一些教学素材或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案例:教学《善于交往》这一内容,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了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交往?交往有什么意义?
2.教师结合教材阐述交往的基本内涵。(学生由此深刻理解交往的内涵和交往的重要意义)
3.理论拓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交往的认识。
4.教师以此为德育渗透的契机,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在交往过程中要懂得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宽容、平等的交往原则。
如此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交往的具体内涵和重要作用,而且能顺势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德育渗透的效果明显。
二、巧用生活实例,提升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这里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生活实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德育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空洞地阐述一些德育大道理,学生往往理解不了,听进去的兴趣也不高,更不要说让学生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了。初中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案例,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不妨把生活實例与德育渗透有效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提升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其实《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充分把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效融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案例:教学《敬畏生命》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的珍贵和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1.学生谈论:你认为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建立初步感知)
2.《战狼2》的电影海报和埃博拉疫情图片,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脆弱和生命的珍贵(生活实例,让学生内心震撼)
3.进一步举例:生活中的交通事故、溺水事故、防火用电等事故案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脆弱,生命的珍贵;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讨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生命的重要性。
以上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珍贵,并且懂得要敬畏生命和保护生命。德育渗透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实例中得到渗透,德育目标初步达成。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德育力量内化于学生心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的重要性。当前很多政治教师只是埋头干苦干进行理论的讲解,答题技巧的灌输,忽略了教学情境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德育的力量并没有有效突出。因此,要想让德育理论内化于学生的心中,教师就要懂得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利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制作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微课,还能配合课件播放相关音乐渲染气氛,这样不仅能把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德育力量在无形中内化于学生的心中。如在教学有关“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我们可以播放微视频《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并且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渲染气氛,如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把挫折变成行动的力量,让人变得更加坚强,视频中的英雄人物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渗透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必然选择。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一定要“两手抓”: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德育渗透。只要能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善于巧用教学素材、生活实例、懂得创设德育情境促进课堂教学。当然德育渗透并非易事,需要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创新教学方法,相信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更加宽阔,德育渗透的效果也会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21(1):254-255.
[2]吕巧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7,32(66):241-242.
[3]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1(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