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2020-06-27 14:10温玲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应用

温玲

摘    要:起初,现代建筑设计来源于西方,在我国得以推广。从审美角度来看,中西方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均有优势,而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需积极发展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以凸显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本文对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传统文化;应用

1  引言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面对全新的发展趋势,应将极具特色的传统元素进行分析整合,给传统的文化元素赋予现代感,给现代化的建筑装饰设计赋予历史感,致力于创新建筑装饰设计形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2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

2.1  概述

传统文化如果从时间角度去分析,那么就是过去的文化,是从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以来的社会实践之中所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文化内容,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精神本质。我们目前的所有优秀文化都是在过去的实践之中发展并积累起来的。另外传统文化还是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之中且一直被延续到今日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各种文化,在这之中一直不断优胜劣汰,那些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不断沉淀,一直被延续到今天。

2.2  传统建筑文化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文化的外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它的古老性质不在于建筑的持久性,而在于建筑系统的可持续性。这种连续性证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生命力和丰富的经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是其形状、空间、结构、细节、材料和颜色。

3  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应用的重要性与建筑理念现状

3.1  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城市中出现了较多的服务于民生项目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物质体验。为了逢迎市场和时代的需求,一味地研习西方设计的思维,效仿西方现代设计的模式,追捧西方的设计思潮。忘却了作为文化分支的设计是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养料的,盲目地研习与效仿西方的设计,致使我们的设计缺乏本土文化的依托。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蕴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通过几千年沉淀后形成的传统文化更加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在个性化设计逐渐被看重的国际环境下,怎样利用拥有五千年深厚根基的中国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当代建筑设计中是每一个建筑師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3.2  建筑理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开始逐步接受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筑物也进入了爆发性增长时期。直至今日,处处仍在努力加紧城市建筑建设。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筑创作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果,高楼林立,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建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细细思考,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却是千城一面,盲目学习西方建筑风格的热潮也的确使我们丧失了自我,建筑风格也变得毫无特色可言。可如果建筑没了属于本土的文化特色、失去了自己的民族风格,那么这样同质化的建筑是没有灵魂的。中华文明也将缺失建筑这一重要的一页篇章。因此,作为我国文化中必不可缺的文化瑰宝—“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必须得到继承与发展。适当吸取并结合先进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保留中国气质,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理念继承与发扬下去。

4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可用的元素

4.1  传统符号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下,文化符号被牢固地融入了建筑。如某国际机场直接借鉴了建筑轮廓上的传统中式穿斗式木构架。机场暴露屋顶桁架结构,同时使用白色涂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阳光透过空心的屋顶桁架进入终端大厅,地面上的光影变化很大。这种传统建筑符号的直接应用是传统文化的现代翻译。

4.2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中土生土长的,它对整个建筑历史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关键。现阶段所提倡的生态建筑虽然都是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要义,但是实际上和道家文化之间是一脉相承的。道家文化之中崇尚天人合一和人的自然性,它认为人在感知自然的过程中会和自然之间心领神会,并与大自然之间相互契合,因此生态建筑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在生态建筑之中注重人和自然之间的一体化,倡导大众要回归自然,并在大自然环境之中放松身心,实现净化性内心的目的。现阶段很多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直接把绿色植物覆盖在建筑外表皮,以期通过绿色的外观,直接带来大众和自然相互融合的感受。另外在设计之中,还极为重视绿化面积的扩大,特别注重丰富植物品种,确保一年四季都能够有绿色植物点缀。一些还会修建人工湖,以期在水的映衬之中,使整体建筑变得更为自然。

4.3  《周易》

《周易》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具有价值的文化财富,它对于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筑工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设计工程,其中对于《周易》的运用极为广泛;另外因为它对人的思维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因此就给设计人员的设计观念带来了很大影响,再加上它在建筑地址选择和布局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引导力,所以目前在该类工程设计之中都存在《周易》的身影,特别是其中的阴阳五行文化深深影响着设计的各个环节。我们国家一直都非常倾向于封闭完整性,因此围墙应用较多,不管是医院、学校、工厂还是居民区都会无意识地设计出来,使整个工程呈现出完整封闭的特性。

4.4  色彩

与现代化的丰富色彩设计追求不同,传统装饰色彩中更多考虑等级制度这一要素,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常用到的色彩主要有黑色、白色、黄色、红色等,传统的建筑装饰需与当时的等级制度、伦理思想、风水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融合,因此更具使用特色。

5  公共建筑生态设计

5.1  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

地方材料应该是建筑设计中的首选,由此避免因运输带来的不必要能源消耗,同时有助于减少维护管理费用。2)选择耐久性好,品质可以保证,并且产生污染物质少的建筑材料,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减少后续投入。

5.2  建筑形体的设计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建筑形体变化,削减建材的过度浪费(图1CCTV大楼,为了达到转折的效果,多消耗几亿吨的钢筋投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设计良好的围护结构,保证建筑的密闭和绝缘性能,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建筑微环境。

5.3  建筑设备的有效选择

选择效率高的设备对节能设计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设计之初对建筑采用能源周期消耗分析技术将有助于提高设备的能源效率。

6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传统文化的总体思路

实现人文情怀与工业文明的平衡发展,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建筑功能的适用性及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建筑与周边的环境逐渐形成了统一整体。在该完整的空间系统当中,群众可工作、生活、娱乐,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发达国家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初期建设的建筑风格相对生硬,容易给人以距离感。但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较强,强调人文情怀与工业文明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道德理念,充分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建筑功能和环境,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比如,现如今形成的工厂、医院和物流站等多种建筑物,以及基于情感艺术建设的教堂和艺术馆。现代建筑设计风格除满足人类情感需求外,也需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传统文化建筑风格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7  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文化美学和功能是我国建筑设计的主要体现,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首要前提。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我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民间,而另一种则属于统治阶级,两种文化带来不同的影响,但他们的共同处是崇尚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一点我国的许多园林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民间的建筑极其具有自由独特的智慧,如在土家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为吊脚楼,建筑灵活地布局在缓山坡上,聚落没有明显的中心与边界,完全顺应自然地形地物,沿着等高线背靠大山,面向山前开阔空间,吊脚楼楼群与周围河流山林巧妙结合,相互映衬,浑然一体。既体现自由又能给人与大自然和谐之感。而统治阶级文化大多追求富贵华丽,同时也代表着至高的王权。

8  传统文化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8.1  创造传统的空间体验

传统空间体验建筑通常反映在对传统空间的吸收和借鉴中。通过了解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大小,人们被带到类似于传统建筑空间的大型建筑。德国柏林德国议会设计的巨大玻璃穹顶设计是一栋由钢和玻璃材料制成的建筑,展示了传统西方圆顶空间的现代版本。圆顶钢骨架穹顶的内部和周围的旅游走廊类似于罗马穹顶的肋骨,给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且凝重的氛围。在远古时代,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形成了封闭且更加透明开放的空间。在中国大陆的代表设计是饭店建筑,这是大型公共建筑的传统文化设计技术。基于规模和形式,著名的湘山宾馆在玻璃屋顶下形成了一个室内空间,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传统建筑中心空间的人造空间。

8.2  借助传统元素完成公共建筑

使用传统元素的颜色、符号和材料完成公共建筑的设计,深刻表达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完成设计效果,在建筑业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紫禁城的屋顶是黄色的,墙壁是红色的。裴明敏的许多作品都使用了中国的许多传统和标志性元素,例如梅树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从而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美。日本的第二体育场是传统建筑木材和现代工艺的结合,我国的香山饭店使用传统的月门和斜方窗来表达其传统魅力。

8.3  传统形式在公共建筑设计的应用

形式实则是公共建筑形式上的模式,在中国的历史中公共建筑具有别样的特色,这种特色也可称之为民族特有的民族色彩。建筑背后有众多文化蕴含,公共建筑是人类存在的有说服力之一,现代公共建筑设计要从整体体现民族的色彩就必须要把传统的形式通过巧妙设计手法进行结合和拼接,从而在现代公共建筑中可以体现出传统形式和现代的新型特色。我们都知道设计不仅仅通过表面去直接的套现成式的方法,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通过多次推敲,从多层去考虑结构来表达对传统公共建筑文化认识。要运用传统公共建筑的特性就要去了解背后更深层的文化,与其巧妙的设计。在我国有许多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如:前面所说的著名的设计大师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北京的菊儿胡同等。一些园林上的设计如借景、对景等手法也运用到各个现代公共建筑中。传统的民居和林园式形式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一直影响至今。

8.4  表达意境

公共建筑是一個民族或地区文化特点的外在形式展现,同时也是民族思想情感与生活方式的凝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涵盖了思想、情感、形式等诸多方面元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得到传承。传统元素中所要表达的期望也代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因此,现代城市公共建筑装饰设计者在实际设计中,应加强传统优秀文化元素与现代装饰人文情怀的结合,在对外形进行创新设计的同时,注重传统元素蕴含深意的剖析与表达,为公共建筑装饰设计作品赋予时代的精神力量。

8.5  用形

我国古代传统元素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发展价值。前人经过不断揣摩,使得优秀文化元素更具时代发展特性,其存在形式依然可以满足现代人对于美的追求。现代公共建筑装饰设计师作为艺术形式的创造者,应时刻关注当前的发展形势,熟悉掌握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元素,在公共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对可以借用的传统元素进行有效筛选,将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公共建筑装饰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与此同时,将整体设计的侧重点放在公共建筑设计主题的确定上,追求公共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整体效果,确保设计整体与设计局部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传统艺术元素在城市公共建筑发展中的有效运用。

8.6  公共建筑色彩符号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中国人特别喜爱红色,它作为一种热烈、喜庆、吉祥、浪漫、温暖、兴奋的色彩存在于中国人的意识中,对中国人来说它就是一个特别的幸运色,所以红色成为了中国人们最喜爱的色彩之一。建筑师多通过建筑各个部分的配色方案来向人们传达视觉上的信息,人们在接受这些关于色彩方面符号信息的过程中,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可用的功能以外,也是一种文化消费的过程,也就是可以直接享受公共建筑色彩符号带来的审美上的享受。

9  现代建筑风格传统文化设计策略

9.1  利用传统文化符号,凸显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内涵

文化符号能够清晰地表达事物,展现事物的内涵,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现代建筑。传统文化符号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其也是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典型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元素。但现代建筑设计中,为将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文化特点深度融合,需要简化和概括文化符号,一方面保留其最为核心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融入地方特色,而后实现重塑,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这也有利于提高现代建筑设计的综合水平。另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符号的引申意义和艺术价值,全面把握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方可保证建筑设计的总体效果,全面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9.2  合理融入传统人文观念

传统文化十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也蕴含了古老的智慧。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在地域环境和建筑关系的层面采取人本理念,重视人文关怀,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落到实处。不仅如此,现代建筑设计阶段,应将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凸显建筑的人文特征,真正实现自然、建筑和工艺的协调发展。融入人文理念后的建筑设计内涵将更为丰富。

10  结束语

公共建筑是技术的物化,也是文化的物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标志,也是人类自身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正如克里斯·亚伯所说的:“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人类需要根据生态原则筛选的技术和文化来发展,从而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新的和谐做出贡献。”在公共建筑设计理念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的今天,中国现代公共建筑设计要准确把握中国传统公共建筑文化精髓和现代西方公共建筑设计理念,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转化、融合、共存,构建二者互为表里的机制,促使价值观由冲突走向和谐,摆脱“舶来品”的烙印,走出一条适合现代中国公共建筑设计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钟诗梦,莫畏.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应用研究[J].城市建筑,2019(36):101~102+105.

[2] 何慧敏,郭彦哲,武志东.土家寨建筑历史演化与形制研究——以云舍为例[J].城市建筑,2019(36):103~105.

[3] 李瑾.鲁中商埠文化影響下传统商业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及再设计——以古商城为例[J].居业,2019(12):28~29.

[4] 朱晓芳,徐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可持续利用研究[J].城市观察,2019(6):103~112.

[5] 黄博文.基于文化复兴的传统乡村建筑更新实践方法研究报告[D].昆明理工大学,2018.

[6] 刘伟.中国建筑传统解释与继承问题中的体验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7] 刘小娟.传统建筑材料使用价值研究[D].理工大学,2017.

[8] 郑秉东.解释学视域下中国建筑传统的当代诠释[D].中央美术学院,201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应用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