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举国上下齊心协力,社会各界千里驰援,力争使疫情尽快得到遏制。这次抗击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国家公共卫生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疫情防控的有力保障。社会应急语言能力既是国家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应急语言能力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重要性已经显现。在跨省区的医疗援助中,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却不通异地方言,医患临床沟通出现语言障碍。据媒体报道,齐鲁医院医疗队在进驻武汉48小时内紧急组织编写了《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以解决方言不通问题。此外,新冠肺炎被某些国外媒体冠以“武汉肺炎”进行歧视性报道,网络谣言频现,防疫宣传标语中出现语言暴力等问题,都表明应急语言能力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能缺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状态下,应有必要的语言能力支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应急语言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应急语言能力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利用语言(文字)资源提供语言应急援助的能力。应急语言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是对应急语言资源储备的激活和利用。应急语言能力一般可根据语言种类分为应急外语能力、方言能力、少数民族语言能力、手语能力等,也可按照使用领域或行业分为应急医疗用语、航空用语、海事用语、网络用语等。中国方言复杂,此次疫情中,应急方言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语言响应机制、语言援助速度和效果体现着社会的危机治理水平。发挥社会应急语言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社会和公众的应急语言意识。应急语言能力平时是一种语言储备,一般只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发挥作用。由于应急语言能力并不常用,社会和公众的认知不一定到位。何为应急语言,应急语言有何重要性,如何掌握应急语言,如何发挥公众的应急语言潜能等问题,尚未得到广泛宣传,这一工作亟须加强。要加强对应急语言的研究,制定各领域亟须的应急语言标准和普及手册,让社会和公众熟知。平时可通过举办应急语言知识公益讲座、应急语言知识科普活动、应急语言能力与公共安全主题研讨等活动,提升社会和公众的应急语言意识。在流行病暴发、飞机失事等突发公共事件中,要转危为机,及时向社会和公众普及应急语言知识,提升全社会对应急语言能力的认知。
二是建立健全应急语言治理体制机制。国家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参与共治,协同联动。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需要发挥社会组织、行业领域、个人等在应急语言援助中的活力,使其成为国家应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媒体、公益组织、学术团体、个人志愿者等在新闻叙事、语言援助、谣言遏制、语言暴力治理中的作用。可建立国家应急语言治理所需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和协调机制,发挥应急状态下的国家制度优势,增强应急语言治理的合法性和政策决策力。可建立国家和社会应急语言响应机制,提升应急语言援助的响应速度和执行力。政府部门、医疗机构、航空公司、救援队、公益组织等需要制定专门的应急语言响应机制,根据对突发事件中应急语言需求的评估,及时启动响应机制。应急语言响应机制要求在第一时间调动应急语言储备,配置语言资源,并与突发事件整体应急方案紧密配合,发挥应急语言服务作用。此外,可建立国家和行业应急语言能力的标准及应急语言运用的评价机制,评估应急语言能力的等级及应急语言援助的效果。
三是储备和用好应急语言人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立即动员和培训一定数量的应急语言专家和志愿者,对应急语言需求状况、应急沟通机制和语言问题处理方式等进行培训。从长远看,国家需要重视应急语言人才培养和储备,根据应急需注预测,培养应急型非通用语言、方言、医疗用语、航空用语等专门人才。要重视应急语言人才的应急模拟操练,增强应急语言运用能力。可建立应急语言人才动态数据库和应急语言智库平台,充实和调整各类应急语言人才储备。
四是加大科技手段的应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问题,需要快速响应,精准服务。在受害者救治、应急语言能力培养、志愿者招募和测试、风险防控、心理干预等应急语言服务方面,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语音合成、智能翻译等技术优势,提供及时、高效、精准的语言支持,加速应急语言问题的处理。此次疫情中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传神公司等机构联合组织开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在线服务系统”,便很好发挥了科技在应急语言服务中的作用。
五是加强应急话语传播。突发事件经常会导致公共话语冲突,自媒体等多元传播渠道消解了话语中心。在应对不实谣言、引导公众克服恐慌心理、减轻舆论压力、对外扩大应急话语影响力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应急话语传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网络谣言不断,推特、脸书、优兔等社交媒体上,甚至某些海外主流媒体上都出现了对疫情的不实报道和歧视性报道,“武汉肺炎”“东亚病夫”“黄祸”等歧视性话语时有出现。要做好应急话语能力建设,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澄清谣言。要积极提升突发公共事件话题设置能力和多语传播能力,用公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传播中国声音,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