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区优势,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0-06-27 14:14彭欣马志宜陈雨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海淀学区教育资源

彭欣 马志宜 陈雨嘉

学区制改革是新形势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破解当前各大城市择校问题的重要举措。海淀学区自2016年成立以来,不断走进辖区内各个学校,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了解学校教育需求与资源现状,整合区域资源,积极探索教育资源整合的路径,开展实践研究。

1.建立联动机制,整合基础教育资源

海淀学区自成立以来,以学校需求为导向,对学校、资源单位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并尝试建立“学校—学区—学校”“资源单位—学区—学校资源”联动机制。“学校—学区—学校”联动是指学区通过沟通协调,把单个或多个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服务辖区内多所学校。“资源单位—学区—学校资源”联动是指学区通过沟通协调,在资源单位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以充分发挥资源单位的资源效能,丰富教育供给。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海淀学区联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海淀公园、海淀法院等15家单位,设立海淀学区教育基地,发挥资源优势,服务区域教育。从不同单位聘请教育顾问、特殊教育指导专家、少先队工作专家顾问和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区发展提供多元、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并有效提高了区域教育供给能力。

2.构建“聚享”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实施

海淀学区“聚享”资源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及依据,从课程内容、服务主体、资源类型三方面构建的三维立体课程。课程分为润涵养、启智慧、修性情、健身体四大领域。该课程基于学校需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区域内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多种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工成为可实施的课程资源,分“享”给学校师生,以满足不同学校的发展需求。

学区积极发挥区域内专业教师的力量,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交流成长的平台。例如,“乐说”“班主任说”栏目把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理念以在线学习的形式分享给辖区内教师;“邻家工坊”课程利用中关村三小茶艺、木工、3D打印专业教室,为区域内其他学校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学区通过对资源单位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输出为学校所需要的课程,从而打破资源单位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壁垒,实现“资源单位—学区—学校资源”联动。以学区与海淀公园合作研发的“京西稻”课程为例,学区选取海淀公园内稻田,聘请农业专家研发相应课程引入学校,并开展“插秧节”“收割节”活动,鼓励各校学生参与。

课程建设开展3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课程方案逐步完善,详细阐述了课程的开发背景、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机构、课程支持共享单位、实施时间以及课程内容等,为课程建设明确了方向。其次,课程内容逐步丰富,形成了“京西稻”“邻家工坊”“成长护航”三大课程体系,研发了《京西稻时光之旅》《与邻同学与子同乐——邻家工坊课程》课程读本,以及成长护航课程《法治护航》《心灵港湾》《平安驛站》三大系列共九册读本。

3.依托学科基地,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

拓展专家资源。学区充分发挥区域内名师队伍的引领优势,共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区级学科基地,聚焦教师关注的研究主题,通过校际联动教研、校本教研邀约、多校年级教研组间浸润式教研等形式,打破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壁垒,促使学校间教师教研活动联系更加紧密、深入。

创新教研形式。聘请辖区内各学科9位特级教师及市级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学科首席教师和学科指导教师,指导开展学科基地教学研究,同时聘请辖区内5所小学52名学校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协助开展学科教研,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海淀学区积极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融合贯通,实现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纵横打通和深度整合,使学校教育更加开放、多元。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海淀学区教育资源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