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小学体育课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强,训练强度小,体能训练适度,引导孩子用体育来宣泄情绪,培养孩子健身的习惯。然后,探讨了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为了突出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结合互联网下小学生生活常识广泛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小学教学方法,包括体育课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语文、数学、舞蹈、游戏等多学科结合,提高体育的趣味性,同时增强体育课的文化元素,旨在为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是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难点。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可以承受的体育强度较小,在体育活动中使用器材,容易监管不到位造成孩子身体伤害。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兴趣养成的时期,体育内容的广泛性和趣味性是重点。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是主要教学目标。所以,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打破体育课只有“田径”和“球类”的局限性,减少过多使用体育器械而导致孩子在运动过程中受伤,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 小学体育教学特点
(一)趣味性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情况与体育活动的趣味性相关。如果体育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们就会积极参加,教师还能多教给学生相关的体育技能。相反,如果体育课没意思,学生参与度低,讲解内容学生践行效果不好,而且还会出现出勤率低,借故不参与活动等现象。所以,小学体育的显著特点是趣味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生也是见多识广的,让体育课变得有趣也越来越有难度了。
(二)强度小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活动量是适度的,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各项运动的训练强度相对较低。这样可以保护学生体育课上的安全性。由于不能在体育技能的强化上下功夫,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显得不够饱满,学生下课后也没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所以,小学体育课要保证训练强度合理,同时还要保证课堂教学内容饱满。
(三)体能训练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是主要内容。常见的体能训练方式是慢跑、跳远、跳绳等等。这些体育活动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但是在活动形式上略显枯燥。虽然可以举行某些小的竞赛,但是这种竞赛的趣味和竞技性都不强,也没有奖品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所以,如何开发多种体育锻炼项目,丰富体能训练的形式是体育教学思考的方向。
(四)心理疏导
健康指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重,身體状况和心理状态也是相互作用的。体育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发泄口,通过体育来消解负面情绪非常有效,这是一种能力,需要通过训练达成。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体育教师巧妙运用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用锻炼来舒缓情绪,并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式。所以,体育教学兼有心理疏导的功能,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五)培养健身习惯
小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之情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师常常是学生的崇拜对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偶像身份,带动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小学体育运动场不是国家运动健将的培养摇篮,而是培养大众强身健体的场所。体育教师,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健身习惯。所以,小学体育教学成果不体现在训练成果上,而是体现在对孩子运动兴趣的深远影响上。
二、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一)体育课与奥赛结合
体育课与奥赛结合主要应用在体育理论课上。以培养学生广泛的运动兴趣和拼搏精神为前提,体育理论课要将奥运会上的运动项目和我国在各个项目上的获奖情况展现给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体育运动与国家荣誉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体育明星先入为主,让体育偶像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在奥运会期间带领孩子观看奥运比赛现场,并进行讲解。在教授某项体育技能之前,给孩子观看相关的比赛视频,增加孩子对体育技能的直观认识,同时找到学习的榜样。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同时有一定的视频剪辑处理能力。
(二)体育课与语文结合
体育课与语文课的结合,主要是体育与古诗歌的联系。古代兵将和诗而武,诗歌的韵律和体育运动节拍是可以相关联的。这样可以让孩子重新认识体育,打破对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树立正确的学科认识。例如,将《少年中国说》与武术结合在一起。成龙曾经在春晚带领孩子打拳,配乐就是《少年中国说》,整套节目表演震撼人心。以此作为教程,可以让孩子模仿学习。将中国文学文化与中国武术文化结合起来,让孩子根植于心,同时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少年强国的使命感。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浏览中小学语文教材,找到相关的素材来设计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三)体育课与数学课结合
体育课与数学课的结合点比较少,但是依然可以让体育助力数学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加深数学知识的记忆。例如,三角函数是中学阶段的内容。但是三角函数的形状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非常强,教师可以将这套三角函数教给孩子,在趣味中,学生就对三角函数的形态有了记忆,为数学学习做好铺垫。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大胆创新,了解数学知识,对网上流传的趣味数学有敏锐的捕捉能力。然后,用肢体表达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同时增加学生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练习。
(四)体育课与舞蹈结合
体育与舞蹈有渊源,古代有“项庄舞剑”的故事,国外有体育舞蹈。体育和舞蹈有机结合可以让两者相得益彰。相比田径运动,体育舞蹈中有舞蹈和音乐因素,可以增强运动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育的竞技性,可以让没有体育运动天赋,在体育竞赛中取不上成绩的学生找到运动的乐趣。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国外的文化融合更加深入。将体育舞蹈纳入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也认识西方舞蹈文化。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借助体育舞蹈,不仅能够让孩子强身健体,还能够了解每种舞蹈的产生和来源,进而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牛仔是黑人舞蹈,属于劳动者,舞蹈节奏欢快;桑巴起源于巴西,巴西是足球王国……这些由体育舞蹈延伸出的文化常识,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一举多得。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了解体育文化背景,了解国际体育热点,能够根据时代发展,采集时代元素,让体育课与时俱进。
(五)体育课与游戏结合
体育课与游戏结合,可以直接调节体育课氛围。将游戏渗透到体育运动中,适合任何年纪的学生,但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尤为有效。幼儿园的体育活动都是充满趣味的,小学低年级阶段体育和游戏融合,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完成幼儿园和小学的过度。例如,可以将幼儿园的活动道具搬到小学体育课上,但是要增加活动的难度。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再如,可以在体育课初期,开展丢手绢的游戏。这个游戏的特点是一圈人都坐着,就一个人跑跳活动,后来是两个人追逐。这样的活动形式方便教师看护学生,也可以让接受能力慢的孩子在重复中掌握游戏规则。当小学生慢慢习惯了小学的管理模式和体育运动规则后,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这样的游戏。教师扮演老鹰,可以看到所有学生的运动情况,教师扮演母鸡时,可以相对增加孩子的运动量。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幼儿园教学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可以找到有效衔接过程中学生心理特征,然后设计相应的体育活动,找到准确定位,完美实现有效衔接。
(六)体育课与心理健康结合
小学的体育课与心理健康结合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比如在短跑训练之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当学生的情绪发生波动时,开始训练。这样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训练学生长时间慢跑时,可以在跑步之前向学生发问。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或者广泛性,学生需要较长思考时间。训练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分享感受,然后再告诉学生用不同运动方式来缓解情绪的原理。快速奔跑可以舒缓激愤的情绪,慢跑则可以让人深思,梳理自己的情緒。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调动技巧,有扎实的心理学功底。
(七)开展课间操、晨跑等隐性体育课
小学生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保持足够的体育运动量对学生的身心大有裨益。以课间操、晨跑、晚跑等形式增加隐性的体育课,可以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同时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方式,体育课还可以开发其他形式灵活方便的徒手操。例如,将瑜伽的基础动作讲授给学生,尤其是睡前和醒后的瑜伽锻炼方法。这样隐性体育课就可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如,将乒乓球、羽毛球、板球等基本打法和比赛规则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运动。这样就切实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量,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孩子的运动习惯。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开放性的思维,创造性地将体育运动与生活方方面面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多的隐性体育课。
三、 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课教会学生强身健体的方法,训练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体育课教学从小学开始就与多学科交叉,可以为体育课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阶段,拓宽学生对体育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确定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孩子提升体育素养、树立健身观念、养成健身习惯。这样体育就完成了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在体育教学中找到与其他学科的切入点,打破体育课只有“田”和“径”的传统教学理念。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出教学活动方案,创新教学方法,让小学体育课更吸引人,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魅力,爱上运动,坚持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成长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刘国润,卢建彬.辅助器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绳子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
[2]胡雅春.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25).
[3]赵丽芬.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中华少年,2018(19).
[4]史梦颖,殳晨润.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运动,2018(24).
作者简介:
敬军,四川省阆中市,四川省阆中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