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必要过程,各种计算方法是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必要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强化计算教学的要求,强调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这一点必须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帮助小学生改掉容易出现的错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准确度,提高数学平均成绩。本文从小学数学计算中小学生常犯的错误入手,分析并探讨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为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普遍存在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等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会影响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做好这方面的教学。计算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基础,生活中购买物品时需要,未来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编程等都需要,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能力。
一、 小学生常见的计算失分问题
(一)運算法则记忆不牢
提到运算法则,无非是加减法则、乘除法则、混合运算法则、九九法则等运算方面的规则,小学阶段的运算法则难度不高,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容易混淆或用错的。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中涉及的除法法则为例,当求出商的最高位数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这一位商0。这是一个在小学除法计算中常用的法则,例题、课后习题中反复出现反复考察,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小学生会用错,这就是记忆不牢的体现。比如教材例题中出现的是216÷2,试卷中变式成为2160÷20,就会有学生得出180或18这样的错误答案,究其原因,是在该商0的那一位直接商8或者空位没有商,是对除法法则的记忆不牢。又比如九九乘法口诀中明明是五九四十五,学生在面对540÷90时却用了这个口诀,还以为自己算对了一定能得分,实际上在运用法则时已经出现了差错。
(二)运算顺序记忆不清
运算顺序是包含在混合运算法则当中的,对于学生正确得到混合算式结果十分重要。小学教材中,小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就需要掌握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时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只有乘除或加减时从左往右顺序计算这三条运算顺序;在四年级时,小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中括号、小括号的顺序。按照常理来讲,运算顺序应当最能够引起小学生的重视,最不容易出错,但实际上带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确实得到了学生的重视,但除去括号外的运算顺序却成了小学生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是一种小学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的结果,比较普遍。比如210÷3×2,这是一个应该从左往右顺序计算的算式,很多学生却在答题时先计算了3×2;又比如250÷(20+5)×2,在计算完括号内的20+5后,应当从左往右顺序计算,仍然有部分学生先计算了25×2的部分,非常不应当出现的错误出现了。此外,小学生在估算部分的题目计算中常出现一种错误的运算顺序,那就是先求解出直接运算结果,然后再进行四舍五入。这是一种错误的运算顺序,估算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进行“先估后算”,先算后估本身是一种错误的运算顺序,违背了估算的要求。
(三)运用计算技巧过程中出现错误
在学习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逐渐发现25×4、125×8等更容易计算的算式,这意味着在面对一些直接进行竖式计算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学生有了将其拆分成更容易计算算式的工具。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计算技巧,反而会暴露出一些隐藏问题。比如25×44=?这样一道相对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没有想到使用计算技巧,直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错误率较高;有些学生想到了使用计算技巧,将44拆分成4×11,还有的学生将44拆成了40+4,却在计算25×(40+4)时出现了运算错误,将算式变成了25×40×4或者25×40+4,得出了错误的计算结果。以上几种错误的方式都说明了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技巧的使用掌握不牢,也不灵活。
(四)不良的运算习惯
除了以上几种计算错误外,小学生在日常答题或答卷过程中还存在着因不良计算习惯导致的马虎问题。比如抄错题目中的数字或符号,抄错上一步计算得到的结果,抄错竖式计算的结果等,这样的错误往往很让人无奈。无论是哪一种因抄写错误而导致的计算结果错误,都是学生不良运算习惯带来的结果,字迹潦草、书写不认真、自我检查不具体,小错误引发大问题,最终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这一点需要教师予以更多的强调和纠正。
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
在小学生群体中,畏惧数学、逃避计算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数学学困生群体中十分突出。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性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缓解学生对于计算的逃避和厌恶,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数学运算规则、技巧和过程,降低因计算不当而失分的比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他们的数学计算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一个讨论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的学科,细节和推导的过程十分重要,想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正视计算在其中的重要性,从而拔高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提高小学生对于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
运算法则是支撑学生正确完成数学计算过程的必要工具,是保证计算结果准确、计算效率最高的基础,是数学学习内容中很少一部分不需要理解、必须要记忆的内容。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推进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同仁们提高了对数学思想、数学思路方面的重视,也不能忽视数学教学内容中需要学生记忆的部分,比如数学概念、数学公式、运算法则。这些固定的概念、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不记忆清楚,很容易在应用时出现错误,基础打不牢很容易影响上层建筑的稳定性。教师在运算法则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重视程度,还要着重强调运算法则的要点及适用条件,后可采用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反复考查小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课后习题、作业、考题中遇到使用运算法则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及时回顾,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遗忘程度,多多巩固运算法则相关记忆。
(三)加强小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练习
运算顺序的问题往往与思维定势等方面有所牵连,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小测验的方式,来考查小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掌握,帮助小学生发现自己在运算顺序上容易犯的错误。比如:教师在PPT上展示10个算式,其中的几个带有一定的运算顺序陷阱,要求小学生在固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时间结束后,随机抽选一列小学生逐一的展示计算结果,发现有其他小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时,拿到黑板上对比发现其中问题,帮助小学生敲响关于运算顺序的警钟,使小学生在给别人挑毛病的时候警醒自己,降低小学生数学计算过程中因计算顺序问题导致错误的可能性。在作业批改、试卷批改过程中发现因运算顺序错误导致的失分现象,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错误例子汇总到一起,由全体小学生一起找出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引导小学生学会检查和验算,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质量和效率,以反面案例帮助小学生降低运算顺序错误的概率,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四)训练小学生的口算和估算
口算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口算能力强的小学生能够有效节约运算时间,提高答题速度,为检查和验算挪出更多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答题准确度。口算还是生活中进行数学计算的常用方式,学好口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多训练小学生的口算。口算的主要训练方式就是定时、定量练习,教师可以应用上课前3~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估算是可以提高小学生验算效率的一种方法,通过合理的估算能够有效框定计算结果的范围,帮助小学生判断第一遍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提高计算验算的效率,提高数学考试得分效果。教师不可让小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只有题目明确提出采用估算方式解题时才可以估算,教师要先判断例题、习题、作业中的题目是否可以估算,然后去鼓励学生进行先估后算,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小学生熟悉估算的方法。
(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时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有效降低小学生马虎出错概率的手段。首先,教师要让小学生意识到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讓小学生严肃对待计算过程,认真书写、工整抄写。其次,教师要让小学生具备验算的意识和习惯,一方面,根据原有思路检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有抄写错误的地方,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得到结果,对比两个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结果的检验。然后,教师要做一段时间的强制要求,要求小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将计算过程和验算过程完整记录下来,并根据小学生的卷面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小红花或者小印章都可以,鼓励小学生自觉提高计算的质量,鼓励小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
三、 结语
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过程,是一个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只凭小学生本身很难完成,需要教师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等理科课程奠定基础,为小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宋美辰.四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苏双旺.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30+33.
[3]邴永忠.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探讨[J].学周刊,2019(28):28.
[4]刘玉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5]张俊琦.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学周刊,2020(4):79.
作者简介:安清瑞,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