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2020-06-27 14:09朱莉莉
中国市场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摘 要]提高就业保障水平,加强就业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公平。从劳动者个人角度看,就业保障的综合性体现在“先预防后促进再援助”,即从“失业预防、就业促进、失业保险、就业援助”四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从政府角度看,就业保障资金投入是影响就业保障综合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就业保障资金、失业预防、就业促进、失业保险、就业援助五个模块构建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更加科学地对我国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进行评价,这对于完善当前的就业保障体系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评价指标

1 就业保障概念界定

就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指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与失业相关保障措施的总称。一方面,就业保障包括为劳动者在就业机会的获得、就业能力的提升、就业权益的保护、失业后的救济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就业保障还应包括为劳动者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就业与失业的各种风险。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防范。

因此,就业保障体系是以“失业预防→就业促进→失业保险→就业援助”为主线的“四位一体”的就业保障体系,坚持“预防为先,促进为主,保险为要,援助托底”的原则,对劳动者进行全过程就业保障,对劳动力职业生涯进行全过程管理,全方位保障劳动力的就业权益。

2 构建就业保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1 就业保障综合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保障综合水平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就业保障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应考虑失业预防、就业促进、失业保险、就业援助四个模块;同时就业保障水平还应考虑政府的财政投入。总之,就业保障综合水平影响因素包括就业保障资金、失业预防、就业促进、失业保险以及就业援助5个子系统。

2.2 评估指标的选取

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价我国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评估指标的选取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及综合性等原则。应用文献调查法,依据评估的需求,将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层级结构设计为三个层级,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准则层包括就业保障资金、失业预防、就业促进、就业援助和生活保障5个子系统;各准则层下包括若干具体评估指标,共计20个指标(见图1)。

2.3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

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将决策总目标、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经过YAAHP软件构建的我国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其次,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好层次结构模型后,需要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以明确各因素对总目标作用大小。就该评估指标体系而言,无法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去比较各个指标,此时,一般采用一致矩阵法。即并非所有因素一起比较,而是将两者相互比较建立判断矩阵。

最后,对判断矩阵执行一致性检验。一般采用一致性比率CR来检验一致性。CR=CI/RI,其中,CI=(λ-n)/(n-1),λ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矩阵阶数;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可通过查找随机一致性指标表得到。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内,一致性检验通过,否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对矩阵中的值进行调整。这里采用YAAH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同时,研究还采用了德尔菲法,选定来自本研究领域的专家作为受访对象,就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及各因素重要程度问题,反复征询专家意见,使专家小组意见趋于集中,并使各因素两两比较后所得的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和专家小组沟通协商,调整判断矩阵,直至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才可确定赋予因素权重值。

2.4 利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对评估指标进行分析

通过对准则层和各指标层的权重赋值处理后,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底层(即指标层)对最高层(即总目标层)的权重分布如表1所示。

在所有评估因素中,对就业保障综合水平影响程度较大的前五位分别是就业保障资金支出占GDP比重(22.5%)、就业保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比重(11.3%)、城镇新增就业人口(8.05%)、失业保险替代率(7.5%)和就业转失业人数(6.3%)。

从整体看,该评估体系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将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这一复杂问题进行层层细化,评估指标能够反映出具体问题,具有代表性,且均有公开数据来源,准则层和评估指标层的权重分配合适,所有指标权重分配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能够较好地对就业保障综合水平进行评估。

3 我国就业保障评价实证研究

利用构建的就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2010—2017年的就业保障相关数据我国2010—2016年的就业保障相关数据分别来源于2011—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财政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及麦克思大学生就业报告等文件。为基础,各项指标以2010年的数据为基值,赋值为10分,计算出2010—2017年各項指标的分值,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对20项指标中的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区别处理,然后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别对我国的就业保障资金子系统、失业预防子系统、就业促进子系统、就业援助子系统以及生活保障子系统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到我国就业保障综合发展水平。

3.1 就业保障资金评价

我国就业保障基金支出水平有稳中下降的趋势,2011—2014年间基本保持平稳,2015—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略有上升。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总支出不断增加,经济不断发展,但是用于就业的资金支出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增长,更多地资金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数据表明,相对于2010年,2017年财政总支出增加了125.9%,我国GDP增加了107.8%,而就业支出此处的“就业支出”为仅用于就业补助的资金,不包括社会保障资金支出。仅增加了29.9%,就业保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2010年的0.7%下降到2017年的0.40%;就业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0.16%下降至2017年的0.11%。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提供更有效就业保障的前提。因此,就业保障资金支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失业预防评价

2010—2014年,我国失业预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失业预防工作开展有一定的成效,2015—2017年略有下降。从数据看,2015年的就业转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人数较之前均有所上升,导致总分值有所降低。2010—2017年,我国总人口就业率和城镇人口就业率稳定增长,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2%以上,其中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率要高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转失业人数平均每年495.2万人,其中2017年的就业转失业人数为472.9万人,历年最低;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登记失业人数逐年增长等。总之,失业预防发展水平平稳,但整体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3.3 就业促进评价

就业促进子系统评价指标包括城镇就业人口增长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培训后再就业率和就业弹性四个指标。2010—2017年,我国就业促进发展水平有先升后降的趋势。从指标数据分析,城镇就业人口增长率、培训后就业率和就业弹性8年来均有所下降;其中城镇就业人口增长率由2010年的4.10%下降至2017年的2.50%,说明城镇就业人口增长速度不理想;培训后就业率先升后降,培训后就业率平均为67.25%,培训效果有待提升;就业弹性略有下降,维持在0.37~0.42,说明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率并没有同步增长;同时,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稳定上升,每年就业新增平均1283万人。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就业促进发展水平近年来有一定成效,但指标数据有所下降,就业促进工作需要继续推进。

3.4 失业保险评价

2010—2017年,我国失业保险的生活保障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0—2011年略有上升,自2012年,除2015年略有上升外,2012—2017年有所下降。失业保险的覆盖率、享受率和替代率是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生活保障功能的重要因素。从数据看,我国失业保险覆盖率历年平均为41.76%,失业保险享受率平均为45.53%,均未过半;失业保险替代率则更低,历年平均仅为19.41%;人均失业保险标准增长率也不稳定,历年平均为11.77%。因此,我国对于失业人员生活保障总体水平不高,失业保险的覆盖率、享受率及替代率均不高,生活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5 就业援助评价

2010—2017年,我国的就业援助发展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0—2013年稳定增长,2013—2016年略有下降,2016—2017年趋于平稳,总体发展水平尚可。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每年平均为175.4万人,2017年为177万人,高于平均值;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每年平均为556万人,扶持“零就业”家庭户数每年平均5.87万户,2017年为5.1万户,低于平均值;长期失业人数对总水平为负相关,平均每年为93.3万人,2017年长期失业人数为54.35万人,较2016年大幅降低。总之,我国的就业援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需要继续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就业援助总体水平。

4 对我国就业保障综合水平总体评价结论

在分别对我国的就业保障资金子系统、失业预防子系统、就业促进子系统、就业援助子系统及生活保障子系统进行具体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准则层各项指标的权重,经过计算得到我国就业保障综合发展水平,如图2所示。

在2010—2017年,我国的就业保障总体水平呈稳定状态,2014—2016年略有下降。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就业保障资金的支出水平并未同步增长,失业预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发展水平平稳,但整体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率并没有同步增长,就业促进工作需要继续推进;我国的就业援助工作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扶持,但是需要继续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就业援助总体水平;我國失业人员生活保障总体水平不高,失业保险的覆盖率、享受率及替代率均不高,生活保障程度不高。

因此,我国就业保障综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从失业预防、就业促进、就业援助及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等多个角度出发,构建“预防、促进、援助、保障”四位一体的就业保障体系,提高我国就业保障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梁书毓,薛惠元.费率降低背景下失业保险保障水平的确定——基于基金平衡的视角[J].西北人口,2016,37(1):63-69.

[2]杨宜勇,高言.关于整合我国就业保障体系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2(24):27-30.

[3]颜少君,突出预防失业促进就业 优化失业保险制度设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08-18.

[4]张茜.社会保障政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内蒙古统计,2019(2):18-20.

[5]赵峰,李清章.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区域差异化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1):147-150.

[6]路春艳,张馨慧.北京市社会保障综合水平评价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8(3):43-46.

[作者简介]朱莉莉(1981—),女,汉族,河南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劳动就业。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