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瓛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整体推进”和“全面改薄”工作的推进,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但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资金投入体系,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点依然是资金不到位,这个问题成为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同时,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组织领导不力,另外,影响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还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信息化人才、教育政策、教师教学的能力等方面。那么,如何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文章从资金保障、加强领导等方面做浅显探究。
[关键词]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5-0081-02
近年來,教育部启动“三通两平台”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更是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规划》明确把“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升到“推动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有力手段”的高度;《纲要》也把“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列为下一阶段国家教育建设的重点。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互联网+教育决策”提供了可能,高速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使得教育信息和数据的采集更加深入广泛、快速高效。同时,借助于智能移动终端,普通教师、学生,甚至社会大众都能迅速采集教育信息与数据,这些手段都有助于教育信息化在贫困地区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近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治理要率先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科学化无疑就是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教,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力量、途径和标志。
一、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资金保障
目前,我国对于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资金投入体系。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点依然是资金不到位,这个问题成为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动政府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
1.呼吁建立生均基础教育信息化专项财政拨款
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投入是信息化发展的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同时加大基础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尽管大家努力了几年,但是很多学校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仍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同时,由于维护经费不足,硬件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有的学校虽然建成了有线网络,但是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亟待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智慧互动教学。因此,政府实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要具备可持续性,建议按照生均拨款的形式满足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资金的保障,以满足设备正常运行与维护升级等开支需求。
2.准确把握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
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要始终坚持质量导向,其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观的演进历程,遵循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并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我们针对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建设要低成本、高效益,让配备及信息化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建议给参与基础教育的教师尽早配备信息化设备及优质资源,提升其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只有教师先掌握了设备的应用技术和资源的整合投能,才有可能推广使用教育信息化的设备,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班班通”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方便教师使用,实现随地随时的互动教学。
二、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导
从国家层面来看,经过一个阶段的建设与应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学校)已基本实现互联网接入,按照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的原则基本建成了全国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学校)、中小学校舍、高校学生学历学位和就业等基础数据库,部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已开始发挥作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地推动,所以,教育部门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来推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比如在信息化人事制度中规定校长是学校的信息化第一负责人、教师参加各类教育信息化赛事活动可纳入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优秀指标的硬性规定,等等。
同时,我们要发挥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管理、监督作用。国家可以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立一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定期组织教育部门进行督查,让专项财政经费有效到位。教育部门可以对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队伍(从校长到教师)进行广泛的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使用者实施普及化的提升计划,推进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门在经费投入上设立专项培训项目,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此外,贫困地区要发挥自身的能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比如组织跨地域的企业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的一对一帮扶活动等。
三、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影响贫困地区基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信息化人才的数量、教育政策、教师教学的能力等方面。因此,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要遵循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的原则,我们要允许教师在自身最熟悉的网络教学环境下探索混合式教育教学方法,采取渐进式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方式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学活动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到灵活的应用,从教师的课堂信息化教学向课外信息化延伸。比如,教师布置作业应尽量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自主完成,鼓励贫困地区的学生能积极地融入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之中。同时,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可以参照发达地区编印的信息化技术辅导资料和手册,提升贫困地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水平。
2.积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实行者,也是教学环节的一个核心因素,只有教师掌握了信息化能力,才能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首先,我们要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各种评价考核机制。在教师评价上,继续强化教师分类评价和分类管理,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考核机制;在分配制度上,逐步改变以身份为核心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基础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再次,我们要建立可容纳持续改革创新的氛围和体制机制。大力支持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释放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最后,打造适应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一体化育人环境。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3.学校组织信息化的教研活动
目前,除了国家层面的推进之外,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该重视学校层面的推进力度。学校在组织信息化教研活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了成功的案例。这些创新做法、创造性成果要大力推广,要激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组织的信息化教研活动要保持教研的示范性,教师的交流和互动会提升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总而言之,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进策略展开系统研究。本文浅议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对于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指导价值。我们应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另一方面,要坚持深化应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法推广,调动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常态。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