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杰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病的一种,且目前还尚未明确其具体病因,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情感或思维障碍、活动不协调等症状,通常情况下意识是比较清楚的,但也不排除病情进展后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1]。随着病情逐渐发展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衰退甚至精神残疾等情况[2]。帕利哌酮是抗精神病的药物,常用干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下为实验结果。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本院中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纳入40例患者。实验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22~67岁,平均(46.7±3.8)岁,对照组女17例,男23例,年龄23~71岁,平均(47.3±4.2)岁。通过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所有患者帕利哌酮进行治疗,不同的是对照组患者为小剂量,每天给予3 mg口服。实验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调整剂量,初始剂量同样为3 mg,随后逐渐每天增加6~9 mg,但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12 mg。持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均停止服用其他抗精神病的药物。
于治疗后7天、15天、30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样检测和PANSS评分,观察其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最终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成果的数据分析;研究中患者的PANSS评分数据和年龄采用(±s)记录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更浓,且治疗后15天和30天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用药计量和血药浓度呈正相关。
实验组患者的PANSS评分更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 ±s)
组别 治疗后7 天 15 天 30 天对照组(n=40) 71.05±4.03 66.59±3.67 59.75±3.14实验组(n=40) 63.16±3.49 56.74±3.11 48.64±3.07
帕利哌酮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型药物,所以和该药物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本次研究对其临床疗效和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使用的剂量越多,患者体内血药浓度就会增加,即使已经停药两周也不会发生变化,其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其认知功能,还可以对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及各类冲动行为进行缓解和抑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使用合理剂量的帕利哌酮,患者体内血药浓度高于小剂量,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说明血药浓度和药物剂量是相关的,可以对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进行改善,具有良好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