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透视虚拟技术在神经介入治疗微导管塑型中的应用及效果

2020-06-27 10:0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塑型状况导管

向 勇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介入科,贵州 安顺 561000)

在近几年临床工作中,各种脑部疾病的诱发率逐年上升,这就使得神经介入术的实施频率相对提升。在神经介入术中,对患者以微导管塑型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脑组织血运状况,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使用效果较好[1]。但是,个体脑部结构相对复杂化,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微导管塑型中以经验为主,无法保证其准确性与贴合性。对此,医院开始以透视虚拟技术对其进行辅助,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划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8~72岁,平均(54.32±2.34)岁;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37~70岁,平均(54.19±2.5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患者术前检查确定符合对应的手术指征[2];患者或者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行影像学检查,来对其基本状况进行了解,并对病症加以确定。在我院术前检查中,选择德国西门子多层螺旋CT扫描设备,对患者行头颈部血管CTA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给予对比剂,保证其检查的准确性。根据检查结果,来对患者进行手术状况规划。

对照组行常规介入手术治疗,根据术者的经验来将其进行微导管塑型与介入;观察组对患者行透视虚拟技术下的神经介入治疗,辅助微导管塑型。其主要内容为:(1)图象重建。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来将其三维血管影像模型划分为若干个模型,并且标注出对应路径,将其与真实血管模型相连接。将可能会用到的微导管、微导丝等进行数据处理,并且与建模加以结合。(2)微导管塑型。根据模拟出的模型,来对其进行1:1精准蒸汽熏蒸塑型。根据计算机的比例,来对其进行微导管调整。在微导管的头端插入塑型针芯,并且根据塑型模型来对其进行形状调节,然后利用开水汽熏30 s,以氯化钠溶液进行冷却。最后,撤出针芯。(3)介入手术。在手术实施中,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与常规消毒铺巾。穿刺股动脉,将动脉鞘放置,然后以肝素对患者进行造影,确定其血管与肿瘤状况是否与术前吻合。然后将微导管靠近目标动脉开口,放置好,行动脉瘤栓塞。

1.3 评价指标

记录研究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采取SPSS 22.0分析。根据统计值P与0.05的大小关系,来辨别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观察组占优。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s,n(%)]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s,n(%)]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 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 28 38.37±2.63 1(3.57)对照组 28 55.92±2.73 5(17.86)

3 讨 论

透视虚拟技术是一种结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而兴起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其在医学领域上进行运用,能够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数据来模拟其组织结构,从而以不同的角度和平面来对患者的病灶和周围组织进行观察,以帮助手术风险的预测和视野的扩大[3]。尤其是在开颅手术中,透视虚拟技术能够对微导管塑型的准确性加以保证。同时,在神经介入治疗时,其能够精准贴合血管弯曲和动脉瘤的形状,避免了滑脱等现象,保证了手术结果。这打破了传统的经验塑形操作,有助于该种治疗方案效果优化。从临床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点与曲晓扬,张绪新,李彦钊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值得临床重视[4]。

综上所述,透视虚拟技术在神经介入治疗中辅助微导管塑型,不仅能够保证手术视野,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还能够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与有效性得以优化,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塑型状况导管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潜心·凝神·塑型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多角度浅析剧院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盒子鱼的制作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