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孜逸
【摘 要】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城市文化也逐渐实现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大剧院的运行就有了比较独特的文件背景,同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内涵。本文以上海大剧院为例,对其在城市文化治理中的实践方法进行分析,阐述大剧院的“政治叙事”和城市文化的塑型。希望通过研究,可以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大剧院建设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大剧院的运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剧院;政治叙事;城市文化;塑型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92-01
一、上海大剧院的“政治叙事”
(一)权力与资本叙事。大剧院具有权力意志,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经常是和政府大楼建在一起,这也说明大剧院建筑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功能。上海大剧院也没有例外,同样是和权力机构相邻,也有着政治意味,更是对这种“权力精神”进行了弘扬和确认,这也是大剧院成为重要媒介的原因。
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权力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可以对资本进行特定的分配。该剧院的投资已经达到12亿人民币,而主要投资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局,财政资金包括政府补贴、票房和剧院经营得到的收益。大剧院的定位主要是公益性和非营利单位,因此在经营过程中,更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利益。大剧院要承担三种社会功能,即:对社会主流文化进行引导、服务于市民、对市民高雅文化的需求进行满足,从而保证社会文化可以更稳定地发展。
(二)历史与现代叙事。上海大剧院的顶层建设是按照“时光倒流”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并展示了1930年的风情,90年代的上海为了对自己的“全球化城市”进行丰富,利用了“30年代的上海情节”,显示出上海在过去曾有过,但已经消失的“东方巴黎”文化。同时,也是对上海当前和未来城市进行了全面规划,虽然将剧院模式设置为30年代的怀旧模式,但是这种“旧”也同样可以当作是一种“新”,也就是让上海的过去成为未来,促进上海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规划可以将城市的历史记忆进行新的诠释和展示,并让更多的市民和观光客可以感受到这种历史的重现。
(三)全球与本土叙事。大剧院将上海放到了世界城市全球化的交流中,这种交流是相互的,它不仅可以让全世界看到城市的面貌,也可以让城市感受到世界的变化,这种交流推动了城市市民向世界市民转化的发展,更是一种认同。
大剧院的艺术安排和活动往往是由政府确认的,所以这种文化也具有官方性,对于剧院而言,表演内容和节目的设置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这个剧院的定位,也是对其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从“全球”和“本土”角度来说,节目的贯穿更是剧院艺术的一种特定运营方式,也从空间上对全球和本土进行了想象。通过全球与本土叙事,大剧院将上海带入世界城市全球文化交流的语境。
二、对城市文化的塑型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政治叙事,随着不断的实践,大剧院形成了新的世界想象,并对其进行了构造。(一)在构建的过程中,大剧院摒弃了传统的立场,并对这种普遍性进行理解,认为这种普及正是文化规范的过程,同时在普及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区域的不同对其进行交流,然后再进行构建。上海大剧院产生的文化空间,正是一种全球意识的展现,更是政治权力借助剧院对城市文化进行管理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也展现出政府在对城市治理的过程中,管理模式进行逐渐改变和优化;(二)上海大剧院之所以可以成为国内剧院的参照物,是因为上海大剧院在表演的过程中存在政府权力意志,它的总体规划是建立于城市文化治理中的,并通过相关的文艺活动对政府的价值观进行传递。此外,在建筑选择和景观设计上,也遵循了城市文化的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况,展现出当地的文化气息,并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通过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对艺术节目表演形式进行丰富,从而满足不同民族的需求,增加大剧院的普及度,让大剧院在提升文化气息的同时,真正实现大剧院的大众性;(三)大剧院在经营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文化治理政策,并赋予一定的文化调节作用,让文化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分配,并进行更好的实践,城市治理者可以借助大剧院的经营,对文化空间进行不断开拓和创新,同时形成一种新的全球化形象,让更多的群众可以对大剧院进行理解,并发挥出大剧院对城市文化塑型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大剧院在对城市文化进行塑型时,包含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资本,也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召唤,更是通过现代空间对其进行展示和建立,也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在对全球文化和本土进行叙事和实践中,形成了全球文化意识,政府通过对大剧院的经营和实践,创造出新的文化空间,也形成了新的全球化想象,在世界建设中,只有建立世界化的艺术并对其审美形式进行追求,才能真正对世界进行了解,并对城市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1]杨子.大剧院的“政治叙事”及对城市文化的塑型[J].河南社会科学,2016,(03):115-122.
[2]杨子.大剧院作为方法,如何重塑城市文化[J].上海艺术评论,2016,(03):40-43.
[3]李建磊.国家大剧院与北京都市空间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