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官梁斌
历经两年的精心“孕育”,2020 年5 月,由中建海峡承建的第18 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主场馆—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项目正式进入品质提升和赛事调试阶段。2 颗洁白剔透的“珍珠”在晋江绿波的映衬下,正散发出夺目的光彩。项目位于晋江市晋东新区、泉州湾入海口,由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全民健身区、运动员生活区等组成,总建筑面积18.8 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项目定位为海峡西岸标准最高、专业性最强、运营最活跃的国际赛事平台,是展示晋江国际形象与城市魅力的地标建筑。
项目施工过程中,中国建筑人始终不忘初心使命,敢拼、爱拼、能拼,创下了福建省最大钢结构高空整体提升施工纪录。项目馆顶钢结构整体提升是建设中最重要、最复杂也是最困难的工程。体育馆钢结构屋盖由10447 根杆件和3349 个节点件组成,其中单榀构件最重28 吨,屋盖中部空间网格重700 吨。为确保钢结构提升成功,项目部采用了国内领先的“超大液压同步整体提升技术”,先在地面将钢构件焊在一起,再整体提升至41.2 米高空。项目总工陈晓明说:“50 名焊匠采用全熔透一级焊缝,耗时一个月才焊接成型,仅焊丝用量就多达10 吨。”
2. 工人在紧张施工
项目在建筑顶部设置了6 个吊点、12 个监测点。重达700 吨的屋盖通过70 根钢绞线牵引,由计算机控制6 台液压油缸同步发力。经过32 个小时的努力,屋盖稳稳提升至距地41.2 米处的高空。
“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摩擦摆支座减隔震技术,可抗7 级地震,采用等强度焊接设计,可抗7 级大风。”陈晓明表示。
公司围绕中建集团“一创五强”战略目标,积极加大科研投入和攻关力度,补短板、填空白,在项目建设中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切实把创新抓出了成效。
全国首例“高空手摇自锁式高空滑动吊篮系统”。项目馆顶部装有吸声垂片,最高点标高31 米。若采用搭设满堂架的传统施工方法,会干扰看台、包厢的装修作业,影响工期。项目部从景区高空缆车得到灵感,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专家共同设计、论证,成功研发全国首例“高空手摇自锁式高空滑动吊篮系统”,有效解决了装饰阶段上下同步施工难题,缩短工期2 个月,节约成本400 万元。
3. 游泳馆内景
1. 训练馆内景
福建省首例MIIA 装配式制冷机房。位于体育馆南侧的制冷机房是项目空调系统的“心脏”,按照传统施工方法,工期至少需要3~4 个月。经过长期钻研与探索,项目部总结提炼出福建省首例MIIA 装配式制冷机房技术。该技术基于BIM 和装配式施工工艺,包括模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智能化建造、装配式安装四部分,具有速度快、质量优、安全高、成本低、节能环保和运维方便等优势。“采用该技术后,我们将机房安装工期压缩至20 天,节约了时间85%、成本623 万元,做到了同步设计、同步策划、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中建海峡机电公司高级专业师蒋清容介绍。同时,项目部通过BIM 深化设计,合理排布机电管道,并将优化后的模型上传至协同平台,通过二维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指导现场高效施工。其结果是项目月产值达到了7000 万元的高峰。
2019 年 9 月 20 日,在项目建设奋勇冲刺、提速攻坚的关键时期,经中共晋江市委组织部批准,中建海峡厦门公司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项目部与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指挥部、晋江中运体育建设发展公司,成立中共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项目临时联合委员会。
2. 游泳馆外景
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相结合,成立党员模范岗、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三支队伍”。大家勠力同心,先后攻克“双曲面空间结构施工定位”“大体量钢结构整体提升”“错综复杂的管线布置”“无脚手架高空吸声垂片施工”等施工技术难题。
“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项目临时联合委员会迅速行动,用寝食难安的危机感、快马加鞭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带头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项目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三支队伍”积极开展宣传、排摸及巡查工作,落实“最严”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一方面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项目防疫物资采购、劳动力回流受阻、材料供应等难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建海峡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围绕中建集团“一创五强”战略目标,不断激发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智慧,书写时代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