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
【摘要】当前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数学教学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传递之外,还要尽可能对方法本身展开创新。为此,教师理应尝试应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技巧,对学生的兴趣展开激发,促使其更好地展开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综合水平。本文主要描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入技巧的具体方法,并对于其中的作用发表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技巧;应用;探讨
对于数学知识而言,除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联系,同时对于优化学生思路也有诸多帮助。为了增强学生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加深对内容本身的理解。
一、采取实物演示的方式完成导入
小学生普遍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事物无法充分理解,而对于一些形象事物,往往有着较高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于内容本身,可以尝试将一些实物引入进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尤其是面对一些概念或者基本理论,这种方式的应用效果更佳。
例如,在针对数字“5”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上一面五星红旗,然后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同学们回答:“这是我们的国旗。”教师顺着这一思路继续引导:“是啊,这是我们的国旗。那么我们仔细看一看,数一数,在国旗上,一共有多少颗星星?”通过对话和交流之后,学生便会知道正确答案,从而对数字5本身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后期学习时,每当提到“5”,學生的脑海中都会映射出一幅五星红旗的画面,帮助自己快速回忆。此外,教师还能基于国旗本身,告诉学生为什么国旗上有5颗星星,而不是4颗或6颗星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将会有所提升,同时自身知识面也会得到全面拓展,并且还能完成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增强。
二、采取故事的方式完成导入
通过故事内容进行导人,可以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全面激发,将其潜在的求知欲全部展现出来。毕竟,小学生年幼,普遍对故事没有任何抵抗力。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希望听有趣的故事。
例如,在进行“分数”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经典小说《西游记》的故事引入进来:有一天,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了困难,又累又饿。孙悟空通过拜访周边村庄的村民,拿回3张大小完全一样的饼。但师徒一共4人,因此必须分饼。通过PPT软件,教师演示孙悟空将三张饼分别平均切成了4份、8份以及12份,并让猪八戒、沙僧以及师傅分别拿走其中的3份、6份以及9份,并通过大屏幕,列出算式为3/4、6/8以及9/12,剩余的全部属于自己。此时八戒表示十分不满,觉得自己少了:“为什么我只有3份,我要吃9份那个。”而悟空则表示:“大家都是一样的,你再想想吧。”这时候,教师再问学生:“孙悟空这样分饼,到底公不公平呢?”依靠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学生对分数知识大致有所理解,从而使其内心的知识矛盾得到激发,进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三、采取游戏的方式完成导入
基本上每个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玩游戏,对其有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内容,可以让学生实际参与进来,在游玩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自身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增强合作意识。通过长期努力之后,学生原本对数学学习的排斥心态就会有所转变,逐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使自身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例如,在进行“能被2、5整除的数”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基于游戏规则,学生在自己的两个手上,分别写一个单数和双数。之后将自己左手的数字乘以3,同时右手的数字乘以2,并将得到的两个数字的和全部加在一起,告诉教师。而教师则需要猜测,在学生左手之中,具体是单数还是双数。最终,教师每一次猜测都完全正确,就好像在表演魔术一样。如此一来,全班学生立刻对于本堂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渴望教师告诉自己正确的猜测方式。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内容引入进来。每一个学生为了知晓答案,都十分专注,生怕漏掉任何一句话,进而使教学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四、采取古诗的方式完成导入
语文和数学都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科目,尽管从类型来看,二者本身并没有太多联系。但是,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大量内容值得教师引用,帮助学生们完成数学学习。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古诗。通过合理引用,同样能够完成教学导人,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例如,在进行数字“7”学习时,为了能够记住相关概念和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尝试将古诗引入进来。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一首经典古诗《静夜思》,并提问:“在这首诗歌中,一共包含了多少汉字啊?大家又是怎样计算的?”由于在同一年级,学生刚刚学过这首诗,因此自身印象非常深刻,很快投入计算之中。一开始,多数学生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数,尽管能得出答案,但是效率非常低。此时教师就能将“5的乘法口诀引入进来”,告诉学生如何快速计算。基于这一情况,教师便可以通过古诗《早发白帝城》,将“7”的乘法口诀知识引入进来。尽管这首古诗尚未学习,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也算是提前进行预习,除了使学生潜在的数学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之外,为其未来的语文学习也带来帮助。同时,学生也会充分体会到我国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能带来诸多益处。
五、采取实践操作的方式完成导入
学生之所以进行数学学习,主要目的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解决一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同样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培养,促使其能够自主尝试。除了能加深记忆之外,还能在此之上学到更多课外内容。
例如,在进行“平均分”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火柴棒,并基于四种方式完成拼摆,分别是1根和7根、2根和6根、3根和5根以及4根和4根。并以此展开提问:“在这四种划分方式之中,哪一次划分两边的数量完全一样?”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答案,将“平均分”的内容引入进来。相比于直接讲述,显然实践的记忆效果更强。
又如,在进行“余数”学习时,为了掌握其除法知识,教师同样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些火柴棒,并按照教师提出的步骤,逐步完成所有拼摆工作。第一步,从火柴盒中拿出8根火柴,用其中4根拼接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就拼出了两个一样的正方形;第二步,从火柴盒中拿出9根火柴棒,同样用其中4根拼接一个正方形,学生也很快完成了正方形拼接,一共是两个,但却余出了1根。而这1根,显然不足以继续拼接更多正方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脑海中便产生认知矛盾,提出相应的疑问。在这一情况下,教师便可以将“余数”的知识点导人进来。基于实践,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余数出现的原因,并对于相关计算式也有一定感知。
六、课堂导入需要注意的问题
基于以上文章可以看出,通过合理导入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提升学习质量。但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注意三方面内容:其一,导入具体时间不能过长。通常来说,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毕竟课堂导入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式,不能喧宾夺主,占用过多教学时间。其二,导人工作理应明确目标,具体内容必须和本堂课程学习知识点有所联系,不能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影响导入效果。其三,导人方式有很多,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以此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自信。
七、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为了保证整体质量,教师理应提高对于课堂导入的重视程度。通过应用不同的导人方式,帮助学生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进而使自身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新华.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技巧[J].科学咨询,2015 (26).
[2]曹永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6(20).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