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初中物理交往教学开展策略分析

2020-06-26 06:24曹丽丽
考试周刊 2020年48期
关键词: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初中物理

摘 要:做好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初中物理学科为切入点,对交往教学在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上予以分析,希望能够在提升初中物理教育水平进步的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当前初中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提供助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交往教学

近年来,在农村人力资源大量涌向城市的背景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证随迁子女可以享受平等的教育,有效解决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从随迁子女的行为角度分析,他们之所以会出现不适应情况,主要与学校教育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氛围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教育模式,成为了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一)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表现

1. 孤僻

孤僻是随迁子女教育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表现。对于陌生的环境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防备心和抵触心理,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甚至寄希望于回到原来的学校和班级,这使得他们在班级中非常的孤僻、自闭,即使有学生主动与其互动交往,他们都比较排斥和抗拒。此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 畏难

畏难是随迁子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表现。对于已经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来进行对比,这会让他们发现原学校和新学校在教育环境、师生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他们还会将这种差异转移到自己身上。这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出现畏难心理,课堂上他们唯唯诺诺不敢与老师、同学互动,课后他们想要与其他同学一起玩,但却又羞于开口,对待任何事都抱着一种“我不行,我做不到”的心理,这会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 消极

消极是随迁子女教育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表现。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出现消极心理,后果不堪设想。但对于随迁子女而言,因转学而带来的教学环境、师生群体以及班级地位的差距,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消极心理。例如有的学生在原班级中成绩是中上游,但在新班级的测试中却位列下游,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打击,消极心理由此得以出现。

(二)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成因

1. 教育环境的改变

教育环境的改变是导致随迁子女遇到问题的基础原因。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而言,教育环境质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虽然,农村教育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相较于城市教育的物质条件、学习氛围而言仍有很大的差距。当他们随家长迁入到城市之后,教育环境的差异会使他们出现明显的不适,这种不适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行为方面,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孤僻、消极等问题的出现都与此有直接联系。

2. 学习模式的差异

学习模式的差异是导致随迁子女出现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每一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策略,其中最典型的内容就是学习模式的不同。随迁子女在适应原有学校学习模式基础上,面对新学校的新学习方法会出现明显的不适,这种不适会对他们造成自信心打击,并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想要让他们从这种不适状态下逐渐转变,需要教师、同学及他们自己共同努力,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性格特点的影响

性格特点的影响是导致随迁子女出现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虽然教学环境、学习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随迁子女出现不适,但这些都属于外在影响因素,而这些外在因素对随迁子女的具体影响程度会因为他们性格特点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表现。我在对本校随迁子女日常状态予以观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的教育问题表现较好,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新班级的新生活,且能够良好融入班集体。而性格内向、拘谨的学生教育问题表现则相对突出,在班级适应力方面也偏差。所以,想要真正通过交往教育完成对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做好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分析是关键。

二、 以交往教学为基础的随迁子女教育原则

(一)一视同仁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想要运用交往教学完成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秉承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是基础。所谓“一视同仁”是指教师对随迁子女与其他学生的公平对待,以及学生对随迁子女的尊重,保证随迁子女在班级中享有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待遇和权利,从而降低和避免他们出现消极心理和行为表现,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班級的新生活。

(二)主动帮扶

主动帮扶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交往教学予以开展的最基础措施,其也是保证该教育方法的重要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表现出足够的主动性,帮助随迁子女更好地适应新的班级生活,让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大家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成为班集体当中的一员,为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开展打下基础。

(三)互相信任

互相信任是交往教育在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过程中的关键原则,将其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随迁子女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班级的生活,促进他们的学习水平进步。所谓互相信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在师生信任方面,教师要相信随迁子女的能力,多与他们进行互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升随迁子女被认可感觉。在同学信任方面,学生要以真诚的态度接纳随迁子女,与他们交朋友,在学习、生活中信任他们,提升随迁子女的被信任感觉。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在班级中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为他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带来支持。

三、 以交往教学为基础的随迁子女教育策略

(一)构建和谐班级氛围,提升随迁子女融入感

构建和谐班级氛围是提升随迁子女课堂融入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的基础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知识特点的基础上,构建起平等、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由此做到提升随迁子女课堂学习体验的同时,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支持。例如在进行《力》的教学时,为了做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我就在课堂导入阶段随机挑选了几名同学(包括随迁子女)到讲台上进行“掰手腕”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去感受“力”。完成游戏后,我选择随迁子女进行游戏体验分享,让他们说一说你在发力时自己有什么感受,由此来完成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的铺垫。在这种课堂导入模式下,随迁子女可以通过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互动来获得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够增加他们对同学、老师的亲近感,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区别对待”,这对于帮助他们融入课堂学习带来了重要作用。

(二)增强课堂学习互动,提升随迁子女归属感

增强课堂学习互动是提升随迁子女归属感的重要方法,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班级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挥出物理学科的优势,借助物理实验进行课堂互动学习设计,由此来进一步提升随迁子女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浮力》的学习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我就为他们设计了一个“比浮力”的课堂互动游戏。游戏中,每小组分得相同大小硬纸板5张,他们可以自己商讨处理办法,最后进行各小组之间的纸板承重量的比赛,看哪个小组的承重量最高。在该游戏中,为了提升随迁子女的参与性,我会选择他们作为小组组长,因为组长是小组的核心,这可以保证他们的课堂互动探究参与性,并让他们在与同学们的互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他们的归属感提升。

(三)制定科学帮扶策略,提升随迁子女幸福感

制定科学的帮助策略是提升随迁子女幸福感的关键方法。对于随迁子女而言,他们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之后,无论是学习、生活都要重新适应,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对他们的帮扶,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班级中一些优秀的学生与随迁子女进行结对,让他们成为生活上、学习中的好朋友,由此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的生活和学习节奏,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例如我会让物理课代表对随迁子女进行帮扶,并在课余时间给他们进行“补课”,由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跟上学习进度,为他们之后的物理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也让他们能够真正成为班级当中的一份子。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基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初中物理交往教学开展是保证初中物理教育质量的关键,其也是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措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课堂主要负责人,其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之外,还必须要多关心随迁子女,并做好对其他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接纳新同学,从而做到在构建优质班级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同时,加快随迁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在有效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满祥,李慧慧.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20(1):39.

[2]应巧艳.农业转移人口隨迁子女教育均等化问题探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920-1923.

[3]高欣,张梦阳.城市化进程下社工如何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J].智库时代,2019(37):38+40.

[4]黄麟,胡俊华.城市化进程中随迁子女入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21):26-29.

[5]李中国,汤纺杰.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研究进展述要[J].临沂大学学报,2019,41(2):61-69.

[6]曲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合问题、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19,39(2):143-148.

[7]段港飞.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8(8):77-78+95.

[8]汪建红.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5.

作者简介:曹丽丽,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小海中学。

猜你喜欢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初中物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考察
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研究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合作的策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