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艳敏 陆书航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塔里木河大桥全长1 600 m,跨越被寓为“脱缰的野马”的塔里木河大桥,位于阿拉尔境内,大桥以北轮台县一侧,东起连接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久的“第三纪活化石”沙漠胡杨林公园,南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及贯穿其中的世界最长的等级公路,在北侧有轮南油田风景区及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西气东输首站,如图1。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标示着塔里木河大桥必将作为旅游中心地区以及地标性建筑的存在。在新进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桥梁设计并不止于其功能性要求,桥梁的功能性与艺术美的碰撞,和谐统一于周边的景色中,带来异彩纷呈的视觉体验。将独特韵味的新疆情怀,在时代的长河里不断邂逅的内敛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渲染于设计之中,赋予桥梁灵魂与情感。构造一个诗意盎然的空间,强调其艺术化、人性化、生活化,带动新疆的生态文明、人才创新、旅游产业等,将城市经济向多元化快速发展。
地域文化原则:桥梁作为地域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常常作为地标性建筑进一步提升地域形象。我们经常通过对地域文化历史的了解,民族宗教特色元素的提炼,地理环境地势勘察,对于桥梁的整体造型设计与主体色彩进行定位。正如重庆千厮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使其融于景色,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将地域传统文化元素抽象提取,将其精髓进行加提炼,设计独特的建筑符号,营造文化空间,增强地域属性,凸显地方特色;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地理环境的协调,避免脱离于景,使桥梁承载历史,烙印地域文化符号,注重人文关怀,满足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诠释一个地区的文脉精髓。
比例原则:桥梁造型不仅仅要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桥梁结构本身的比例协调关系对于桥梁的整体审美要求也是重要的。在审美不断提升的时代,将艺术转化为数字,遵循美的定律,巧妙利用黄金比例,讲科学与美观相融合,使美有了标准答案。如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的经典作品——蒙娜丽莎,其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独特魅力,与达芬奇多次巧妙的利用黄金比例是分不开的,利用科学精准的数字来提升其视觉上的享受,增强人的舒适感,愉悦感,增强桥梁的辨识度。
生态原则:在这个高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口号的时代里,对于桥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桥梁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更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利用桥梁观景圆台瀑布水循环,不仅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带来了正面净化作用。充分尊重自然,合理平衡环境、人类、社会、经济等之间的关系,对其水体、植被、沙漠等自然景观的合理规划,使得景观建设具有有序性,拥有长久发展的未来。
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它以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能够为游客提供高效的旅游服务。以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能够为游客提供高效的旅游服务。以云计算、物联网、通讯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只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使旅游景区、景点、交通、住宿、参观等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效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游客、旅游企业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形态。
在塔里木河桥梁设计中,在桥碑上刻画二维码,建立公众号或APP,建立完善的旅游数据库,专门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统一全面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时更新旅游信息;不但提供基础信息,还可以融合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精选经典美图,招募去哪网、携程、小红书等APP,征集个人旅游攻略,整合优质信息资源,不但可以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体验,通过细致的分类,对周边景色进行了解,整合旅游资源、路线等,选择最想感受的一次完美邂逅;还可以增加旅游者的参与度,将自己的旅游笔记、照片、视频等发布在网上,增强其社交属性,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对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有了更好的媒介;其也不乏纪念意义,是很好的储存回忆的平台,避免出现桥上刻画“某人到此一游”这类破环公共环境的不文明行为。维系生态文明,增强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深入、真实的交流。自带宣传属性,增强其旅游业宣传的活跃度、持久度,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归属感、体验感以及期待与向往。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也为更多优秀的人才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当地人才的培养,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带来了具有推动性的意义。
塔里木河大桥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疆的野马,其自由,洒脱与少数民族的精神相契合,在桥梁建设设计中,选用更多灵动的线性设计,建造桥梁的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将桥梁与塔里木河、沙漠、胡杨林等自然风光相融合,传达桥梁艺术、桥梁底蕴、桥梁灵魂。充分了解新疆地域特色,因为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为表达56个民族是一家的美好祝愿,利用象征着团结、光芒、希望、热情、友谊、和平、正义的火焰元素,作为塔里木河大桥的标志性建筑雕塑的主体设计理念,体现了当地人民热情似火的待客之道,以及少数民族人民的亲和友善。
塔里木河位于轮台县,轮台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现如今,“一带一路”战略波澜壮阔,“大美新疆,丝绸之路”这个孕育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这片土地带来了重大机遇,万千气象,蓬勃生机。丝绸之路享有世界文化大运河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对于当地人民具有非凡的意义,又极具代表性。将丝绸进行图式化处理,运用于桥梁的整体轮廓中,如图3,于人行天桥完美融合,远观桥梁之上,像随风飘拂着自由的丝带,完美的流线带给人视觉上的惊艳感受,基于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感叹且感恩与丝绸之路带给人们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将桥梁景观设计的总体理念及其所传达的各层面的抽象语意,转化为具体的概念,应用在具体的桥梁景观的基本系统和运用系统中,以标准化、系统化、统一化的手法,塑造桥梁及桥域独特的形象及文化。
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进步。瀑布象征着雄伟壮观、心胸开阔、不畏艰险、抱负远大、不可一世,代表着永远不灭的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利用桥梁的环形玻璃栈道观景平台,设计环形人造景观瀑布,不仅可以增加其本身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还大大的拉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满足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理念。形成完整的观景体系和生态网络格局,融合洗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态导向。利用线性空间打造完美舒适的桥梁景观,将历史文化、游憩、旅游、生态景观自然保护等充分的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条综合性生态景观,注重感官体验感受。瀑布的野性自由与“无疆的野马”交相呼应,打造又一艺术奇景。
色彩对于桥梁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颜色可以对人们的心理和视觉都产生一定影响。合理运用艺术美来协调景观的主色调,对于将桥梁柔和的融于景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塔里木河因为临近沙漠,改道变迁,泥沙淤积,整体颜色偏黄色,与沙漠、胡杨林相协调、新疆气候偏于日晒较多,以及植被覆盖,周边景色主体色调黄色、绿色、蓝色较多,选取中国红作为桥梁的主体色调,形成补色对比,使观赏者在观赏过程中鲜艳活跃进而突出桥梁的主题景观效果,相得益彰。蓝、青色为冷色系,波长较短,可见度较低,在观赏中会有较远的感觉;而黄、红色属于暖色系,波长很长,可见度上更高,色彩感较为强烈,合理的布局使得整体景观更具有层次感,带给人心理温度平衡,如图4。红色代表热情,与桥梁整体造型相契合,是令人兴奋的积极的色彩,在视觉效果呈现、地域文化融合、风俗习惯诠释中都有了恰到好处的表达。
桥梁景观栏杆设计采用少数民族图案,利用雕刻的最原始的技术,表达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延续;将少数民族图腾展现在细部构件栏杆上,大大的拉近了人与桥梁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人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欣赏到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图5、图6;也增强了当地人民对于桥梁的亲近感、归属感;增加桥梁文化特色。
将仙人掌景观小品与休憩椅相融合 ,使人在休息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仙人掌多肉靠背带来的舒适感的同时,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地域美景,跨越空间距离,将景色融合,使人们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到地理环境带给我们的大自然的馈赠,如图7。
将胡杨林元素运用于指示牌、路标牌中,使游客充分体验感受到当地自然风光的丰富;将指示牌以胡杨外形为轮廓,设置包括指示最佳观景区、游憩区、最佳拍照点等标识,以及人行天桥出入口、人行道、自行车道路标牌,以贴心的设计合理规划桥梁结构,为观景人提供完美的旅游体验。
桥梁整体设计着重于其景观性、象征性、文化性、旅游性、独特性、统一性;设计不断突破创新,释放其典雅、艺术、个性的独特灵魂,一座好的桥梁,不仅仅局限于功能上为人们提供便利,更是可以将人们从平淡的日常生活环境中,体会到更多特殊的感受,给人们带来惊喜。结合 气候环境,民族文化等为逻辑起点,结合历史脉络为精髓,赋予桥梁独特的灵魂魅力与内涵,结合科学审美与现代化科技手段,使之散发着现代时代气息,成为地标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