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的艺术手法

2020-06-24 12:53孙明君
名作欣赏 2020年6期
关键词:逍遥游艺术手法

孙明君

关键词:《逍遥游》 艺术手法 三言

《庄子·天下》评《庄子》一书的艺术特征曰:“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历代多有文士对《庄子》的写作手法击节叹赏。郭象《庄子序》评曰:“其言宏绰,其旨玄妙。” a 刘熙载《艺概·文概》评曰:“意出尘外,怪生笔端。”b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受到了读者更多的青睐。方人杰《庄子读本》曰:“此一篇是一书大意,此一题是一篇大意,而庄子全身之纲领也。”c 宣颖《南华经解·逍遥游》三次惊叹:“真古今横绝之文也。”d《逍遥游》不仅是庄子哲学的总纲,表现了庄子哲学的最高精神境界,同时也体现了《庄子》文学的总体特色。

林云铭《庄子因》曰:“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e 刘熙载《艺概·文概》曰:“《庄子》文法断续之妙,如《逍遥游》,忽说鹏,忽说蜩与学鸠、斥,是为断,下乃接之曰‘此小大之辩也,则上文之断处皆续也。而下文宋荣子、许由、接舆、惠子诸断处,亦无不续矣。”f 这种把叙事、引证、譬喻、议论结合起来的写作方法形成了云气空蒙、烟波万状的灵动缥缈之美。而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庄子》寓言、重言和卮言手法的运用密不可分。

《庄子·寓言》篇首先提出“三言”之名:“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以和天倪。”《庄子·天下》接着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历代读者多关注到了“三言”之间的差异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三言”之间的相同性。王夫之《庄子解》曰:“寓言重言与非寓非重者,一也,皆卮言也,皆天倪也。”g 他把寓言与重言皆看成卮言,似乎抹杀了“三言”之间的区别,其实此说有值得我们深思之处。刘熙载《艺概·文概》曰:“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数。”h 从相同的角度看,庄子的“三言”都是在“胡说乱说”,三者皆属于“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不同的是,寓言是用故事情节去胡说乱说,重言是借名人耆艾在胡说乱说,卮言是寓言重言之外的胡说乱说。当然,这些胡说乱说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胡言乱语。它们在“骨里却尽有分数”,这个“分数”就是庄子思想。庄子思想在《逍遥游》中表现为“无己”之“逍遥”。所谓“三言”就是在“以和天倪”的前提下,采用的三种语言表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王夫之的论述自有其理。

从文学的角度看,“三言”中影响最大的是寓言,许多重言是寓言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之言。《逍遥游》中最有名的寓言是鲲鹏怒飞,庄子偏爱这个故事,把这个故事连续讲了三遍。第一遍是他亲自讲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i 第二遍引用《谐》之言曰:“《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第三遍借用商汤之口曰:“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的意思是,既然《齐谐》中有记载,商汤也说过,证明我不是在胡说乱说。其实,《齐谐》也是寓言,商汤之语是寓言中的重言,这一切都属于“胡说乱说”的范围。

寓言与重言手法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刘熙载《艺概·文概》曰:“《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乌知非鹏之学为周耶!”!0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曰:“借鲲鹏变化,破空而来,为‘逍遥游三字立竿见影,摆脱一切理障语,烟波万状,几莫测其端倪,所谓洸洋自恣以适己也。……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1 逍遥游,是庄子美妙神奇的思想;《逍遥游》,是文采飞扬的美文。两者相遇在庄子的笔下,于是就有了这篇洸洋自恣的千古名作。除了鲲鹏之外,庄子也写到了蜩与学鸠、斥等小动物,写到了冥灵、大椿等植物,寫到了宋荣子、列子、许由、接舆等历史人物,庄子对这些动物植物和历史人物都采用寓言式的描写。在寓言和重言之外,庄子还采用卮言发表自己的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严格说起来,这些卮言也不是在胡说八道,刘熙载之所以说“看似”胡说乱说,是与儒墨正儿八经的论述方式相对而言的。

我们再来看《逍遥游》的结构艺术。《逍遥游》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段话是用“庄语”表述的《逍遥游》之核心思想。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或者会放在开头,或者会放在结尾。但《逍遥游》的核心思想被庄子安放在文章的中间,前面有若干篇寓言,后面也有若干篇寓言。

在核心思想提出之前,文中动物、植物和人物参差出现纷纷亮相,展开了变化莫测的情节。首先进入读者眼帘的是鲲鹏展翅的形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庄子用鲲鹏比较了蜩与学鸠、斥,用朝菌、惠蛄比较了冥灵、大椿,用大大小小的官场人物比较了宋荣子、列子。在完成三个层级的递进之后,庄子才亮出了“至人无己”的底牌。为什么亮出核心思想前先要进行三个层级的展示?《逍遥游》中借连叔之口曰:“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庄子·秋水》借用海若之口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正因为直接亮出“至人无己”,曲士们无法相信,庄子只好采用迂回递进之法,试图借寓言开阔曲士之眼界,启迪曲士之心智。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曰:“此段文势,一节进似一节,山迎水送,到头乃见真源。‘知效一官四语,一气呵成,化尽排偶之迹。……‘宋荣子句飘然而起,轻轻撇去上文。以下递进数层,愈转愈深,归到‘乘正御气以游无穷,则可谓逍遥之至也。遂用‘至人三句,结住上文,笔力雄大无匹。”!2“至人无己”一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三者平齐,至人、神人和圣人皆无己、无功又无名;一种是至人的地位高于神人和圣人,神人、圣人是至人的陪衬。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神、圣之称,以无功、无名为极则,而使人共见为神、圣,不若至人之相忘于无己也。故神、圣在至人之下,无己而功名不足言已。”!3 两说比较,后说为优,倘若已经达到了无己,则自然谈不上功名之有无。

宣颖《南华经解》曰:“(《逍遥游》)前极参差变化,后独三截分应,澹荡住笔而余音袅然,真浸淫不制之文!”!4 又曰:“庄生之意何为哉?读至篇末方知之。‘至人无己三句,后面整用三大截发明之。其次第与前倒转,自无名而无功而无己,归于所重,以为一篇之结尾也。”!5 按照宣颖的“次第倒转”说,“尧让天下于许由”一段中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因为有“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可以看作是对“圣人无名”的回应;“肩吾问于连叔”一段中,连叔曰:“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因为与功业有关,故看作回应了“神人无功”也说得通;但如果用庄子与惠子的对话证至人无己意,则有点过分勉强。所以,刘凤苞虽然也主张“此上三段,分应‘至人三句,文法倒转,一节进似一节”!6。但他说的第三段并不是庄惠对话,而是“尧治天下之民”这一段。庄惠关于有用无用之争,表现了庄子对精神自由理论的守护,与至人无己关系不大。

在此文中庄子首先写鲲鹏等动物、大椿等植物,列子等人物,然后展示出逍遥之境,最后写尧许对话、肩吾连叔对话、庄惠对话。逍遥之境是全文的重点,此前是一层一层向上攀登,采用了一轮又一轮的比喻,终于达到了“无己”这一顶点。后面两段是对无功无名的回应,庄惠对话则是庄子对逍遥境界无所可用的回应。

《逍遥游》中既有人物形象也有动物形象。最耀眼的人物是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肩吾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厉而年谷熟。吾是以狂而不信也。”神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是庄子第一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道教徒以之为神仙实有的证据,普通读者则视之为虚幻的文学想象。无论山里面是不是住着神仙,庄子笔下的神仙的确冰清玉洁,光彩照人。“尧让天下于许由”一段写活了帝尧和许由两个人物,帝尧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在庄子的笔下,帝尧是一位礼贤下士的道家明君,他把隐士比喻为日月时雨,把自己贬为爝火浸灌,他视君位如敝履,随时想要甩出去。许由是一位得道的高士,他用鹪鹩巢林、偃鼠饮河来说明自己的生活信念,视权势如腥臭之物。庄子借尧许对话表现了自己面对功名富贵时的人生态度。

被庄子视为宝贝的逍遥理论,在惠子眼里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惠子先后用“大瓠之种”“大樗之树”进行讽刺,甚至直接说“今子之言,大而无用”。惠子对庄子不留情面,指斥庄子学说甚为无用,庄子为自己学说的辩护则不遗余力。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又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莊子指斥惠子有“蓬之心”,不懂无用之用的道理。通过这两段真实的对话,可以看到庄惠二人的个性特征和思辨水平。

林云铭《庄子因》:“总点出大,‘大字是一篇之纲。分点出背之大。……分点出翼之大。……三千里言其远,九万里言其高,六月息言其久,见其一大则无不大之意。”!7 刘凤苞曰:“起手特揭出一‘大字,乃是通篇眼目。大则能化,鲲化为鹏,引起至人、神人、圣人,皆具大知本领,变化无穷。至于大瓠大树,几于大而无用,而能以无用为有用,游行自适,又安往而不见为逍遥哉!”!8 不论是大鲲大鹏,还是大瓠大树,都以大为美,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境界。同时,《逍遥游》也善于写“小”。“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耻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两段中写了三种不为人关注的小鸟,两次用了“笑之曰”三字,“笑”字写活了小鸟。小鸟的心理也正是世间小人物的心理。小鸟的笑充分表现了小人物的小格局,他们无法理解大,也不想理解大,他们满足于现状,没有超越自己的愿望。通过对鲲鹏和小鸟的对比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庄子善于在大与小的对照中完成不同形象的塑造。

前人已经反复指出,《逍遥游》字句清新生动富有表现力。吴世尚《庄子解》曰:“庄子之文不惟意远理足,力厚味腴,其句中字眼亦无不高新警变。”!9 他列举了其中一些名句,例如:“怒而飞”“生物以息相吹”“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厄”“腹犹果然”“众人匹之”“穷发之北”“泠然善也”“而御六气之辩”“而我犹尸之”“请致天下”“吾将为宾乎”“归休乎君”“淖约若处子”“其神凝”“夫智亦有之”“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杳然丧其天下”“瓠落无所容”“何不虑以为大樽”“犹有蓬之心”“立之途,匠者不顾”“以候敖者”“不夭斤斧”等。其实不止这些句子,《逍遥游》中的字句无不值得我们反复学习体会,以下我们再分享一些被前贤点评过的名句:

《逍遥游》曰:“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胡文英《庄子独见》评曰:“此四语欲合欲离,意连词断,游丝结絮,故能两不着地,粘住常境。”@0《逍遥游》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陆西星《南华经副墨》评曰:“吹、息二字颇奇特。言生物,无大无小,无巨无细,唯此气机吹嘘鼓舞,乘以出入,有莫知其然而然者,到此分明摹写一段造化之妙。”@1《逍遥游》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宣颖《南华经解》评曰:“以水喻风固是妙于言风,以杯水喻水,先为妙于言水,以舟喻翼,固是妙于言翼,以芥喻舟,先为妙于言舟,皆触手成隽之文。”@2《逍遥游》曰:“宋人资章甫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宣颖评曰:“妙喻,以文为戏。”@3《逍遥游》曰:“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并辟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林仲懿《南华本义》评曰:“写窭人听说百金,举家张皇,只怕走了售主,神情声口如画。”@4 于此可见,《逍遥游》长于练字练句,高新警变,其词汇富有高度的表现力。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曰:“意中生意,言外立言。纩中线引,草里蛇眠。云破月映,藕断丝连。作是观者,许读此篇。”@5 宣颖《南华经解》曰:“文复生文,喻中夹喻,如春云生起,层委叠属,遂为垂天大观,真古今横绝之文也。”@6 作者似乎有意要把内篇中常用的艺术手法集中起来,展现在全书的第一篇,于是,我们在《逍遥游》中品尝到了内篇采用的许多艺术手法。《逍遥游》采用了形象思维的写作方法,把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动物界、植物界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把叙事、议论、比喻结合起来,形成了新颖奇特、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不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对动物世界的临摹,我们都可以看出庄子擅长于各种形象的描摹。《逍遥游》具有独特的结构艺术,其字句清新脱俗、生动活泼。

猜你喜欢
逍遥游艺术手法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
以《逍遥游》为例简析庄子自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