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变革的课堂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2020-06-24 03:02刘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句型共同体生命

刘洋

【摘要】本文阐释了什么是英语课堂的学习共同体,从人性角度剖析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共同体,让学生通过与世界、与他人、与自我的对话中不断的成长与体验。学生于共同体的课堂中遇见未知的自己,学生与知识直接建立联系,教师站在学生与知识的旁边,起到支架式帮扶,学生们通过对话交流、意义协商,把隐形知识显现出来。课堂论坛剧场,让每个学生打开自己,彰显自己,促使他们释放活力,演绎生命的精彩。这个过程中师生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某种机制,共同组成的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而形成的比较长久的、稳定的学习组织。共同体成员在共同愿景的作用下,通过教师的支架式帮助,进行合作、交流、互助、帮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于体验中,形成自身的知识架构,进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最早从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就具有学习共同体的精神。学习共同体不但蕴含着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基础,而且又是一个前沿性的课题,在这个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基础需要共同的愿景、共享的资源、成员间的互动交流的诸多要求。学习共同体关注学习的意义协商的过程,因而学习者在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不再是个体的显性化的行为,而是真实存在的实践体验活动。学习是每个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碰撞,是每个学生的平等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蕴含隐喻的蕴味。

佐藤学曾说过:“教学要追求‘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文化性实践)、同他人的对话(社会性实践)、同自我的对话(反思性实践)三位一体的活动。”

一、学习共同体从人性角度出发

我发现那些天真浪漫的小孩子,从幼儿园到了小学立刻变得有规矩很多,有规矩人便不自在,不能真情自然流露,势必压抑个性的发展。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们便衣冠正襟的端端正正地去听课,变成接纳知识的容器;而如果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站在他们旁边,让学生们一起讨论某个问题,去表演、去运用,学生们的生命活力立刻迸发出来,他们更喜欢和同伴一起交流、争执、思维碰撞、意义协商、角色扮演,他们眼神中散发的光芒与听课时昏昏欲睡的状态截然不同。我在思索,教育的本真是对人性的理解。

学习共同体,是因为喜欢,而非必须在一起。喜欢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而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通过学习共同体,让学生通过与世界、与他人、与自我的对话中不断地成长与体验。学习共同体关注人的发展,体现生命活力焕发的精神,提倡师生间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学习共同体关注人的自由、生命和尊严,关注教育的人性基础和生命意识,执着于探索生命境界的提升和精神生活的充实。

学生们是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与梦想,他们需要我们去指引、塑造与培育。“教育是人之为人的事业。” 教育之于人的意义在于引导帮助学生们获得人性的完美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具有无限的潜能和可能性,我们要站在他们的旁边推他们一把,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不断的发展、提升与放大,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学生于课堂学习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不可否认,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每天八个小时,学生的生命历程主要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课堂不应该是灌输与阐释,也不应该是主体对客体知识的摄入,而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知识不是固定在那等着被发现的,而是在运用与反思的行为过程中不断的扩充与生成。学生正是在这种生成的状态,遇见未知的自己。

(一)学习共同体,学生要与知识直接建立联系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觀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要变成知识的生产者,正是因为学生于活动中生成的内容,推动教师的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具有使动性。我要做什么,驱使你做什么。 教师的作用是启动、维持、促进学生的行为。

于共同体中,师生实现教学的互动的模式是这样的:教师提前运用PAD发送教学内容的FLASH 动画,推送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A,教师上课时展示学生自学的课文录音。根据学生的预习成果,教师布置学生的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B, 学生对话生成第二个学习成果或学习问题C, 教师根据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C,设计第三个任务D,这个任务,导致学生共同体成果E 的出现。

例如,熟练运用 there be 句型的选择疑问句,表达某地有没有某物。句型是“Are /Is there any… or…” “Yes, there are/is some…and…”看似这个简单的句型运用,包含there be 句型的就进原则,包含some…and 和 any …or 固定搭配,包含所接名词是否可数。 简单句型,蕴含三个知识点。这种情况下, 老师的讲授法是没用的。必须要学生的大量操练。

任务A,共同体要求创编情境,对话练习。然后展示。展示中暴露的问题,设计活动B, 小组合作仿写一段对话,写好后,组内学生挑毛病,改正,成果C。认为没问题后,传给下一组,下一组学生负责红笔批改,成果D。最后学生的成果D用PAD 拍照,放到班级相册,教师选择成果D全班展示,全班同学和老师再发现是否存在问题。几个环节下来,(下转第33版)         (上接第32版)老师只起引导,控制时间和总评工作, 学生与知识直接建立联系,一步步导致学习成果出现。

学生的成果决定教师的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的而设计,教师在设计时无法具体知道学生的反应,一切的教学都是生成的。教师的教学要贴着学生走,层层推进。把整体的知识切分成小知识,知识碎片化,让学生于体验中生成。学生是知识的生产者。

(二)学习共同体,需要寻求学生之间的支架式帮扶

学生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不平衡性及独特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发展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每个人拥有者不同的智力优势组合,每个孩子的长板不同,每个孩子的优势不同,思维路径也不同。孩子之间在行为方式、学习需求、学习动机、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受力都各不相同。因此,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主题,教师课内讲授了,但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永远不明白,慢慢的差距就出现了。

学习共同体的秘密是:你讲给他听,他不会;你不讲,让他们之间相互讲。奇怪,他会了,他懂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中教师的假设是我不讲,他不会。而实际上,教室讲了,他们也未必会,这或许就是“鱼不知水”的道理。为什么教师讲了,学生未必会?因为,学生理解的概念和教师理解的概念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共同背景,他们处于相近的认知水平。很多时候,讲师讲解他们不懂,同伴互助帮扶,一说就明白。因为孩子的语言,话中有话。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不懂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从而设计支架式的帮扶。每个孩子的脑海中都有他们的原有经验,有些内容是与他们的认知是想违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是要灌输,而是要启发他把他脑中正确的、错误的观点都引导出来。这是,学生们在学习共同体中自由的交流碰撞中才能把这些问题都暴漏出来。

其实,知识包含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老师讲给学生的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大量的默会知识是深深隐藏在学生们的潜意识和过往经验的。当优等生把他们理解的观点讲授给潜力生时,他是需要调动自己的过往经验的。而且学生处于近乎相近的认知程度,有些话教师讲了,潜力生未必会;而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他一讲,同伴明白了、理解了、会用了。

例如,我曾一遍遍地给学生讲动词ING 的变化规律,他们记不住。后来,我说不教了,你们自己讨论看怎么能把这 put,make,run 等几个动词变化规律记住。我走到学生们中间,听到有个学生说道:“真笨,辅音+原因+辅音,汉堡包结构,双写词尾加ING”,看到旁边那个学生还很开心地画个汉堡包。又听到有人说:“啥是辅音,啥是元音”。我突然恍然大悟:的确,学生们的程度不同,基础不同,一样的知识传给他们,但知识不成体系的学生是无法在自己的知识树上建构的。因此,太需要学生们的学习共同体了。唯有这样的谈论,这样的个性化学习,他们才能把一个个散落的知识点安插在自己的知识树上。

(三)学习共同体,于展示中打开自己

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个教育剧场环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一个情境,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自选一个情境主题。例如, unit 9 的句型Tomorrow is Chinese New you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每个小组自创一个主题 如Children's Day, Christmas Day, My birthday Party… 用到了前几个单元主题学到的内容,并添加了what are you going to ea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等等,20分钟的编排,不经意间,学生把一冊书的知识穿成一条线。

学生们在排练的过程中,打开自己、打开身体、打开心灵。把过去所学的知识卷入。对于情景,他们不假思索,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原生态的变现出来。诚然,对于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语法错误,甚至有中文蹦出来,但这里我们忽略不计。操练的过程,是学生们合作、妥协、意义协商的过程。就是在这样的体验与感悟中,学生遇到未知的自己。然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论坛剧场,一组表演,其他组评价。学习就是在倾听,谈论互动中进行的。同时,利用每人手中的PAD,计时投票,选出心目中最佳小组,并表彰奖励。

学习共同体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们的生产者学习过程,他们自发地生产思想,产生自己的作品。他们体验着、经历着,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境,他们会调动自己的潜意识去应对、去处理,这或许就是教育剧场的意义所在。

三、结束语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爱。“爱是一切的答案。”爱孩子才会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知识的角度出发。任何活动的设计,教师的理念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空间都还给学生。把课堂变大、变活、变新,让学生与变革的课堂中遇到未知的自己。

儿童从有生命迹象的那一刻起,体内就蕴含着巨大的生命的力量。不知不觉中,2-3年的时间,孩子就会熟练地运用母语,在学习的过程一点也不痛苦,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因此,我们课堂的教学中,建立学习共同体,就是创设给学生更多的倾听、表达的机会,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顺应孩子自然生长的天性,让每个孩子打开自己、彰显自己,促使他们释放活力,演绎生命的精彩。正是和学生们在一起的过程中,教师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本文系全国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电子书包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4364220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句型共同体生命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典型句型大聚会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