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传统琵琶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2020-06-24 03:10高颖楠
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校

高颖楠

摘 要: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论述了传统琵琶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问题。首先,文章认为传统琵琶音乐具有人文历史价值、地域流派价值和民族审美价值;其次,分析了传统琵琶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现状,发现当前高校琵琶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传统琵琶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琵琶音乐;高校;传承

传统琵琶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浓缩着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1]琵琶艺术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实现传统琵琶艺术的传承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琵琶演奏、教学和演奏人才的重任,然而从高校传统琵琶音乐教学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在论述传统琵琶音乐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高校传统琵琶音乐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能够从时代背景出发实现传统琵琶音乐的有效传承。[2]

一、传统琵琶音乐的艺术价值

(一)人文历史价值

琵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在宫廷音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民间音乐体裁中也是大放异彩。[3]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琵琶深受历史上各个阶层的喜爱。因此人们通过琵琶来实现它的娱乐功能价值,通过琵琶音乐诉说心志、抒发情感,甚至可以通过琵琶来了解历史和和不同地方的人文习俗。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传统名曲,生动地为人们展现了秦末楚汉之争,从琵琶所营造的音响氛围中感受到历史的凝重;又如《飞花点翠》《寒鹊争梅》等乐曲充满清新灵动的生活气息和趣味,不禁令人神往。无论是典雅婉转、细腻圆润的文曲,还是气势浩瀚、波澜壮阔的武曲,抑或是文、武交融的大曲,都蕴含了琵琶艺术大家的精神智慧和实践精神,从他们的艺术创作、演奏实践中,我们感悟到了传统琵琶音乐的人文历史价值。[4]

(二)地域流派价值

在琵琶数千年的艺术传承中,流派艺术的形成成为传统琵琶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中有着较大影响的流派如浦东派、无锡派、平湖派、崇明派等,不仅有着自己对琵琶艺术的独特认识,而且还有着个性化的演奏风格特征。各流派在保持各自独立演奏风格的同时,又相互吸取他者的精华和优势,体现出融合发展的特点,这说明了传统琵琶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促进。这种方式不仅使每一个流派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琵琶艺术的发展。

(三)民族审美价值

传统琵琶音乐有着高度的民族审美价值。一是传统琵琶音乐表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面貌。傳统琵琶音乐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追求,如在文曲音乐中表现出的写意风格,以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出了对自然的向往与赞美,有着高度的人文情怀;在武曲音乐中诉说了历史,展现出了传统琵琶音乐中的写实性风格。二是传统琵琶演奏技巧表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线性风格。中国传统音乐虽然以单声音乐为主,但是通过语言因素的加入,使音乐线条凸显出圆润性的表达特点,当这种特点在琵琶上进行呈现时,就使得琵琶音乐具有了声腔化的表现特点,如吟、揉、绰、注等技巧的运用使琵琶的音响表现更加具有歌唱性,这些都能够集中反映出传统琵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5]

二、传统琵琶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高校琵琶教学主要是以曲目教学为主,然而在曲目的选择上出现了重现代轻传统的现象。所谓重现代,指的是在曲目的选择上选用了较多的创作曲目,尤其是采用很多由现代创作技法支撑的曲目,这些乐曲虽然能够体现出时代气息,也有着高度的技巧训练性,但是很多乐曲在韵味表现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这种重现代轻传统现象的产生与当下人们过度追求演奏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琵琶音乐注重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融合,每一首乐曲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因此重现代轻传统的教学现象实际上是对传统琵琶艺术价值的忽略。此外就是在高校琵琶教学中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精力放在琵琶演奏技术的提高上,缺少对提升理论修养的重视。传统琵琶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身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尤其各琵琶演奏流派也都有着自己的美学观点,在高校琵琶教学中重视理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传统琵琶音乐美学追求的基础上提升演奏水平,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传统琵琶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多元文化并存发展已成为时下音乐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流行音乐文化的引入对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在追求利益的艺术市场化背景下,人们不难产生浮躁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传统琵琶音乐的发展。传统琵琶音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够表现出其境界,而现在很多高校学生难以静下心来钻研传统琵琶音乐,加之文化修养的缺乏,所以他们的演奏很难表现出传统乐曲要表现的那种境界。要继承传统琵琶音乐,高校学生就应当沉淀自己,对待传统琵琶音乐以传承为己任,平时需要多关注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减少社会环境对自身的影响。

(三)教学实践模式单一

当前高校琵琶教学主要是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具有专门的指导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但是缺乏对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可以采用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在传统琵琶音乐教学中,集体课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广泛认识传统琵琶音乐的特点,通过共同探讨和研究加深对传统乐曲的理解,同学相互之间也能够实现直接交流,因此丰富教学模式,做到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够使传统琵琶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是提高琵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传统琵琶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途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高校琵琶教学中,从丰富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应当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曲目的选择上要突出传统琵琶乐曲的数量。从各流派传承的曲目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各流派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多个流派中的经典曲目传承下去。二是增加理论教学的内容。当前高校琵琶专业的教学内容,除了专业主课外,相应的理论课程主要是音乐史、民族音乐、音乐美学等通识性的内容,笔者认为,还应当增加关于琵琶艺术史等相关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演奏实践进行深化和巩固。

(二)注重演奏形式创新

创新演奏形式对于传统琵琶音乐的传承而言很有必要,当前传统琵琶音乐的主要演奏形式为独奏,或者乐队伴奏,可以说在演奏形式方面较为单一。为了能够充分展现出传统琵琶音乐的魅力和扩大其影响力,可以通过改编的形式对传统琵琶音乐进行创新,在演奏形式上可以通过室内乐、音画形式进行表现,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传统琵琶音乐无论是内涵上还是舞台表演上都有着高度的发展空间,这种内涵的展示和表演空间的利用必须通过创新思维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法的改编进行传统曲目的创新,以不同的演奏形式展现传统音乐,对于琵琶艺术的未来发展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传统琵琶艺术源远流长,有着较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应当受到高度保护,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重视创新,以更适应时代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欣洁.汉唐时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J].当代音乐,2017(4):32-33.

[2]吕波.琵琶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7(10):67-68.

[3]蒋纯.琵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9(11):114-116.

[4]郭镇.琵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J].当代音乐,2019(7):129-130.

[5]张月.玉鸣东方:记琵琶演奏家吴玉霞[J].当代音乐,2017(21):5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