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课程,带得走的成长
——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课程建设实践之路

2020-06-24 03:26江苏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唐琼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长江课程学校

江苏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唐琼芳

一所学校,课程建构与实施水平代表了它的教育水准。观念的落实要依托课程,课程也是学生发展的土壤,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有一个学生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作为学校,用什么样的课程留给学生弥足珍贵的“最初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呢?近年来,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这所位于长江之滨的百年老校,依托百年老校这本“大书”,致力于探索基于项目的跨学科课程建设,用看得见的课程,给学生带得走的成长。

一次抵达,意味着新的出发

大新中心小学有一个以校园吉祥物星仔命名的课程——星仔成长课程,已历经十年,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项目式课程三部分。

十年磨一剑,2018 年9 月,学校申报了“张家港市课程建设先进学校”,在申报评审会上,专家们这样评价:课程开发体现趣味性、课程内容体现有效融合性、课程资源体现多元性……同时,专家们也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让课程更具生命张力,让学生更有成长活力。于是,学校课程组着手重新建构课程模型。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组决定采用最朴素的方式——表格来呈现,因为大家发现,还是有不少教师认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专家和领导的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应该成为“课程人”。课程组设计了一张空白表,开展教师话题圈活动,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这个填空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过程,也就是课程重构的过程。

在大家的思维碰撞过程中,有一个教师提出的“STEM+”课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位教师说,他曾在一本刊物上看到过,美国STEM 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关注,但在小学,还有语文、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可不可以将这些学科融入STEM 课程?她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后来,课程组进一步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到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将艺术融入STEM 课程,有的学校融入阅读,有的学校将体育和服务融入。于是,课程组正式提出了“STEM+”课程理念,“+”代表的是连接、跨界整合。不管这样的提法是否科学,但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怎么不值得鼓励和提倡呢?

大新中心小学“星仔成长课程”模型建构

课程实施课程理念劳技课程培养目标课时课程领域德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课程评价音乐、美术基础性课程方式国家课程校本化,构成“趣理课堂”教学模式国家课时“六有”评价标准阅读进阶、主题展示、珠心算展演、竞赛“洁洁净净”美丽行动课程类型单元主题教学1.整合国家课时2.晨会、午读、班级少年宫自信聪慧(自信:会学习会生活有担当聪慧:有人文底蕴、有科学精神、有创新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拓展挑战“30”足球拓展性课程主题活动体育节艺术节亲子体验课程主题引领学科整合整合国家课时竞赛、评比、展演、星仔卡茶艺社团活动在中央智育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日月星大阅读、珠心算、英语绘本阅读、魔方读书节、科技节经典诵读、辩论、电子百拼、橡筋动力滑翔机、魔方……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巴乌劳动与技术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街舞、围棋……儿童立场“人”串珠丝网花衍纸……学科渗透书法、合唱、舞蹈、童画、线描……课程超市自主选择新艺少年宫活动时间竞赛、展演、展示项目式课程节日课程、四季课程、STEM+课程……主题研究项目实验1.综合实践时间2.整合国家课时3.双休、节假日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学校课程组融合众人的智慧建构的“星仔成长课程”模型。其中项目式课程包括节日课程、四季课程和STEM+课程等。

节日课程是指把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进行拓展、延伸,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使其成为一个个微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样的平台。

“四季”课程(如春天的诗歌、夏日的雷雨、秋天的树叶、冬天的雪花)属于跨学科融合课程。通过艺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融合,关注学生的亲历与体验,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感悟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STEM+课程,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小项目研究,另一种是跨学科项目课程。

基于科学的小项目研究。有魔豆种植、雾霾你往哪里跑、自制挖机、投石机、再生纸,等等。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与能力来开展科学探究,进行创新设计。

跨学科项目课程。这在原来的课程里是没有的。展卷大道的设计与实施、“话说长江”项目课程的建构等,都是属于跨学科项目课程。

思考在继续,而我们的课程模型,也在不断填充、完善……

让课程长在路上——展卷大道的设计与实施

大新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19 年是第二个一百年的开启年,为了将“新的一百年”这本“大书”读好,高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话题圈等活动,将校园主干道“雏鹰大道”更名为“展卷大道”,作为一种美好的纪念,作为一种新的出发。“展卷”一词出自元代诗人贡奎的《雪晴》:“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

展卷大道可以变成什么模样?学生们开始思考并着手设计。有的自己完成,有的邀请相关的学科教师完成。每一处有温度的创意都来源于学生们的设计作品。大道两旁有爱读书的布朗熊、读书台、读书吧、小书巢。学生们海选出来的形象推广语“一棵芳香的树,一本打开的书”,既是对香樟大道的形象描述,也是对师生的一种价值引领:(我们要做)一棵芳香的树,(人人成为)一本打开的书。

随后,一个个想法又冒出来了,比如:给十个小书巢取什么样的名字呢?学生们又投入新的学习之中。取的名字有的充满书卷气,有的富有童趣味。名字太多了,用哪些好呢?学生们决定举办一场海选会,选场地布展、设计海报、发邀请函、组织海选,就连最后的清场工作也做得一丝不苟。最终,世界经典著作中的典型形象获得了大家的青睐:小王子、彼得潘、犟龟,等等。学生是课程生活的主角,整个课程都由学生们自主管理,各科教师的及时点拨和适时隐退,使学生们的创意更加生动鲜活。

十个小书巢,也代表了十个品性关键词:小王子(担当责任)、犟龟(坚持梦想)、波丽安娜(宽容乐观)……美好的品性在路上生长,最终成为学生们生命的一部分。

这条路的诞生,学生们全程参与,设计的空间,被课程填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觉得被重视的感觉真好。这样做的价值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如何从一个想法变成现实,让学生们从小就培养建设的意识,对建设充满好感。另外,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要有想法和创意,要敢于把它变成现实。

让情怀落地——未来的长江儿童博物馆的设计与规划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前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学校特有的形态,彰显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学校濒临长江南岸,学生都是吹着江风成长的一代。可以说,长江就是我们大新中心小学的文化符号。

课程是学生们的,如何让有想法的学生各尽其能?在“话说长江”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把重心下移,从“顶层设计”到“发现课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调查、自己的表达,让原本零碎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统整项目课程,确定了长江之美、长江之长、长江之水三个子项目,体现了“用自己的课程学习”。

从开题大课到成果展示,参与的学生经历了思考、实践、展示等过程。过程性资料翔实,成果丰富。于是,学生们决定成立一个简易的“长江儿童博物馆”,在馆内展示他们的作品,供大家参观。

学校第二版校歌中有一句歌词:请从今朝始,和梦想同行。在“第二个百年篇章”翻开之际,我们迎来了令全校师生备感幸福的学校扩建项目。看到效果图,学生们自发开展了以“我们的学校”为主题的畅想与祝福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其中。而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张家港有一个长江文化博物馆,那能不能在新建的大楼里设一个“长江儿童博物馆”,可以展示我们对长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呢?

于是,学生们请教家长,请教教师,请教专业人士,学校扩建方案一改再改。最终在政府的支持下,决定把体育馆往北移,增加了一幢L形的楼,底楼设计一个学生们梦想中的长江儿童博物馆。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梦想真的有望实现,又激情满怀地投入到未来长江儿童博物馆内部的设计与规划之中。

2019 年12 月11 日,带着学生们的成果和期待,大新中心小学一行四人应邀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2019年度项目式学习优秀项目展评活动。全国范围内参加的项目很多,在激烈的竞争中,“话说长江”获2019年度项目式学习评选一等奖、大新中心小学被评为2019 年度国际StarT 项目式学习共同体年度最佳实验学校。作为学校代表,笔者在第四届STEM 教育与项目式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校长论坛做了20分钟的交流发言。发言获得参会领导和教师的认同与赞誉。大家认为:学校的课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们带着欢喜去遇见,去惊奇,去动情,去热爱,去思考,去对话,这样的课程,看得见,带得走,是真正有情怀的课程。

而这,也正是我们大新中心小学课程组一直以来最美的追求。

猜你喜欢
长江课程学校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长江之头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长江8号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