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在仰卧位手术患者压伤预防中的应用

2020-06-24 06:15赵体玉张诗怡郭月赵快乐余云红常宝李晓丹
现代临床护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位可视化部位

赵体玉,张诗怡,郭月,赵快乐,余云红,常宝,李晓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术中压伤,即“手术过程中发生的皮肤损伤”,为急性压伤,常发生于术后几小时到6d 内,其中1~3d 最为多见[1]。一旦发生常可导致患者疼痛、功能缺失、感染,住院时间延长,也会大幅增加患者的诊疗费用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英国国家与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Care Excellence,NICE)指出[2],合理安置体位和减轻受压部位表面压力是有效预防术中压伤的临床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预防压伤的研究多集中在术中压伤的危险因素评估与分析[3-5],体位用具及防压敷料改良等方面[6],尚缺乏通过受压部位压力实时反馈的客观数据来指导手术室护士合理安置体位的相关研究。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采用电容传感技术,可测量人体在不同支持面上所受的表面压力,该系统目前应用于多种领域,辅助医疗检查和治疗,如通过测量患者上下牙齿咬合力的大小和分布特性诊断患者的牙齿咬台状况等[7]。本研究拟通过应用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指导手术室护士根据实时、动态反馈的压力分布情况对手术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使其表面压力再分布,降低受压部位表面压力峰值,有效预防术中压伤,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在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手术室进行择期或限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历史对照研究法,将2017年8月—12月收治收治的5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5月收治的56例患者纳入试验组。纳入标准:年龄≥18 周岁;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预计手术时间≥2h(从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排除标准:关节功能障碍;合并急慢性皮肤疾病;手术前皮肤或黏膜有压伤;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病情突然加重行急诊手术。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J-C20160102)。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给予术中保暖、压伤风险评估、防压用具的应用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体位安置方法安置仰卧位:患者平躺于手术台上,身体自然放松,两腿自然伸直,颈部垫小软枕避免颈部悬空,上肢肘部微屈用布单固定,外展上肢置于托手板上,使远端关节略高于近端关节,用约束带固定腕部,肩关节外展≤90°,膝关节上5cm 用约束带固定,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传统体位安置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进行体位调整。

1.2.2.1 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 该系统包括全身压力感应垫、X3 资料处理器和电脑软件系统,见图1。①感应垫为电容式压力垫,可依测试环境任意折叠,大小为200 cm×60 cm,分布有1664个感应点覆盖身体各个受压接触面,感应垫一端通过线路与计算机终端相连接,负责压力数据的传输。②X3 资料处理器以USB 介面与电脑做连接,最高可以640 000 /s 速度作量测,另有仪表可即时显示。③当患者仰卧于该床垫上,显示屏可出现身体各受压部位所受的垂直压力及面积,从而计算出身体严重受压部位的平均压强峰值、全身皮肤平均压强及全身受压面积。结果以数值、二维图形及三维图形的形式传送到计算机系统上。压强测量范围为0~200mmHg。电脑系统图像以4种颜色表达,从蓝色到红色代表压力从较小的10mmHg 增长至60mmHg,颜色加深表明压力变大;图像红色时表明压力值≧60mmHg、黄色压强值为30~60mmHg、绿色为15~30mmHg、蓝色为<15mmHg。护士通过视觉效应直观了解患者身体受压情况,可快速进行体位调节。

图1 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图

1.2.2.2 巡回护士培训 首先研究人员对巡回护士进行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的理论、操作培训,并现场演示和考核验收。包括使用方法、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数据解读以及如何根据压力反馈调整体位的方法,特别提醒护士尽可能将压力控制在冷色(蓝色、绿色)范围内。培训结束后,向巡回护士发放相应的培训资料,并进行后续临床实践跟踪,督促护士将培训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1.2.2.3 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的应用 手术准备期间,巡回护士将压力感应垫平铺于手术床上,上铺一次性中单;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平卧于手术床上,巡回护士根据压力显示器上的压力分布情况,通过调整手术床背板、坐板、腿板等部位使患者表面压力再分布,使患者受压部位(枕部、肘部、肩胛部、骶尾部、足跟)压力峰值下降。

1.2.3 评价指标

1.2.3.1 术中压伤发生率 本研究将术中压伤界定为手术完成后即时评估发生的压伤,交接班至病房后发生的压伤未纳入本次研究评价范围。压伤评估标准采用美国压伤专家咨询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2016年最新推荐的分期标准[8]。术中压伤发生率(%)=(同期新发生压伤的例数/同期该组手术患者人数)×100%。

1.2.3.2 护士对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应用效果的主观评价 采用文献回顾[5,7-8]及小组讨论法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5 个条目(见表3),采用Likert 10 级评分法,分值越高代表评价越好。手术结束后由研究人员(实施盲法)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匿名填写。共调查10 名护士,问卷全部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描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双侧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研究。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20~79 岁,平均(48.80±15.4)岁;手术类型肝脏24例,胆胰15例,神经外科16例;体质指数18~31kg/cm2,平 均(23.50±3.70)kg/cm2;手 术 时 间2.4~10.0h,平均(4.30±2.20)h。试验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19~79 岁,平均(49.50±16.30)岁;手术类型肝脏24例,胆胰16例,神经外科例16;体质 指数18.50~31kg/cm2,平均(23.50±3.60)kg/cm2;手术时间2.3~10h,平均(4.70±2.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压伤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压伤发生率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压伤发生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压伤发生率比较 (n)

2.3 对照组患者压伤发生部位、分期及面积

对照组患者压伤发生部位、分期及面积见表2。对照组发生术中压伤9例(11 处),均为1 期压伤。

表2 对照组患者压伤发生部位及面积(cm2,±S)

表2 对照组患者压伤发生部位及面积(cm2,±S)

部位左足跟右足跟骶尾部右肩胛部总计处 4 5 1 1 11面积3.30±0.40 3.40±0.70 1.00±0.00 0.80±0.00 1.50±0.90

2.4 护士对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应用效果的主观评价

护士对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应用效果的主观评价见表3。由表3可见,5 个条目得分从高至低:护士认为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在提醒其关注术中压伤预防上作用最大,其次为在安置体位与术中体位调整方面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在减轻其对术中压伤发生担忧方面作用效果不明显,另外还认为该系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干扰,但较小。

表3 护士对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应用效果的主观评价 (n=10;分,±S)

表3 护士对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应用效果的主观评价 (n=10;分,±S)

注:*数据为偏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描述。

问卷条目您觉得全身压力分布动态监测能提醒您关注术中压伤的预防您觉得全身压力分布图像对安置体位有帮助您觉得全身压力分布动态监测对术中体位调整有帮助您觉得全身压力分布动态监测能减轻您对术中压伤发生的担忧您觉得压力传感垫及其连接系统对临床工作有干扰得分8.60±2.00 6.60±2.80 5.70±2.40 4.70±2.00 1(0,4)

3 讨论

3.1 应用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能有效降低术中压伤发生率

手术体位引起的压伤是手术室重要的安全隐患,影响手术室的护理安全[9]。国外有学者[10-11]应用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对压伤的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研究对象多为ICU、老年慢性病长期住院的患者。本研究对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培训,将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应用于手术室体位为仰卧位的患者。研究表明[12],护士在压伤预防和治疗中负主要责任,且护士在压伤预防中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合理安置体位和减轻受压部位表面压力是预防压伤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2],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无菌原则和手术的特殊性,不能随意变动患者体位,只能由巡回护士根据临床经验对局部受压部位进行小幅度调整,但无法判断调整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不能保证充分有效地缓解皮肤受压情况[13]。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对人体各单元内与接触面产生的压力进行测量和记录,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包括以二维的色彩差别展示,因此使用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巡回护士可根据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及图像对压力过高部位及重要器官进行针对性的保护,使不同受压部位交替承受压力,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由表1可见,试验组手术中压伤零发生,对照组发生9例压伤,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可降低术中压伤发生率。

3.2 应用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能有效预防足跟部压伤的发生

目前,压伤的预防在国内各大医院已经备受重视,但足跟部压伤的预防并没有得到特别关注,足跟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点(足跟部向后突出,跟骨表面的软组织较少)使其成为压伤的高发部位之一。由表2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9例(11处)1 期压伤,其中有9 处发生在足跟。研究表明[14],足跟部压伤占所有压伤病例的20%~25%,且足跟部是发生深部组织损伤(deep tissue injury,DTI)的最常见部位,占所有DTI 病例的4 成以上;足跟部压伤通常很难愈合,病程较长,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截肢率[15]。这提示,足跟压伤的预防容易被护士忽视。然而,试验组中通过直接观测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使压力的重新分配,有效避免了足跟压伤的发生。

3.3 护士对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应用效果的主观评价

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压力测试系统之一,采用电容性传感技术,可精准测量人体各点压力。作为新工具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实际应用者的操作感受和观点十分重要。由表3可见,护士认为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在提醒其关注术中压伤预防上作用最大。此外,护士对该系统在合理安置与调整体位方面的作用也有很高的认可。研究表明[16],护理实践中,如果护士感到自信,护士行为将可能被改善,护理质量也会被提升。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能使护士根据压力持续监测实时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体位调整,并对调整的效果做出判断和有根据的评估。LANDIS[17]研究表明,人类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压力为12~32 mmHg,而<32mmHg被认为是减压器具需要达到的界面压力减压目标。而KOSIAK[18]认为,60mmHg 压力作用于组织1h,即可见显微病理的改变。护士通过电脑显示的可视化图像,对患者进行合理体位安置,使局部受压部位压力值变小,颜色变为蓝色或绿色。这些客观数值和视觉效应均可提升护士预防压伤的自信程度,但是护士仍会对发生术中压伤感到担忧,这可能与术中压伤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由表3结果显示,该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并不被所有护士接受,某些护士认为其影响了临床工作。这提示,需要结合手术室护士工作性质、术中压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临床研究与创新,致力于一种既能为护士预防术中压伤提供可视化客观支持又不增加护士工作量的预防术中压伤的科学方法的探索。

4 结论

压伤是全球关注的患者安全问题之一,有效预防压伤被认为是衡量临床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19]。研究指出[20-21],知识不足使护士无法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出现过度预防和预防不当的情况,影响实施措施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应用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指导手术患者体位安置及调整,增加了护士的自信,改变了护士预防术中压伤的行为模式,从传统的“经验预防”转变为现代化的“科学预防”,降低了压伤的发生率。然而,本研究仅将可视化压力实时感应反馈系统应用于仰卧位手术患者,今后对于手术其他体位的压伤预防还应做进一步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体位可视化部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