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飞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堵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以往在解决交通问题时只注重“车”道建设。忽视了对“人”道的建设和优化。基于此,本文从行人的角度分析和考虑,就最优化选道给出一个数学模型。
【关键词】城市路口;最优化;数学模型
一、问题概述
因行人过街设施的不完善,像人行道间隔不合适,致使行人有路不走、横穿马路,会为行人的安全带来隐患。所以,我们有必要找出人行道的合适个数和位置,这样行人才能安全过马路。但有些路口人流量太大,仅设置人行道是不够的,要让行人安全通过这关键的交通路口,就要借助于交通灯和其他交通辅助的作用。怎么布置这个交通灯?其绿信比是多少?行人等待红绿灯时间过长也就会做违反交通法规的事情……因此,要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道路的建设中,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二、问题的假设
1.某段道路长度是1000m,可以将其想象成一条没有任何弯曲的长方行,同时道路两边没有任何交通障碍物。
2.道路两旁的行人密度是相等的,是均匀分步的,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密度为q0,高峰期其密度为q1。
3.公路上的车队也是均匀分布的,一般情况下密度为p0,高峰期其密度为p1。
4.在模型假设期间不发生任何交通事故,而且行人、车辆都在正常状态下行使,即不发生超车等现象。
三、模型的建立
在问题假设1中达到一个完善的交通道路设施,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人行道的距离间隔合适(理想状态);在人车流大的路口,红绿灯的时间应满足人们的要求;尽量减少城市管理费用。从这三个方便考虑,可以将道路看成是一长方形(如图1),在没有行人过路时可以将其看成车子在上面均匀分布,当路边行人要过路时就进入图2状态,如果路边的行人能够安全通过就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在车子行使过AB段时行人必须提前通过马路,;两种状态下车子和行人的数量不变,由这些条件得出有关数学最优化的模行,求出r的二倍也就是在这一定长的道路上设置人行道的间隔距离。
(d为路宽,n为在1000m路长内设置的人行道条数目)
根据(1)(2)式,用逐步二次规划法(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记作SQP)(*1)求出最大的r,(r最大,-r最小)。
所以,在1000m道路上最好设置n=1000/2r个人行通道,但是这是最佳状态下设置的人行路的数目和间隔距离,但是实际道路的情况不一样,要合理调整人行路的位置,但是数目不要过分小与n,否则会产生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现象———横穿马路。
(二)关于具体人行道
对于具体的人行道,可以将其按人行流量的大小进行讨论,即q远大于q0、q与q0相差不大的情况讨论。
1.q远大于q0
在此刻也就是人口流量比较大的位置,要使行人能顺利通行,就要考虑到车的流通情况,此时把人流看成车流一样,将其转化成十字路口的模型,关键是考虑红绿灯的信号比的问题。
2.q與q0相差不大
对于这种情况,直接设置一个人行斑马线路就行了,并且在离人行道不远的位置安装人行通道提醒设施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里只是从一般情况下讨论问题,考虑实际道路时还要考察其具体路况。
五、模型的评价和推广
本文总体上考虑最优化的设计人行道的条数和位置,对一般的车流量不大的城市交通是有实际意义的,但讨论的问题和方向只是从目前小城市道路交通来思考的,如果涉及繁华的交通城市,此模型的准确性就降低了不少。
【参考文献】
[1]萧树铁等.数学实验(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姜启源等.数学模型(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安徽省广德市第三中学,安徽宣城2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