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先亮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典型症状有胃灼热、反酸,可伴有消化道外的症状,如咳嗽、胸闷气喘、胸骨后疼痛、咽喉部异物感等。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从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食管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方面入手,单纯西药治疗短期疗效确切,但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复杂,临床多见寒热错杂证。笔者自拟消痞汤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屡屡获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3.5±7.0)岁;病程2~15年,平均(4.0±0.5)年。观察Ⅰ 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70岁,平均(41.5±0.6)岁;病程6~14年,平均(3.5±0.8)年。观察组Ⅱ 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2.0)岁;病程3~15年,平均(4.6±0.7)年。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参照《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中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症状[1]:以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疼痛为主症;可伴随消化道之外的症状,如胸闷气喘、咳嗽、咽喉部有异物感等症状。②参照《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中反流性食管诊断标准[2]:胃镜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破损,但胃灼热、反酸等临床表现明显,24 h食管pH值监测结果提示病理性酸反流;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阳性;符合上述任一条件即可诊断。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辨证为寒热错杂型痞证[3]。症见胃脘痞满,有灼热感,口苦心烦,口渴,欲冷饮,或见呕恶欲吐,反酸,肠鸣,腹中冷痛,便溏或冷饮即泻,舌苔黄,脉沉弦、沉细或弦滑。
1.4 排除标准 消化性溃疡者;有胃、十二指肠手术史者;食管动力性病变者;其他原因导致食管炎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未按规定用药者。
2.1 对照组 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治疗。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71)餐前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多潘立酮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13196)餐前30 min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8周。
2.2 观察Ⅰ组 给予自拟消痞汤治疗。组成:法半夏12 g,黄连片3 g,青皮10 g,厚朴15 g,黄芩片10 g,干姜8 g,香附10 g,炙甘草5 g,党参片12 g,大枣15 g。嗳气者,加海螵蛸20 g,枳壳12 g;热象明者,加蒲公英10 g;有瘀血者,加五灵脂10 g;食滞者,加神曲、鸡内金各10 g;脾虚者,加白术、扁豆15 g;寒性呃逆者,加丁香5 g,柿蒂10 g。每日1剂,水煎煮,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饭后30 min温服。治疗8周。
2.3 观察Ⅱ组 给予自拟消痞汤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多潘立酮片治疗。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多潘立酮片服用剂量、方法同对照组,自拟消痞汤服用方法同观察Ⅰ组。多潘立酮片与自拟消痞汤服用时间间隔1 h以上。治疗8周。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食管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食管黏膜炎症病灶减轻>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均无改变。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观察Ⅱ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观察Ⅰ组的90.00%及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与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机制主要为消化系统的抗反流防御机制功能降低,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内镜下可见黏膜出现炎症、糜烂甚至溃疡[5]。西医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治疗为主,短期疗效确切,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巩固和稳定病情疗效较差。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痞满”“胃痛”等范畴,寒热错杂为临床多见证型,病机为寒热之邪阻滞中焦,影响脾胃升降功能,痞塞气机。广东阳江地区炎热,沿海多又夹湿,热夹湿合而为患;嗜好海鲜、少食蔬菜是阳江地区饮食习惯,使湿热易蕴,热郁壅滞。痞满日久,病情反复,伤及脾阳,阳虚生外寒,成寒热错杂,故临床多见此证型。痼疾日久,气机升降失调,中焦气机不利,是病情反复发作的要点,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痞满》中云:“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治疗时单纯从寒从热治疗均会偏倚,寒热均治为正治。笔者以《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的“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为基础,自拟消痞汤。消痞汤为半夏泻心汤加厚朴、香附、青皮而成,方中半夏、干姜辛温燥热入胃,逐饮可降逆止呕,消结痞,消积除胀;黄芩、黄连苦寒降泄,黄芩苦寒降肺,黄连苦寒泻心;四者相合,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清上温下,消痞散结。党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补脾胃之虚。即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厚朴下气除满,香附理气宽中,青皮消积化滞,取胃以和为顺之意。诸药合用,健脾扶正固本,化浊开痞理气消积,气机升降得调,寒热得除,脾胃功能恢复,痼疾则除。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调整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杀幽门螺杆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6]。厚朴、香附、青皮可兴奋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增强而有节律[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应用自拟消痞汤主要有以下3个辨证要点:①患者自觉痞满,查体可触及上腹部肌紧张(心下痞硬);②患者有肠鸣便溏,或饮冷即泻;③舌苔黄,或厚腻。如有以上3点中的两点,即可运用自拟消痞汤。
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拟消痞汤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多潘立酮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明显的保护胃黏膜及增强胃动力作用,治愈率达96.66%,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和西药。但本研究为临床小样本,且仍有小部分患者不能缓解症状,今后应探索如何更好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