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成 沈霖云 林小宁 刘 伟 郑子芳 简陈兴 吴黎敏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微创外科,莆田 351100)
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多为五孔法,近年以减孔、单孔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不断涌现。单孔腹腔镜手术器械共用一个通道,器械间相互干扰严重,操作三角难以展开,组织牵拉困难,操作范围及灵活度受限[1]。我们在开展单孔腹腔镜直肠手术时,在右下腹增加12 mm戳孔作为术者右手主操作孔,既减轻脐部单孔穿刺器的拥挤状态,也利于术中操作三角的展开,减少器械间相互干扰,最后此孔放置引流管,2018年1月~2019年6月完成20例,操作顺畅,报道如下。
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46~71岁,(58.6±7.1)岁。体重指数(BMI)19.6~24.6,(22.6±1.4)。便血7例,大便习惯改变13例。肠镜提示肿瘤下缘距肛门6~12 cm,(8.95±1.87)cm,活检病理为直肠腺癌,c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7例。
病例选择标准:①病灶直径≤4 cm;②病灶下缘距离肛门>5 cm;③术前cTNM分期Ⅰ~Ⅱ期;④BMI≤25;⑤无腹部手术史。
1.2.1 切口位置 单孔切口位置的选择要考虑腔镜、术者左手及助手,一般经脐或脐下缘做3 cm切口,逐层切开进腹,安装单孔穿刺器(杭州康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套管穿刺器,XV型,套装AQ,浙食药监械生产许20140056号)。术者站患者右侧,麦氏点处做12 mm戳孔,作为术者主操作孔(图1),延续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入路及操作习惯。
1.2.2 手术过程 均采用中央入路,助手提起乙状结肠使肠系膜保持良好张力(图2),术者在其右侧系膜根部打开,进入左Toldt间隙(图3)。仔细分离该间隙,暴露并保护肠系膜下神经丛、左输尿管和左生殖血管,避免进入其后方导致神经、输尿管损伤。从中央向左分离至左结肠旁沟,从下向上分离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时,用纱布向上推开周围组织以免受损,距肠系膜下动脉根部0.5 cm处结扎离断。继续分离左Toldt间隙,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外侧结扎离断肠系膜下静脉。距离肿瘤上缘10 cm做标记,作为上切端切割处,游离此处肠管(图4)。向下分离直肠后间隙,助手向头侧、腹侧牵拉直肠,保持一定张力,可见疏松的直肠后间隙(图5),沿此间隙分离,向下达肿瘤下缘5 cm以上。向两侧切开直肠旁沟,注意保护腹下神经。分离直肠前间隙时,助手向头侧牵拉直肠,保持腹膜反折线附近组织张力,术者在腹膜反折线上方0.5 cm处切开并分离,可见疏松间隙,沿此间隙分离可见Denonvilliers筋膜,并从中央向两侧分离。游离、裸化直肠下段,助手及术者左手向头侧牵拉直肠,保持张力,切割闭合器在距离肿瘤下缘≥5 cm处切割闭合直肠(图6)。拆除单孔穿刺器,通过脐部切口拉出直肠,在上切端标记处予荷包切断,移除标本,断端置入管型吻合器抵钉座(图7),将肠管放入腹腔,重新安装单孔穿刺器。助手用稀碘伏冲洗肛门并扩张,放入管型吻合器,注意穿刺部位尽量位于直肠断端中心位置(图8)。助手固定管型吻合器,术者牵引抵钉座与吻合器对合,吻合前确定近端肠管无扭转(图9)。吻合后向盆腔注水,经肛门做充气试验,检查吻合口无漏气。经右下腹主操作孔放置盆腔引流管,关腹。
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增加戳孔或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185 min,(145.1±23.6)min;术中出血量35~115 ml,(53.2±10.5)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3 d,(2.1±0.7)d;进食流质时间2~4 d,(3.2±0.4)d;盆腔引流时间6~8 d,(6.9±0.7)d。术后病理显示高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6例;清扫淋巴结12~19枚,(14.5±1.9)枚,2例有阳性淋巴结,分别为1枚和2枚;p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7例。术后均无吻合口及腹盆腔出血、吻合口漏、腹盆腔感染、肠梗阻等,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住院时间7~12 d,(9.7±1.8)d。20例术后随访4~22月,(8.3±4.7)月,行腹盆腔CT或彩超及血CEA、CA125、CA19-9等检查,均无肿瘤复发、转移,无死亡。
图1 单孔穿刺器及12 mm trocar位置 图2 中央入路,保持结肠系膜张力 图3 扩展Toldt间隙(IMA-肠系膜下动脉;LU-左输尿管;AA-腹主动脉;LCIA-左髂总动脉;RCIA-右髂总动脉) 图4 标记上切端 图5 扩展直肠后间隙 图6 离断直肠 图7 腹腔外处理上切端图8 穿刺部位尽量位于直肠断端中心位置 图9 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
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的熟练,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多项研究[2~5]显示单孔腹腔镜手术短期疗效与传统腹腔镜相当,甚至优于传统腹腔镜。单孔腹腔镜手术不仅体现切口美观的优势,其微创效果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也得到充分体现[6,7],而且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上与传统腹腔镜无明显差异[8],但单孔条件下手术操作困难[1,9~13],导致该手术方式难以常规开展。单孔手术时术者、助手和扶镜手的器械均由同一通道进入腹腔,手术操作时“筷子效应”明显,术者、助手和扶镜手相互干扰[14],手术难度大,视野难以展开,医生容易疲劳、失去耐心,从而影响手术进程。结合我们手术的经验,在右下腹增加一个12 mm戳孔作为术者主操作孔,减少脐部单孔穿刺器的拥挤及相互干扰,术者站位与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相同,也比较符合术者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操作习惯。术后盆腔引流管可通过此孔放置,并不增加切口数量及长度。
两孔法腹腔镜下完成高质量的吻合也是整个手术的重中之重。在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肠管时,助手应调整近端肠管,向头侧、左侧牵拉,尽量保证切割线垂直于肠管纵轴(图6)。由于切割闭合器对组织的挤压,直肠断端在切割线两侧可形成两个尖角,导致憩室效应,诱发炎性改变,甚至发生瘘。在吻合时可使用缝线将两个尖角向中间收拢拉入管型吻合器钉仓内,然后行肠-肠“端-端”吻合,既可避免吻合后两角外露,亦可避免切割闭合器与管型吻合器两切割线的“T”形交汇(图9)。吻合口张力过大是吻合口漏的一大危险因素,如切除肿瘤后近端肠管过短导致吻合张力过大,应继续向胰腺尾侧游离Toldt间隙,并紧贴胰腺下缘向脾区剪开降结肠系膜,必要时游离结肠脾区,以方便降结肠下降,保证吻合口无张力。
开展两孔法腹腔镜手术应选择合适的病例:①选择BMI<25的患者。患者体型对手术操作有很大影响,肥胖(BMI>25)、骨盆狭窄者由于盆腔空间小、网膜肥厚,导致手术操作及暴露困难,增加手术难度,所以在选择病例时,应避免肥胖及骨盆狭窄患者(此类患者选择五孔法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更合适)。②选择cTNM分期Ⅰ、Ⅱ期的患者。进展期直肠癌的腹腔镜治疗尚缺乏可靠的证据。③选择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病灶需由脐部切口取出,病灶过大会导致取出困难而需扩大切口。
另外,手术团队的配合也至关重要,两孔法腹腔镜手术比传统五孔法难度大,需要团队成员具有更高的默契度,才能安全、快速完成手术[15]。开展两孔法腹腔镜手术应循序渐进,由简单手术到复杂手术,在术中遇到困难,应及时改变手术方式,转为多孔或者开腹手术,保证病人最大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