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度与服务化倾向分析的 区域产业结构优度评价

2020-06-23 06:34曹承龙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安徽省

曹承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行知管理学院 安微合肥 230601)

当前,我国经济格局步入深度调整期,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形成强烈冲击,导致新旧经济实体摩擦增多,加大了资源成本耗费。为了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界急需共同努力,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建设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动态平衡。

近年来,安徽省以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发展目标,围绕省市主导产业,对内激活企业改革创新动力,对外吸引集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与长江经济带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产业整体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如何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安徽产业发展向更高水平演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难题,学者们从不同领域多视角提出策略建议。周开乐[1]等从安徽制造业月度用电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需要关注重点行业领域,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周鹏[2]等以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投入规模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指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不足及各行业贡献率的差异。张治栋[3]等从县域产业角度分析,指出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可以提高城乡产业关联性,促进城乡产业由水平竞争转变为垂直合作,加强产业链互补,支撑产业升级。孔凡斌[4]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和排序,对具有中等产业竞争力的安徽省,提出发挥地区特色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议。胡绪华[5]等研究指出安徽地区工艺创新系统还处在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应加快区域产业转移中的生产要素流动和协同创新速度,促进安徽和长三角地区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

学者们的文献成果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且,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相应的产业结构协同共进。为了客观评价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本文将采集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评价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可能原因,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产业结构演进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克拉克最早提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联性理论。之后,库兹涅茨在配第、克拉克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影响的规律。罗斯托在其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阐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内在关联。实践亦表明,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则需要有稳定的产业结构支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在动态平衡中不断演进。本文利用2005-2018 年的《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对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展开分析(见图1)。

图1 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历年变化

由图1 可知,2005-2018 年间,第一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由最初的18.06%降到期末的8.8%,降幅9.26 个百分点,曲线呈单调下降。安徽省在完成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开始步入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兴工业道路,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省迈入新兴工业大省的战略转型。随着新经济常态化发展,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差距将持续加大。

然而,图1 中第二、三产业结构历年演进并不平稳,两条曲线呈纺锤型波动,客观反映了政府主导下的产业走势。在2005-2010 年的“十一五”规划建设期,安徽省政府确立了“工业强省”的发展目标,倡导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地位,工业经济借势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结构比值差距由2.02 个百分点扩大到18.2 个百分点。在“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安徽省政府提出由“工业强省”转向“制造业强省”的战略聚焦。第二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产业特色优势更加明显,2012 年第二、三产业结构比值差距拉大到21.94个百分点。然而,严重失衡的产业结构,导致第三产业衰退,就业率持续走低,社会风险加剧。经过三年的产业调控,2015 年第二、三产业结构比值差距回落到10.66 个百分点。在“十三五”建设期,地方政府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目标,强化创新驱动和绿色生态发展。近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不断提升,新业态成长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2018年第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差距缩小到1 个百分点,产业形态向现代服务化升级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评价

产业结构演进的经典理论表明,持续提高地区生产力水平,才能保障区域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转变。劳动生产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将带动产业结构比值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得以增强。当前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如何?对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样本数据,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对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即产业结构优度)进行评价。

(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评价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促使各产业协调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广泛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其公式为:

其中,Si表示i产业结构偏离度,Yi为i类产业增加值,Y为地区生产总值,Li是i类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L表示地区就业人员总数。当一个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等于0,表示该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高度一致,在总量上达到均衡状态;越接近0,表示该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越强,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率的增长保持一致,经济规模增速稳定;小于0表示该产业规模发展不经济,存在隐性失业,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其他产业。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均增加值的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向0靠拢,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趋于平衡状态。

研究利用2005-2018 年的《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代入(1)式计算得到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见图2)。

图2 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图2 数据显示,2005-2018 年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数值差异较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从2005 年的-0.63 变化到2018 年的-0.72,数值始终小于0,且波动幅度较小。数据表明:一方面,第一产业存在隐性失业,农村存在大量富余人员;另一方面,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低下,人均劳动生产率需要提高。

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始终大于0,图形呈正偏离上凸曲线。在2005-2011 年间,偏离度从0.96上升到1.15,说明经济规模增长率高于就业的增长,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2012-2018 年间,偏离度从1.08 持续下降到0.6,说明就业率增长超过经济规模增速,经济效益质量有所提升。但产业结构偏离度距离0 较远,产业结构失衡、不合理。

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趋于0 上下波动,产业结构相对均衡合理。然而,从2015-2018 年曲线走势看,第三产业结构失衡程度上升,产业发展不合理趋势加大。随着互联网经济向各个领域深入渗透,现代化服务经济将持续走强,产业规模也将快速增长,就业人员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显现,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需要动态调整。

图2 曲线表明,第一产业结构偏离程度加剧,第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逐步改善,第三产业结构偏离趋势加大。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失衡态势亟待控制。

(二)产业结构服务化倾向评价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的转换过程。其衡量指标包括以服务业与工业之比衡量服务化倾向[6]、以高加工度值和重工业化水平值来评测工业化发展阶段[7]42等。本文选择服务化倾向指标,以各年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比值来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通过对2005-2018 年的《安徽省统计年鉴》样本数据计算得到图3。

图3 安徽省产业结构服务化倾向

如图3 所示,在2005-2011 年间,产业结构服务化倾向曲线单调下降,说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产值持续增长,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值不断上升;相反,第三产业结构比值却持续下降。2012-2018 年,政府加强产业调控,重点布局新兴产业发展,产业政策更趋完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重拾回升态势。然而,国际社会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相较于这个重要标志而言,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不高,服务化倾向发展有待加速。

三、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综上所述亦可发现,安徽省产业结构在持续调整优化中将面临若干困境。其一,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得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导致产业规模增长与就业人员短缺的矛盾加剧,生产要素耗费严重,规模经济持续递减。其二,从服务化倾向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互联网+”向各领域渗透,第三产业催出生大量新兴行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结构化矛盾将会突出。对此,本研究认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需要三次产业融合协同,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相互补位产业短板,才能化解上述困境。

(二)建议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安徽省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为了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政府对产业的服务监管职能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出台一系列规划文件,如《安徽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2017 年)、《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三年(2019-2021年)建设规划》等,指导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三次产业面临艰难的发展困境。对此,安徽省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出台降税减负措施,助力企业逆境发展。同时,在公共服务、资金借贷等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更多的发展空间。另外,政府在三次产业变革中,积极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深入推进市场管理领域的简政放权,推行政务信息网络公开,加强产业规划政策指引,切实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重点支持地方优势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安徽省在经历工业强省、制造强省发展阶段后,现已迈入新兴工业强省建设阶段,第二产业的强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当前,安徽省在智能家电、新型显示、芯片、新能源汽车以及人工智能等制造业领域,创建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其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但是,产业基地的规模不大、产业链水平不高等矛盾也较为突出。对此,本研究建议:一是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新兴产业主体对接多源多点的创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尽快成长为新兴产业的支柱。二是发挥新兴产业的创新优势,带动传统产业的精细化改造,例如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两淮煤矿、铜陵铜矿、马鞍山钢铁等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化产业链升级。

3.紧抓区际产业转移机遇,推进第三产业创新发展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仅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指标,也是反映社会高质量生活状态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安徽省第三产业产值在区域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18 年第三产业相较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差距缩小到1个百分点,反映了安徽省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上升。但是,相较于2018 年全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还相差7.1 个百分点。因此,安徽省应重视服务业对经济、就业的综合贡献,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持力度,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发达地区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转移机遇,融入产业链分工体系,培育和激发安徽省服务业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极。

4.融合三次产业优势,协同产业间均衡发展

虽然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存在失衡态势,但各个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各产业可以通过相互融合补位,协同三次产业均衡发展。中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安徽省在长江经济带工业发达省份的带动下,工业现代化水平较高。近年来“制造业强省”战略进一步助推第二产业高速增长,地方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持续增强。随着第一产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提升,大量农村富余人口流向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矛盾缓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程度不断提高,三次产业亦将进入高质量健康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安徽省
成长相册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