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世杰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从办学生短片展想法的萌生到现在,已经超过一年了,当时的自己正值刚进入大学校园之际,心里满怀着面对新鲜挑战的憧憬。与一位即将赴美求学的伙伴漫步街头,他一拍脑袋说想办一个短片比赛,我一拍大腿说干就干。
于是,2019年7月,在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19首届上海Action学生短片展(以下简称“Action”)正式启动征片。但我们做的远远不止发布一篇征片公告这么简单:我们组织了多场公益观影,吸引了超过30所大中学校近千名学生参与。建立了Action学生记者团,让大家可以零距离和电影主创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启动了Action学生短片扶持计划来扶持一些拥有优秀想法或剧本但是没有条件实现的同学进行创作;也会为一些有创作能力但是没有合适题材的同学提供上海市慈善之星、优秀志愿者等创作素材与创作对 象。
可能我们在做的事情与其他针对学生的电影节或者影展不太一样,我们更希望Action成为一个长久的、持续的并且值得追随的活动。所以,我们想做的从来就不只是一个短片比赛,而是给那些与我们同样热爱电影、忠于创作的同学搭建一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大家可以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尽情地去展现自己,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Action从头到尾都是非商业的、纯公益性质的活动,不敢说我们在做一项公益事业,倒是很希望大家可以利用Action这个平台创作出能够打动人心、更具社会性的影像作品。我觉得可以称其为“影像公益”:用影像这种艺术形式让我们所处的社会共同体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用影像改变世界。
4G的普及、5G的来临开启了全民短视频的新纪元,轻量化拍摄设备层出不穷,极大地降低了影视创作的门槛,甚至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从拍摄到剪辑然后分享在新媒体平台的一系列操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用影像来表达想法的成本和难度也因此大大降低了,更遑论在高校学习影视相关专业本就有能力与条件创造内容的同学,我们实际上正处于一个全民影像的时代。
那对于公益,影像可以做些什么?
很多时候,公益需要去解决很多我们看不到或者说不那么了解的问题。而影像的优势在于,它有画面,如果是动态影像还会有听觉元素,因此影像是富有感染力的。它可以很好地在潜移默化中把信息传递给观众,让大家知道原来有这样的群体存在,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甚至去改变人们原有的认知,加之新媒体助力,影像具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播性。所以作为影像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用影像让大家更了解这些事情(群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影像对于公益来说,其实非常有价值。
比如在我们这次Action扶持计划中有这么一个项目,一部10多分钟的纪录短片,导演是来自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编导专业的一个男生,拍摄对象是一名刚刚从辅读学校毕业的自闭症患者。我作为监制也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他跟拍了很久,并且成为了拍摄对象真诚的聆听者,用纪实影像讲述真实故事。也许纪录片最终呈现出的画面并没有那么精致,但正是通过这种朴实的影像展现出了一名青年自闭症患者真实的状态,以及他和他的家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明年还会继续扶持他做一部同样题材的纪录长片。事实上,很多人对自闭症群体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这部纪录片对于这个群体、对于公益、对于社会的意义就被体现出来了。
现在很多人说学生作品总是盯着阴暗面,不去弘扬一些积极的“正能量”。作为一名影视专业的大学生,我个人倒更喜欢创作一些美好的作品。但是我又觉得,做公益影像并不是要去一味追求“美好”。在我们对真相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去做一些具有“反差”的、不一样的作品,用影像呈现出一个我们不常看到的、不那么“美好”的事情,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美好构成一种反差,这其实也可以促使大家去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比如摄影家解海龙老师的纪实摄影作品《我要读书》,就是在用影像探讨当时农村教育的状态,对社会提出了问题,并且推动了社会去解决问题,让更多人关注到农村教育,直接改变了很多农村孩子的人 生。
Action短片展开启征片至今,我们也收到了一些这样“反差”的作品,像校园霸凌、网络暴力、语言暴力等题材的作品。尽管一直鼓励大家用影像语言讲述身边的温暖故事,但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多元化题材的作品,我觉得这也正是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大家正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以我们在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有着这么一群热爱电影并且渴望用影像去表达想法的年轻人,他们都以“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为目标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