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凌之 昆山市慈善总会
01“鹿城益空间”慈善义演专场
“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可以触及的现实。
昆山是一座具有深厚慈善文化底蕴的友善之城,从铺开慈善网实施精准救助,到扶持公益组织带动民间力量,再到开发慈善项目让慈善更“时尚”……江苏省昆山市以精神关爱与物质救助并举,唱响“小城大爱”,构建社会广泛调动、公众广泛参与、服务广泛覆盖的慈善“新生态”。近年来,昆山市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蝉联“中国公益城市七星城市”“中国城市公益指数”百强,获评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2016年度推动者”“江苏省慈善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心语心愿”关爱困境儿童项目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公益创业行动”项目获“苏州慈善标杆项目”,“全城织爱”项目获评苏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并入展江苏省第四届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
周琴(化名)依稀记得那个令她感动的场景:在为儿子治病走投无路时,一纸申请和证明递到金华村慈善工作站后立马被受理,不久后就收到了一笔沉甸甸的救助金。如今,儿子的身体逐渐好转,周琴也坚持每年“一日捐”时到慈善工作站献一份爱 心。
作为全省首家村级慈善工作站——金华村慈善工作站是昆山市慈善网络越织越密的缩影,将慈善网络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到目前全市形成市、镇、村(居)三级联动的慈善救助网络,打通了慈善救助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小灾小难救助不出村,小灾小难就近帮;同时慈善爱心义卖中心、慈善超市这些慈善实体平台为慈善救助提供了物资支撑,织密了慈善救助网。
利用微信公众号、慈善专栏、小善大爱电视栏目、车载广告、户外大屏等载体,倡导“人人可慈善,人人可公益”的慈善理念;开展慈善故事征文、摄影比赛,传播正能量;在全省率先开展“鹿城慈善奖”评选表彰,树立慈善楷模,弘扬慈善精神;开设“益课堂”“益空间”“益工厂”,搭建“人人可做,处处可为”的公益平台,鼓励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和参与慈善,让慈善成为昆山人的一种习惯。
02 情暖鹿城救急项目
用“互联网+慈善”的思维,建立网络筹款渠道,实现微信、支付宝捐赠支付方式;对接精准帮扶平台,求助申请和定向捐赠实现移动操作;制定慈善需求清单,开展专项筹款活动,以项目吸引捐赠,以活动推动捐赠;探索义卖、义演、义拍等多元捐赠形式。
2017年9月,年过半百的季影亮(化名)查出患急性髓系白血病,噩耗给这个原本普通幸福的工薪家庭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患病期间,季影亮一直与病魔进行着生与死的搏斗,深受病痛的折磨。因为季影亮的病情较严重,医生建议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2018年1月31日,季影亮女儿与其匹配,为父亲做了半相合的干细胞移植手术,但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已经债台高筑的家庭陷入了绝望。一家本地民营企业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拿出了5万元,资助季影亮,在昆山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企业经理亲自来到苏州市沧浪医院,将资助金交到季影亮家属的手中。该企业成立近25年,一直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每年春节接福利院老人和孤残儿童去酒店吃年夜饭,捐助困难家庭学生和残疾儿童。2018年再度认捐150万元,连续5年每年捐赠30万元,设立专项慈善基金,定向用于“爱心助学”和“干细胞移植资助”两个项目。
昆山市慈善总会坚持“输血”与“造血”、临时救助与长期救助相结合,聚焦困难群众,实施精准帮扶,重点做好助困、助学、助医、助孤、助残、助老等“六助”慈善帮扶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实践“授人以渔”的援助方式,开展贫困大学生创业培训,资助残障人士学习实用技术,举办“向日葵成长夏令营”等活动,增强困难群体的自我救助、自我发展能力。近3年昆山市慈善总会救助支出(含物资)7415.4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19万人次,充分发挥慈善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补充作用。
2014年9月,一条信息使昆山成为全国公益慈善界的“网红”,当月起,昆山130所中小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厕纸。经过昆山市慈善总会及非公募昱庭基金会的努力推动,自2014年10月起,免费厕纸项目推广到全市校园厕所、景点厕所、社会公厕领域,及全国8个省近百座试点城市。像昆山昱庭基金会一样活跃在昆山市的民间公益组织还有很多,它们积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补充。
2012年昆山市成功举办首届公益创投活动,目前已举办6届,累计投入4000万元公益福彩金,资助246个项目,近百家社会组织获得支持,有力推动了公益慈善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建成“五彩益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80个,注册登记社会组织1019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617家,这些组织成为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管理培训、组织活动及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全市现有23万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助学、助医、助老、助孤、助残等各个领域,从事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环保倡导、文化传播、体育赛事、社区治理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为城市文明构筑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捐款捐物、扶贫济困的层面。与传统慈善不同,慈善项目化运作模式对接不同的社会需求,通过不断开发优秀、优质且可供选择的公益慈善项目,更加注重设计性、连贯性,更加注重受助者的情感和需求,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更好、更有效地实现了爱心单位和个人的捐赠意愿,让慈善成为一种时尚,大力推进慈善项目化运作,开辟慈善事业“新增长点”,让小城四季有“美 景”。
春季,阳光和煦。自2011年以来,昆山市发起“留住最美的笑容”“科技点亮梦想”“桃园采摘”“七彩夏令营”“牵手千愿”“向快乐出发”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关爱帮助困难儿童,受惠者达4500人次。近两年还创新引入陪伴游和体验游等,招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或到农田采摘,或到电影院里观看影片,或奔跑在草地上嬉戏,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记忆。2018年,昆山市慈善总会联合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研发了“爱心智能储蓄罐”——“小爱”,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免费发放,凝聚社会爱心力量,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慈善意识,成为昆山市传播慈善理念和培养慈善习惯的新载体。
夏季,捐资助学。每年夏季是学生准备下学年学费的时候,昆山市慈善总会连续多年发起“爱心助学”项目,助力困难家庭孩子求学。自2007年设立“爱心助学专项基金”以来,每年向来自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以及人均收入低于1890元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发放助学金。近3年来,爱心助学项目已资助困难家庭学子3500余名,资助金额达684万余元。
秋季,书声郎朗。昆山市发起“慈善书箱”爱心捐赠项目,将来自全市募捐箱内的社会各界以及相关市政部门的捐赠资金转化为精美的图书,在全市中小学、社区设立“慈善书架”。2015年,昆山市慈善总会按照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准备了差异化图书,让“慈善书箱”在不同年级内“流动”起来,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提高了图书阅读率。2018年,“慈善书箱”向33所学校捐赠330个书箱价值66万元的图书。同年9月,实施“爱心共享轮椅”项目,在全市各村、社区,以及医院、敬老院、车站免费投放1000辆爱心共享轮椅,以满足短期或临时使用轮椅者的需求。
冬季,传递温暖。昆山市发起“慈善礼包”项目,昆山市慈善总会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一起为困难群众送上“慈善礼包”,收集帮扶需求、制定精准帮扶对策,让困难家庭暖意洋洋。自2014年以来,昆山市还开展“全城织爱”活动,活动已累计参与志愿者1.6万余人次,为全市21 121人次的困境儿童、孤寡老人、环卫工人、辅警、水电维修工人、绿化维护工人送去亲手编织的爱心围巾。此外,昆山市慈善总会还创新开展“旧衣新旅”全城募集旧衣物活动,经过挑选、清洗、消毒后向贵州、云南、四川、河南、新疆等地捐赠衣物共计2.5万件,传递昆山大爱;同时,探索与商业综合体合作设立“鹿城益空间”,一方面作为昆山慈善工作的宣传平台,另一方面作为筹款和公益活动的平台定期开展义卖、义演及其他慈善活动的固定空间,弘扬慈善理念,传递慈善关爱,更好地推动昆山慈善事业的发展,延伸慈善触角,扩大慈善“朋友圈”。
03“爱心智能储蓄罐”学校发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