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丽
【摘 要】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研究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师生的交流、沟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师生交流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一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心理相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师生互动是新课堂师生交流、沟通的基本方法,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条件。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师生交流互动课堂下的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学习的参与者,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是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教师的中心地位被提到不适宜的程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起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所以互动也包含了交流、合作。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这一课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提。
对教育和教师地位的重视程度空前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建立多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按照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第一: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教学中师生互动构成课堂结构。第二:教学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学的任务是立体化,既要教知识,训练技能,又要发展智力、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因此,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增强体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由课堂的表演者转为学生表演的发动者等。在教育教學中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评价。
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学生要转变角色,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自己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
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从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出发,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有效激励方式,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向上的情感意志,快乐而健康的心理,在学习中交流与合作能力。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出发,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有效激励方式,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二、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三、师生互动
互动是“师生关系互动”的主体概念,“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同发展。师生互动的方式:可分为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要转变角色,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师生主体,既着眼于师生双方都能从双向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收益,更着重于建立起民主平等、互亲互爱的师生关系,强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
创新社会进步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提。师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人,国家的源泉,必须努力发展师生的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认真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目标。(1)课堂语言欠生动幽默,语速过快,学生反映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2)过于关注教学的进度,而忽视了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特别是缺乏对薄弱个体的关注。(3)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4)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仍显得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5)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足。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培养学生思考与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很不够。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JJYKT20477)
(作者单位:泌阳县泌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