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练 杨菊艳 侯建荣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一名初中班主任应具有多重的角色:做学生生活的全面关怀者;当学生思想工作的执教者和班集体的有较领导者;成为学生为人为学的表率;增强自身扮演角色的能力;灵活转变自身的角色;做好班主任外形的要求。并以多种角色去管理学生,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位学生对班级的内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角色
一、 初中班主任扮演多重角色的重要性
21世紀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我国教育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已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基础教育开展创新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学活动。为此,班主任在教学生涯中要实现教学生活角色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思想、品德、学识各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努力做好多重角色的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标杆和指引。
二、 初中班主任如何增强角色扮演能力
(一)要增强与各种学生打交道的能力
1. 要热情、真挚地关爱学生
班主任理解关心学生,可激起学生亲近、感激与仰慕心理,在师生间架起感情的桥梁,使学生愿意敞开思想,愿意把班主任的要求愉快地转为自己的行动。班主任对教育工作认识越深,对学生爱情就越深,对教育工作责任心越强。
2. 学会打动学生
学生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变化。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往往很执拗,有淡莫、孤独的倾向,苦闷、烦恼问题不想向别人诉说。处在主导地位的班主任,应坚定不移地认定学生是班级及班级管理的主体,应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以发展的眼光善待每位学生,经常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懂得吸引人的妙诀
班主任要想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必须尊重学生,使他感到在你心目中是有地位的。心胸要博大,能容别人难容之事,不过分挑剔,使学生觉得容易和你合得来,要多赞扬学生感到你是真心实意地赞扬他,而不是虚情假意欺骗他。
(二)增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要有在各种情况下,迅速、巧妙、正确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力。就要灵活运用教育规律,根据不同对象,抓住时机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是教育机制。灵活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和变化苗头,借助想象力,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教育措施,创造性解决问题。
(三)强化组织领导能力
在各种活动中,班主任要精心组织、精心计划、精心指挥,注意反馈。要成为学生优秀组织者,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和魄力。有综合分析的能力,处理问题要果断,不犹豫,不拖泥带水,既要公正、讲原则,又要以身作则,带头去干,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每个学生的作用。
三、 初中班主任如何转变角色
(一)由传统者转为促进者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的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要就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习。适当给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鼓舞,使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涨,注意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二)由经验型转为科学型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用科学理论去正确认识它,回答它。因为科学的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对教育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素质教育,就能统筹全局,高屋建瓴,抓住本质,明确方向。因此,班主任应该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挤出时间,多学一点教育理论,努力实现从经验到科学型的转变,争取成为一名理论功底深厚的班主任。
(三)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师生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程的局面,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将有所增加。这种学习方式转变必须导致师生的转变,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四)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计划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课程的过程。在人人参与的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班主任也应该放下架子,从讲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他们同忧同喜,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 结语
总之,初中班主任要全面管理学生,注意学生的举动,经常深入了解学生,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应充当角色及对班级的管理都应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情感需要、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创建出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傅真放.大学生就业指导[R].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2]刘伯奎.教师口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程标准透析[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