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写作顺序,体会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2.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仿句练习习得语言。
3.运用游览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借助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运用本课的描写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运用一定顺序体现自己看到过的一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迷人的风光。看,这是哪里?(出示庐山瀑布图片。)这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来看看我家乡的景色(出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图片),你看到这样的景致,能想起怎样的诗句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比如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2.讨论、理解:“记”是什么意思。介绍游记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3.课文是一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金华的双龙洞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看看,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注意“浙”读翘舌音,“簇”读平舌音。
2.重难点字指导书写。
“笋”和“端”字注意要点以后,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3.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
理解“蜿蜒”的词义:它是“蟲字旁”,意思是形容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这篇课文中“蜿蜒”形容的是什么呢?赶快找一找吧。
三、品味语言,指向写作
1.抓住重点,读中感悟。(交流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预设:明艳。)
师指导朗读,读出这一片明艳的景色,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围绕一个词写出一处景物的特点,这是一种写好写景文的好方法。先从读入手,感受文章先分后总的写法,在读书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生动修辞,对比成趣。(体会作者写溪流的句子。)
(1)感受描写溪流的句子。
(2)发现对比,读出情趣。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你能找出句中的反义词吗?(课件句中的反义词“宽、窄”和“缓、急”标红。)
(3)发现修辞,品读感悟。你认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排比、拟人;体现了作者愉快、期待的心情。)
师指导朗读,注意相同的词语稍微读重些,体会溪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3.练习仿写,得法得言。
1.作者将描写溪水特点的词语集中排列在一起,展现了灵动多变的景物特点,这种写法我们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展现景物不同角度的特点。
我们描写月亮时就可以尝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预设:月亮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时而圆,时而弯,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快,时而慢,它在云朵里穿行,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2.同学们,大家看到的湖水是不是也很多变呢?让我们用上“时而……时而……”写一句话。
四、运用学法,自主感悟
1.进入“孔隙”,感受“窄小”。出示课件。对比出现课文例句。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原句的短短两句话用了4个“小”字,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并排仰卧”“再没法容”也体现了小船的小。
小结:形容词连用彰显景物特点。
2.运用学习“孔隙”的方法,学习其他景点。
(1)指名读表现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句子。
(2)引导生注意表明观看顺序的词语。出示语段: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找看是哪些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能不能用上“首先……其次……”将这几处景物串联起来呢?
3.回顾总结。
(1)师:假如让你当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双龙洞呢?请你根据游览示意图,把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介绍给大家。
(2)同桌互相交流。
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奇妙的孔隙,奇特造型的石钟乳和石笋,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写法,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大家有机会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用自己优美的文字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下课。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