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孙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学分为3学分,每学分18课时,共54课时。必修课程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后,可参加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笔者所在地市自2019年高一年级开始进入新教材的教学,将于2021年夏季参加山东省首次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面对几乎全新的课程教材体系、学业考核标准,以及学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必修模块综合复习做了以下初步的思考。
● 明晰课程体系,确定复习目标、内容及标准
对必修模块进行复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来检测教育教学质量。要使复习有效高效,必须首先明晰复习的目标、内容及学业标准。而复习也是重新梳理课程体系,将学科概念、知识技能与学科方法、思维方式贯通联系的过程,明晰课程体系,有利于找准复习方向,使教学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学生修习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后,应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这确定了必修模块教学的总体目标。合格性考试应根据必修模块“内容要求”确定测试内容,根据“学业要求”确定学习标准,以“学业质量水平2”为依据确定考核要求。必修模块课程体系各要素关系如下页图1所示。
面向核心素养的测试形式,更加注重学生能力与思维的考核,对教材版本的依赖性进一步减弱,因此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参照的是《新课标》,而非教材章节内容。只有把握核心素养水平,对照“内容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依据“学业要求”确定教学难度,并参照学业质量水平2检测学习质量,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尽快厘清课程体系,掌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难度,以及要达成的学生发展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尽快习得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并能融会贯通,达成素养。
● 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新课标》建议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开展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项目式学习,在项目实践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引领学生完整经历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学习新知、探究实践,最终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项目式学习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同时,这种直指问题解决、“用到什么学什么”的学习方式,也带来知识技能碎片化、难以形成体系的问题。面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检测绝不是忽视基本知识技能,而是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复习加以补救。
教材或教师用书中,常提供章节单元的总体脉络或体系框架,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尝试以主题或单元为基本线索,结合《新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串联知識与技能点(这些技能点有可能是跨模块的),并与考核要求相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图谱,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夯实基础。
以必修2“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主题为例,结合粤教版教材内容,教师应首先明确此主题对应的核心素养水平1的要求,而后建立学测要求表格(如下页表1),在复习过程中或带领学生填充关键数据和信息,或根据复习进度对其做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并指导模拟检测活动。
● 重视情境设置,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复习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去掉各种看似与知识点无关的因素,给学生提供满满的纯知识技能的“干货”,这种复习模式,在短期内无疑能取得最大的效益,让学生的学习“直奔主题”,但从长期来看,纯知识点式梳理的复习或者检测方式,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纸上谈兵,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加以解决;二是变相鼓励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适当增加真实情境,能让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需求、设计方案、选择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仅仅反复训练“使用指定技术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无疑,重视情境设置的教学和复习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笔者列举了一个数据处理问题实例,如图2所示。
对比两种设计,问题1可能会让学生很快完成技术操作,但这种学习缺少思考过程,没有经历真正的问题解决,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问题2则给学生设计了尽量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针对真实问题分析需求、抽象特征、设计算法,并最终解决问题。很明显,问题2比问题1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课标组专家魏雄鹰在《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测评方式探析》一文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测评的情境维度可分为个人、公共、学科与人文四类,其中个人又可分为生活类和学习类,可以给教师在组织复习及设计模拟检测题目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 复习时间安排
必修模块的学习和复习面临的一个问题是,54课时的总学时时长要完成72课时的学习内容。笔者所在地市新教材教学课时安排,如表2所示。
在表2中,虽然也有个别学校综合利用选修课时,排出72课时的学习时间,但严格按照课程方案排出54课时的学校还是占绝大多数。目前针对新课学习,必修1、必修2分别所占课时主要有27课时+27课时和36课时+18课时两种方案。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确保核心教学内容不缩水的情况下,以项目式学习适当整合教学内容,以阶段性总结归纳梳理知识技能体系,学习、复习同步进行的方式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