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0-06-22 02:4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胆结石磁共振腹部

任 莉

(睢宁县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200)

腹部CT检查技术是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多用于诊断腹腔疾病,检查功能全面,借助造影剂能够看清实质性脏器的病变,判断患者腹腔有无积液、穿孔、结石及感染情况。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注射造影剂,借助T2加权技术能充分显示病灶组织与病灶部位[1]。因其成像清晰,操作简便,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肝外胆结石指的是发生在胆囊、肝总管及胆总管内的结石,由于胆内压力增高、胆道阻塞、胆汁并发感染等原因造成,主要临床症状有胆绞痛、高热、寒战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影像学成像的清晰度和检测准确率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为探究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腹部CT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进行诊断,观察检测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肝外胆结石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 4 例,患者年龄范围2 2 ~7 5 岁,平均年龄(46.43±12.25)岁,病程0.5~5年。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和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或上级医院手术证实为肝外胆结石,孕妇、有精神症状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不参与本次试验,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①腹部CT检查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常规扫描,检查前6小时开始禁食,检查前服用含碘水溶剂600 ml。设置扫描仪螺距及层厚5 mm,重建1 mm,对患者腹部加以扫描。

②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方法:使用东芝1.5T磁共振仪,结合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层厚5 mm、螺距为1.0,检查前患者禁食3~4 h,摘除身上金属物品,指导患者正确屏气以配合检查。在横轴位及冠状位上定位,以胆总管下段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扫描,层数9-12层,分多次屏气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肝管、胆管、胆囊、胰管,检查主要序列包括:T2W-SPAIRRT(呼吸触发与横断面)、T1Dual及DWIb=600(横断位)、T1WI、MRCP-HR-3D、B-TF、2D-FIWST(冠状位)。检查时嘱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提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以增加检查成功率。

1.2.2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成像结果,以及确诊率。成像结果按照可疑、阴性、确诊进行分类,并统计两种检查方法检测出的<1 cm病例数,以及检出率。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检查,且确诊率更高,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情况对比

3 讨 论

腹部CT检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肝外胆结石检查方法,检查功能比较全面,能够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评估。但在肝外胆结石的CT检查中,图像中偶尔会出现高密度伪影造成干扰,对于阴性结石的检查也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且腹部CT多采用横向扫描方法,所呈图像比较单一,容易产生叠加或遮挡,无法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2]。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介入性胰胆管成像技术,检查时不需要造影剂,采用重T2加权技术使胆汁与胰液呈明亮高信号,而周围器官组织呈低信号,从而能获得类似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PTC(经皮肝穿胆道造影)的胰胆管图像。MRCP成像原理是利用胆汁与胰液含有大量的自由水,能显著长于周围组织T2弛豫时间,借助重T2加权能突出显示前者信号,从而获得类似造影效果。与腹部CT扫描相比,MRCP所呈图像更加清晰、直观,不需要借助造影剂,操作简便,能够对结石进行快速定位,并且不受体位影响,在检查时可以对多个方位实行切层扫描,使肝外胆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

另外,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梗阻和恶性胆道梗阻(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等)的鉴别也有一定的作用:胆系结石的MRCP表现为中央低信号的充盈缺损,周围高信号;恶性胆道梗阻的表现有胆管扩张、突然截断、狭窄段胆管不规则,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双管征”等;故MRCP的应用优势十分突出。MRCP在临床使用时技术关键如下:(1)通过人体内正常组织结构具有其特定的T2值,扫描所选择的TE值如高于其他组织的T2值,信号组织将呈黑色;接近其他组织则出现中等信号,组织多呈灰色;但是,当TE值低于组织的T2值时,则出现高信号,组织呈白色;(2)运动伪影。MRCP临床使用时呼吸运动、器官活动、液体与血液流动均会产生伪影。因此,为了减少伪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多使用流动补偿及呼吸补偿,适当的增加NEX(激励次数),提高图像质量;(3)MIP重建是将原始图像叠加后再作最大亮度投影成像,容易引起图像的重叠。因此,测定时需注意原始片,避免单纯依靠MIP图像进行重建[3]。

为探究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通过对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外胆结石患者56例进行对比检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1 cm结石检出率为85.71%,确诊率为89.29%;腹部CT检查法的<1 cm结石检出率为52.38%,确诊率为60.71%。可见,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在结石检出率和确诊率方面均明显优于腹部CT检查,两组比较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肝外胆结石患者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成像更加直观清晰,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临床应用效果较腹部CT更好,是观察胰胆管形态及管腔内病灶的较好的可替代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结石磁共振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