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乐
【摘 要】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本文重点针对中职物联网专业的开设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好了相对应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对中职物联网专业的建设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物联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之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迅速兴起,涉及各行各业。中国已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物联网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式的趋势,很多中职院校为顺应发展都开设物联网专业,但是物联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新兴学科,其理论和应用也在不断更新,而中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专业发展和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物联网专业在中职学校的建设现状。
结合实际调查和切身体会,中职学校的物联网专业的开设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定位不清。很多课程都是从高职院校生搬硬套而来,而它是一门交叉综合性学科,涉及计算机、电子通信、网络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单片机开发等多方面知识,中职生基础薄弱,缺少适用教材,学习效果欠佳。
第二,实训设备更新具有滞后性。物联网技术更迭速度快,学校受资金投入、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设备很落后。
第三,学校缺乏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教师不了解行业动态,教学方向有偏差;学校紧缺专业老师,很多专业课的老师从其他专业借调而来,他们缺乏物联网体系的专业知识储备,行业水平有待提高。
二、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现状,严重的制约着其发展态势。在参详了少数中职物联网发展较好的学校以及其他优秀专业的经验后,我积极思考了中职物联网的发展出路,并给出了几点中肯的建议:
1.中职学校对课程设置要准确定位。
学校对企业需求要充分调研。我们的中职生就业方向更多的是终端设备操作和按装技术员、运营管理类人才以及少数的设计开发人员。所以课程培养目标应使学生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具备构建、运行、维护物联网的能力。
在基础课程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使学生从总体上建立物联网工程系统的概念,了解其实现的一般过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增加学生物联网知识体系的知识储备。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也应群集物联网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通过设置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掌握操作规范,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中职学校应与高等职业学校做好课程衔接。很多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形成了“3+2”的培养模式,所以中职学校应了解转段的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为学生做好中职阶段知识储备。
学校确定专业方向,设置自己的特色课程。物联网专业应用在安防和智能家居方向发展较为迅速,态势较好。中职学校由于师资等因素很难面面俱到。学校可根据地区特色和自身情况,抓重点培养方向,例如安徽合肥是家电行业的生产基地,家电行业为智能家居的主力军,这为合肥市区内学校建设智能家居实训项目与企业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容易实现“产教合一”的教学模式。
2.教师要及时更新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
物聯网是互联网的延伸,而它的根本是传感网,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对教师教学能力是极大的挑战,物联网技术的教学中涉及大量的传感知识和实际应用,要形成多层次的师资培养体系。要有行业专家带队,教师要懂行业,懂教学;加强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师定期参与企业培训,鞭策教师及时更新学科知识体系。物联网专业教师应积极投身物联网“1+X”证书制度,教师先通过培训师资质考核,熟练掌握“1+X”考证标准的关键技术,带领学生在考证的路上少走弯路,突破重、难点。
中职现阶段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教学过程,理论为主,实训为辅。中职生虽理论基础薄弱,但对新生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强,物联网专业课堂建议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固定学习周期,围绕一至两个项目为主题,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亦利于分层教育的开展。对于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了解方案需求,学习程序设计和硬件系统开发,深入学习CC2530产品手册,搭建开发环境;对于功底弱的学生,让他们熟练掌握设备硬件接线等安装技能,培养他们规范和安全操作意识,能够熟悉物联网维护和管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和成就感,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知识点一定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实训基地和课程。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企业负责引进实际项目,由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同参与项目的各个阶段,形成以进阶式的素质培养,模块化的技能培训,现场式的能力实践相融合的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的互聘,培训教师拥有工程师、高级技师等专业资格;学生可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以专业的视角审视物联网的组健和维护,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职业素养,让学生一毕业就知道自己做什么而且能找到工作。引厂入校的模式,真正做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互享,开放与共赢。
三、结语
中职物联网专业的建设要精准定位,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诉求。通过项目教学、校企合作等手段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实操技能,帮助学生自我定位,指导学生就业方向。学校要抓狠抓内功,提高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同时改变学生理论和技能不足的状况,加强对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胡文辉,王丽. 谈物联网专业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文信息,2015(1).
[2]招玉虹. 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 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10).
[3]关景新.中职物联网专业的开设与课程规划[J]. 职业教育研究,2013(3):73-74.
[4]杨宏跃. 基于工作导向的中职物联网课程实践教学分析[J]. 职业,2016(14).
[5]曹政. 谈中职物联网专业教学环境的建设[J]. 2016(1):76-76.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