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四溢的端午节

2020-06-21 15:20林熙宁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粽香末儿真香

林熙宁

“哇,真香!”闻到飘香的粽子味,我不由得惊叫起来。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粽子的“三香”醉人,沁入了我的心脾。

一香——艾香

外婆常说,端午节要戴香包,可以避邪,保平安。看着抽屉里小巧精美的香包,我突发奇想,我要自己做一个香包,为外婆求个平安。

拿出布料与香料,我一改大大咧咧的性格,认真地做起了细工慢活。为了让香包独特,我大笔一挥,将布料“美化”了一番。“极具个性”是我这个香包的创意主题。线入针孔,上结,这看似简单的步骤也耗费了我不少精力。缝边,系结,一个小香包已初见模样。最后塞入棉花与艾草末儿,一个香包终于诞生了。外婆收到我做的香包,高兴坏了,而我收到她做的香包,温暖极了。

艾香充斥着整个屋子,我们享受着彼此的温暖,这艾草真香。

二香——粽香

端午节里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吃粽子了,一想到即将品尝美味的粽子,我不禁垂涎三尺。

下午,外婆正在紧锣密鼓地包粽子。只见她将粽叶卷成一个封口的“小漏斗”,再按我的指挥添料——多些肉、多些香菇、少些米,然后变着法儿地将粽子包得紧实又美观。千万别小瞧了这一个个小粽子,这里面也隐藏着大家的功劳呢——米是我洗的,肉是妈妈切的,香菇是姐姐弄的,所以它们可是我们全家共同的劳动成果。出锅时,肉味混着清新的粽叶香四散飘去。每当这时,我必定是第一个上桌的,吃上端午节里的第一口粽子,真是幸福。

粽香四溢,我沉浸在满满的幸福中,这粽子真香。

三香——岁月香

每到端午节时,外婆总会给我们讲故事,今天也不例外。只见外婆拿出了一个老古董——一组旧照片,也许是放了许久,照片散发出的味道有点刺鼻。

外婆翻着照片,娓娓讲道:那一年端午节,外公带着外婆到外地去看赛龙舟,发号枪一响,人潮涌动,选手们握着桨,动作一致,场面那叫一个壮观,外婆兴奋地站起来大声呐喊,为选手们加油,而这一幕就被外公用相机记录下来。外婆要我们学习那些选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听到这里,我不再觉得那照片的味道刺鼻,这是珍藏在岁月中的香味,是外婆对我们的期待,对我们的爱。

岁月藏香,我理解了外婆的期待,就连这张照片,也是香的。

我想,端午节的香中,蕴含着家人的爱。这个“三香”四溢的端午节会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暖心暖怀。(指导教师  雷碧玉)

【评点】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了端午节的三种香——“艾香”“粽香”“岁月香”,通过将端午节的“三香”同温暖、幸福和期待相融合,赋予了节日以别样的味道,字里行间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在个别环节上处理得不够细致,如讲述“我”为外婆做香包时,并未凸显出香包的“极具个性”之处,加以修改效果会更好。

到家后,奶奶将这些脱了壳的知了放在火炉边烤,雪白的知了瞬间被火光映得火红,“吱吱”作响,香味瞬间扑满鼻腔,知了被烤成了诱人的焦黄色,在月光的照射下,焦黄色更加富有光泽。我早已垂涎三尺,撕开一包方便面调料,撒在烤知了上,晃动着手里的碗,让知了的身上均匀地沾上调料。

片刻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知了送进嘴里,“嘎吱、嘎吱”的酥脆感与方便面调料的咸香味相互混合,回荡在齿间,回味在心头。一盘烤知了很快吃完了,我舔着唇边沾着的调料末儿,望着满窗帘的知了壳,心中全是成就与满足。

——吕行《月下知了香》

【微评点】

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将月下烤知了的過程生动地呈现出来,运用“雪白”“火红”等色彩点缀,并结合“吱吱”“嘎吱”等拟声词,充分调动读者感官,引人入境。

猜你喜欢
粽香末儿真香
端午粽香
你被“真香定律”过吗
《粽香里的端午》点评
Slap Bash
端午粽香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春日鲜美野菜包
粽香
尊いビリ:辛さのわかる人になりましょう
解开他的性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