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0-06-21 03:36朱素琴冯利勉巢珊珊欧阳卫怡黄榕芬罗文清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急性

朱素琴,冯利勉,巢珊珊,欧阳卫怡,黄榕芬,罗文清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900)

脑血管疾病作为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急剧上升,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临床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显著提高发病4.5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几率,是所有发病在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2]。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发生风险,为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与患者治疗后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积极防治溶栓后脑出血性转化为治疗的重要原因。笔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特殊护理措施,旨在为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获得更好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男81例,女39例;患病至入院时间0.9~4.3 h,平均(2.13±0.20)h,年龄39~78岁,平均(63.5±4.2)岁,BMI指数16.3~29.1 kg/m2,平均(24.9±1.9)kg/m2。2018年1月起我院我科开展特殊护理干预,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试验组,男82例,女38例;患病至入院时间0.6~4.2 h,平均(2.24±0.19)h,年龄37~76岁,平均(62.6±4.5)岁,BMI指数16.4~29.8 kg/m2,平均(25.3±2.0)kg/m2。纳入标准:MRI下诊断急性脑梗死;年龄18 ~ 80 岁,血压<180/9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发病时间在4.5 h内;符合溶栓指征;无类似疾病史;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脑卒中病史;其他脑血管疾病及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及甲状腺疾病等;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歇;本研究药物过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抗感染、防止并发症、功能锻炼、基础护理等,做好皮肤护理和尿管护理。确保患者摄入水分充足,多食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盐类、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评估转归和治疗效果。试验组予特殊护理,内容如下。①溶栓前:密切配合医生筛选患者,若满足溶栓指征,先抽血检验,其他人员准备溶栓药物,并控制时间<6 h,严格掌握时间窗。做好健康教育,讲解治疗要点,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配合治疗。②溶栓中:现配现用静脉溶栓药物,明确医嘱后马上给药,药物使用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前2 h 15 min/次监测1次生命体征,3~8 h每隔30 min监测1次生命体征,9~24 h每隔1 h监测1次生命体征,控制血压正常范围。神经功能观察每小时1次,维持6 h,其后每3小时1次,维持72 h。密切观察其意识和体征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③溶栓后: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观察大便、牙龈、皮肤黏膜出血、穿刺位置,判断出血情况。病情稳定后,鼓励适当活动,避免压迫到患侧肢体,被动活动肢体,行康复、日常、语言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神经、运动功能。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NIHSS、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ADL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组别例数NIHSS(分)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ADL(分)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试验组12035.89±2.9311.13±1.4283.3030.00030.69±3.0877.11±8.8254.4300.000对照组12035.91±2.9717.48±1.8158.0470.00030.63±3.0953.51±4.4146.5450.000t值0.05330.2370.15126.217P值0.9580.0000.8800.000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比较:试验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并发症试验组12027(22.50)56(46.67)34(28.33)3(2.50)117(97.50)2(1.67)对照组12011(9.17)27(22.50)68(56.67)14(11.67)106(88.33)11(9.17)χ2值7.6606.588P值0.0060.010

2.3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QLQ-C3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LQ-C30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患者的QLQ-C30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组别例数社会功能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心理功能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试验组12034.72±3.6765.81±5.9348.8360.00031.69±2.5875.85±8.2456.0250.000对照组12034.69±3.7151.34±5.0729.0320.00031.63±2.5953.72±5.4839.9230.000t值0.06320.3170.18024.497P值0.9500.0000.8580.000组别例数躯体功能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总生活质量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试验组12028.69±5.2767.13±6.6549.6270.00032.72±3.3875.67±7.2458.8840.000对照组12028.71±5.2953.71±5.3836.2970.00032.69±3.4154.18±5.3137.3040.000t值0.02917.1860.06826.319P值0.9770.0000.9460.000

3 讨论

在全世界范围内脑梗死是导致死亡和严重残疾主要原因之一,致大脑功能迅速丧失,扰乱神经血管单元内的稳态平衡,目前的静脉溶栓治疗为较好的治疗手段[5]。但在此过程中实施特殊护理干预,可直接影响并发症、治疗效果、康复水平。需要护士确保护理技能熟练,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黄金时间,加强对患者社会、心理等的重视以及其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鼓励其早期训练各功能等。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ADL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1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LQ-C30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患者的QLQ-C30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研究结果与刘光达等研究结果[6]相近。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采取特殊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治疗疗效,减少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急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