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21 03:36周定富李新虾何颖惠刘日阳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脑性乳酸生长因子

周定富,王 萍,李新虾,何颖惠,刘日阳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惠州 516000)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发生于宫内、围产期或3岁以内未成熟脑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1]。其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2]。该疾病主要是脑瘫脑源和生长发育上的缺陷所造成,但其脑损伤的阶段大致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率经研究报告显示在1.8%~4%左右。对于患有脑性瘫痪的患儿应该及早行检查诊断以得到早期治疗,减轻患儿及其家庭的负担,也能更好地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推广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际应用效果显著。本研究中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康复训练结合系列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2017年11月-2018年9月脑性瘫痪患者70例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经过诊断确诊为小儿脑性瘫痪。按照平均分配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研究组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最小者9个月,年龄最大者40个月,平均年龄(22.12±13.73)个月;瘫痪类型: 痉挛型双瘫 15 例,痉挛型偏瘫 9 例,痉挛型四肢瘫 6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10个月,年龄最大者40个月,平均年龄(24.32±14.21)个月;瘫痪类型: 痉挛型29例(其中双瘫10例,偏瘫14例,四肢瘫5例),手足徐动型6例(手足不随意运动型6例)。在实验对象的选取中,患者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电疗等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有支撑练习、徒手训练、立体平衡、独立或辅助下步行练习等。时长选择单月为治疗周期,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进行一次,采用多周期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用2 ml生理盐水溶解后肌内注射,1次/d,1支/次,以4周为一个疗程效果。

1.3观察指标:①将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系数进行评分;②将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前后的言语理解能力、操作功能评分(S-S法);③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中乳酸含量,评价标准如下: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无肌肉痉挛现象,语言及运动恢复正常,在基本生活上没有障碍;良:临床症状和体征平缓,相关功能基本恢复;可:临床症状和体征些许平缓,相关功能相对恢复;差:接受治疗前后身体体征基本无改变[4]。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对比:研究组GMFM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 例数GMFM-88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血乳酸(mg/dl)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536.65±13.5858.11±17.5237.21±11.4240.88±13.52对照组3536.62±13.3643.17±16.4137.10±11.5149.91±14.67t值3.113.025.275.16P值<0.05<0.05<0.05<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言语理解能力、表达、操作功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前,S-S评分显著升高,研究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时间S-S评分研究组35治疗前15.28±1.26治疗后21.37±2.95①对照组35治疗前14.87±1.39治疗后15.24±1.09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t=3.0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优良可差总优良研究组3520(57.14)5(14.29)7(20.00)3(8.57)25(83.33)对照组3514(40.00)9(25.71)6(17.14)6(17.14)23(65.71)χ2值7.4381.6562.3131.9894.647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等异常状况是脑性瘫痪患儿临床表现[5]。近几年来,我国脑性瘫痪主要是婴幼儿年龄段人群的患病概率较高。根据临床治疗医生的不同,对于脑性瘫痪的治疗方案往往取决于医生,不同的病况将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由于该病症治疗时间长,治疗进程慢,而不同的患儿病情,也导致了治疗方案的重点不同。对于病症治疗方案的不同产生的不同后遗症的解决方式,也是目前临床医学上研究的重点。

如何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据研究显示,想要治疗其疾病的关键在于改正患者不正常的行为姿势,才能更好地解决患者的伤残损害。对于该疾病症状需要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方案措施,才能有效地帮助患儿恢复。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主要成分是从小鼠颌下腺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其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制作神经保护剂。神经生长因子主要是能够加速损伤神经元的快速愈合,能够使其进行再次发育并且在治疗效果上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安全可靠性。患者服用后能够保护和修复患者的损伤的神经元作用。临床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重建,通过对患者的大脑运动功能相应神经元发出讯号,诱导神经网络的触发和反射,激活患者脑部区域神经[7]。本报告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 语言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83.3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65.71%)。由于该研究的对象均为婴幼儿,其身体内的乳酸大都来源于自我身体机能中的糖分储量,而这些糖分储量往往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转化为了乳酸。由于该批研究对象的年龄较小,身体内部器官还未完全发育,极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的状态,而该状态的产生则会引起身体内部血乳酸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患者身体内的乳酸含量增高时,肌肉内的乳酸会导致血乳酸的变化,能通过血乳酸的变化来作为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客观标准[8]。本报告数据还说明,研究组的乳酸的减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肌肉状态,减少患者肌肉神经的损伤。由于药物注射和运动锻炼具有双重的治疗功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内部机能,增加患者的免疫抵抗能力。静脉注射刺激作用下,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病理状态,促进患者的神经细胞进行生长和发育,增强其活性。在本次研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新的语言功能系统,完善语言缺失功能,恢复正常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相比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其在恢复患儿的损伤机能,重建受损神经等方面较单一治疗方案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猜你喜欢
脑性乳酸生长因子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