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斌
“一身备五弓”最早由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提出,后来逐渐被太极拳家、太极拳爱好者重视,之后太极学界对“一身备五弓”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谓五弓,是个形象的比喻,是指人的身体若一张弓,左右手臂若两张弓,左右腿足若两张弓,加起来共五张弓。
以下摘自陈发科的学生顾留馨与沈家桢合著的《陈式太极拳》一书,是对“一身备五弓”较为经典的论述。
“身弓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貫注,中定而不偏倚摇摆;放劲时命门穴须往后撑,‘暗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闾骨为弓梢,上下对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吸之势。身弓备,则腰部柔韧中定而下沉,上于‘暗门虚竖,下于尾闾骨前送而内劲有上翻之意。尾闾骨要前送,则无突臀之病;臀又要有上泛之意,则内劲自裆中上翻,经脊背至头顶而下,气落丹田,日久任督二脉自然贯通。
手弓以肘为弓把,以意注于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手腕和项下锁骨为弓梢,弓梢必须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腕节柔而不软谓‘坐腕)。锁骨用意来固定,不使偏倚摇摆,锁骨管着两手的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固定的前提。
足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足弓备,则膝节有力而微前挺,胯骨松沉而后撑,足跟下沉而劲往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是谓‘有上则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相反相成,对拉匀称,自然能劲起脚跟,上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以上论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一身备五弓”,对如何运作没有提及。“一身备五弓”看似简单,若想应用自如,要在节节贯穿上下功夫。仿佛一颗一颗的珍珠,要想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需要一根特定的线来串联。串成项链后,这些珠子才既是相对独立的珠子,又是一条完整的项链。这个串联的线,不是普通的线,它是特定的,要有弹性,要有韧性。那么,在人体中,什么才是这根特定的线?手臂上的大筋、腰背部的大筋、腿部的大筋是主要的,其他的小筋也是,否则做不到节节贯穿。
当我们对太极拳“一身备五弓”有了认知后,就要从身体里找寻和认知,“一身备五弓”打出的是整劲,这是一个浑厚的劲儿,由松散而汇聚,由汇聚而爆发。在应用中找对点,“意气君来骨肉臣”,心念一动而“箭”已出,找对点,“箭”就不会偏离方向,找不对点,放出的“箭”就无力。找点,还是一个中的问题,相当于放出的“箭”命中靶心,发出的整劲儿才能奏效。
“一身备五弓”,身弓是核心,手弓和足弓,更多的是肩负了上下传递的重任,真正发挥巨大作用的是身弓。身弓是松活弹抖的源头和发动机,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动无有不动。
五弓要合一,真正的发放,没有哪根弓是闲着的。太极拳架中六封四闭、连珠炮打、上步七星、双冲、高探马等拳势的单操手,都可以拿来训练“一身备五弓”。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