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2020-06-19 13:45徐玉德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供应链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对国际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也给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 必须科学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 准确把握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着力点, 坚持统筹规划和精准施策,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强化财税政策引领, 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打通经济社会运行“微循环”, 充分释放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强大动能。

【关键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供应链;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2-114-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对国际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也给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我国社会、经济经受住了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压力测试”, 企业生产秩序也在逐步恢复。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 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1] 。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力量, 也是推动新产能和新业态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全面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分析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 准确把握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着力点, 对充分释放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强大动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工信部统计显示, 截至2018年年底, 我国中小企業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 占企业总数量的90%以上, 其中私营企业户数为3143.26万户, 个体工商户数量为7328.58万户。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 在对外进出口贸易领域, 中小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进程中, 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推动创新、支撑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小企业是维系社会发展的根基, 是涵养民生就业的土壤。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步深化, 社会劳动力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而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其具有数量多、经营灵活和技能要求低等优势, 对社会新增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 同时, 中小企业人才引进策略多样、人力雇佣模式灵活, 通过积极带动劳动用工制度向更有效率的就业机制转变, 而逐步发展成为未来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为扩大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为21.375千万人, 个体就业人数为16.038千万人,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8.3%(见图1, 除图6数据来源于清华北大联合调研报告外, 其他图中所引用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奠定了经济社会的稳固基础。

2. 推动市场繁荣, 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点。 市场繁荣来自于企业之间的竞争, 现有竞争性行业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可以通过长期竞争有效提升市场活跃度并持续推动市场繁荣。 中小企业在促进竞争、减少垄断和保持经济活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 。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对于市场机制的反应最为灵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活力最强。 同时,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抑制垄断企业的出现, 通过丰富市场经营模式使产品的生产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产量水平达到帕累托最优。 此外, 由于自身的独特需求和企业分布范围, 中小企业更加接近消费者和市场, 对市场需求变化响应更快、更迅速,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将有利于培育高质量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 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来源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受重视程度,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发展。 中小企业在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同时, 还可以通过供应大型企业和外包服务间接增加出口, 提升国家对外经贸发展水平。

在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工业领域中, 中小企业依然占有重要比重:在企业数量方面, 2010 ~ 2018年,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单位数占比保持在97%以上, 其中, 2018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69337个, 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97.6%(见图2); 从企业盈利情况看, 2015 ~ 2018年,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比稳步上升, 其中2018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润总额为3.422万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1.6%(见图3)。

3. 促进技术创新, 推动经济新业态繁荣。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 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相比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所处的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其带来更大的创新动力, 且由于组织结构精简、创新管理层级扁平等原因, 中小企业创新体制更为灵活, 创新决策更加高效。 同时, 中小企业还主导着市场经济实现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转变, 无论是技术创新数量还是技术创新频率中小企业均高于大型企业,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更短、效率更高。 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小型工业企业年专利占比和发明专利占比从2014 ~ 2018年一直保持在30%以上, 2018年小型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2.97万件,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的比重为34.9%(见图4)。

虽然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要远远低于垄断性大型企业, 但其对创新成果的应用反而大大高于大型企业。 此外, 中小企业不仅在专利发明数量方面领先大型企业, 还以3 ~ 5倍的研发投入效率领先于大型企业, 以更低的研发投入实现更多的技术创新, 丰富了市场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和途径。

4. 支撑供应链快速发展, 稳定“世界工厂”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不仅拥有完整丰富的产业链, 还形成了众多中小企业紧密集群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中小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或服务商, 在制造业产业链中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 是制造产业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确保了我国产业链的完整和正常运转。 正是依靠着供应链体系上下游成千上万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发展, 我国才在全球价值链中以突出的比较优势扮演着“世界工厂”的重要角色。 2018年, 我國制造业和采矿业领域中小企业户数为34.8万户、1.1万户, 占比分别为94.1%、2.9%。 2018年中小企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10.0%和7.1%(见图5)。

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及冲击凸显中小企业现实生存困境

1. 企业收入骤降, 复工达产难度高。 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的报告显示, 2020年29.6%的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下降比例超过50%, 58.0%的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在20%以上, 只有4%的中小企业收入下降幅度预计小于10%(见图6)。 2020年因受疫情冲击的严重影响, 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实际运营困难持续增加, 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倒闭风险。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复工率稳步提升, 但企业收入断崖式下降、复工率与复产率失调等问题突出, 复产率远低于复工率且未达到市场预期, 收入成本高企和需求活跃度骤降导致中小企业复产积极性不足, 造成“复工难复产、复产难达产”的局面。 中小企业经营方式过于传统单一、流动资金占比高等特点明显, 使依靠实体生产和线下销售经营的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 资金链断裂风险陡增。 复工复产复岗延迟、原材料供给不及时、产成品无法及时出仓, 都会导致中小企业运营成本高企。 企业运营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于员工薪资、贷款偿还和厂房租金支出, 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员工工资成为最大的运营成本压力, 用工难、用工贵加剧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成本问题。

2. 供应链衔接不畅,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剧。 新冠肺炎疫情增大了全球产业链中断风险, 造成对外贸易环境动荡, 严重影响了生产流通、产能合作、劳动力流动和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 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供应链不确定性问题突出。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 我国外需同比下降30%左右, 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制造领域中小企业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会传导扩散至供应链上其他中小企业, 进而导致整条供应链运营压力陡增, 加剧供应链断裂风险。 一条稳定运营的供应链上的企业必定是紧密相连的, 一般中小企业大都采取商业信用的融资方式, 在短期内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有助于满足融资企业的资金需求,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和成长[3] , 但供应链融资账期是中小企业现在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在全球疫情冲击下, 中小企业供应链上游企业大多选择延长账期, 这会增大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 且在供应链结构单一和上下游企业匹配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下, 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资金链一旦断裂, 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恢复, 势必会将风险传递扩散到供应链上下游厂商, 进一步延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进度。

3. 内需紧缩外需中断, 行业下行压力加大。 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后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包括暂停企业业务、大量订单被取消、经营亏损甚至关门再次停工。 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扶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 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需求恢复未及预期成为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压力。 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8579.7亿元, 同比下降了19.0%(见图7); 2020年第一季度,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金额为5082元, 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8.2%, 考虑价格影响, 实际同比下降了1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消费的负增长一方面体现了疫情导致消费者不敢消费的恐惧情绪,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内需萎缩不振。 同时, 2月中下旬以来, 各国相继宣布进入疫情紧急防控状态, 严格限制进出口贸易, 境外产品需求量整体大幅度下滑, 大量订单被取消或无限期延误, 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再次受到了极大冲击。 全球疫情蔓延扩散严重影响了产品外部需求, 尤其是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和工业出口。 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仅有67.3%, 相比2019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1.3%(见图8), 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完成复工复产的中小企业来说, 内需紧缩和外需中断沉重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导致复工复产成本更高, 加剧了企业经营亏损程度。

三、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中小企业纾困亟待统筹规划和精准施策

1.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聚焦中小企业发展, 并充分借助金融手段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美联储鼓励金融机构采取新的流动性工具向中小企业贷款, 并配合财政部利用特殊目的投资实体(SPV)直接向中小企业投资, 同时扩大了之前多个流动性工具的规模; 英国政府考虑为小型企业提供100%疫情贷款担保; 韩国政府则为中小企业提供5.5万亿韩元(约319亿元)特例担保贷款, 并且要求银行和金融机构延长中小企业还款期限。 今年央行在年初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8000亿元流动性的基础上, 精准支持中小企业复产, 设立了1500亿元以上规模的防疫专项再贷款再贴现项目。 未来仍需采取有效的金融措施确保实现中小企业复工率、复产率和达产率“三率”同步, 维护中小企业生产运营的正常秩序。

一方面, 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依托分类施策。 在充分衔接疫情防控期间货币政策的基础上, 通过“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差异化政策, 加大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的金融扶持[4] 。 采用银政合作、同业合作等方式加大针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推动力度, 提升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转贷款授信额度。 另一方面, 加大中小企业突发意外保险支持, 扩充营业中断保险、雇主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险种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加大对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对外贸中小企业授信和贷款建立专属绿色通道, 在外汇贷款方面给予贷款延期等政策倾斜, 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受国际疫情冲击较大的外贸领域中小企业的影响。

2. 强化财税政策引领, 缓解企业经营及融资困难。 当前世界各国都陆续出台财税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日本政府通过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经济对策, 总规模达108万亿日元, 其中包括政府财政支出39.5万亿日元; 新加坡政府则根据就业支持计划和工资补贴计划未来三年为企业转型和增长拨款83亿新元, 并规定2020年企业所得税返还企业25%, 以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将为深度技术创业公司额外提供3亿新元的资助。 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将中小企业工业用水、电和天然气价格下调20%以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并遵循《中小企业促进法》在中小企业专项基金的基础上设立疫情纾困基金。 加大政府向中小企业采购产品服务的力度, 进一步提高面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的金额和比例, 一次性给予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补贴和一定比例的房租减免。 同时, 为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和纳税申报困难的中小企业办理为期3 ~ 6个月的延期纳税, 并统筹运用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等财税政策工具支持中小企业持续开展创新研发, 积极探索成立区域性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担保基金, 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政策支持[5] 。 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设计多元化政策机制, 允许企业亏损往前或往后结转, 形成退税或减税优惠, 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提升营商法治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各地严密的管控措施和严格的审批流程导致中小企业面临高昂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是对冲疫情影响下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企的突破口, 也是激发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活力的关键举措。 建议未来以加大数字化政务建设为契机, 以统筹国家数字政务平台建设标准为着力点, 统一中央和地方数字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系统架构和运行机制, 推进全国中小企业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确保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和同标准办理, 通过数据共享同步完成新开办中小企业登记和注册社保参保登记。 在此基础上, 针对中小企业实施政务服务“网上受理”和“一链办理”, 围绕数字政务服务事项主数据的整合、传输、管理、共享等环节将业务功能进行场景归一和可视化审批, 通過提升信息数据在政府部门内部的流转速率和沟通效率, 简化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达产相关申报手续并有效降低办理成本。

同时, 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地方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对中小企业以分类、分级、分序柔性管理取代“一刀切”式管控,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司法服务保障和司法救助帮扶力度, 审慎处理疫情期间劳动者因欠薪、企业因经营困难等引发的中小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纠纷, 通过适当放宽诉讼费用和减缓免审批条件等手段确保中小企业维权案件能及时进入诉讼程序。 对因疫情冲击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尚有发展机遇的重点行业中小企业, 慎用冻结、划拨流动资金等司法强制措施, 切实提升中小企业营商法治化治理水平。

4. 引导龙头企业发展, 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原料和中间品生产国, 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现实选择。 疫情防控期间, 工信部相继帮助国内90余家大型龙头企业和76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积极复工复产, 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 带动40余万家中小企业实现复工复产。 未来应继续加大对供应链龙头企业的复工、复产、达产支持力度, 围绕供应链建设加速国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国家推进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契机, 加快中小企业沿供应链网络搭建上下联通、左右协同的数字化平台。 以供应链龙头企业为核心节点进行数字化建设, 统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建设标准、机制设计与运行系统, 强化底层数字化系统和智慧供应链管理, 构建涵盖智能制造流程、产品创意设计、柔性生产管理、物流系统协作和远程共享服务等内容的全域链产业链协作系统, 构建具有战平结合与战平转换功能的产业链应急资源管理平台, 完成从上游营销、渠道、物流到下游消费者、产品、服务的全方位深层次供产销数据挖掘, 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系统的整合与协同发展。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习近平.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416394013198512,2020-04-09.

[ 2 ]   王书杰,敦志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激活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J].经济研究导刊,2016(10):19 ~ 20.

[ 3 ]   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J].上海金融,2007(2):14 ~ 16.

[ 4 ]   徐玉德,张昉.助力小微企业抗击当前疫情应坚持三大原则[ J].财务与会计,2020(5):79 ~ 81.

[ 5 ]   徐玉德.疫情时期小微企业纾困的三个着力点[ J].红旗文稿,2020(6):28 ~ 29.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