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
摘 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出发,结合思政实践育人理念,探讨思政实践育人理念下将专业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适应教学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社会实践
思政实践育人模式通过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高校中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进行深度融合,有效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和专业素质培养的有效性,是高校毕业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脚踏实地的事业目标,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一、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理念
实践育人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是将思政的理论教育同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具备更高的效验性。
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比较传统的思政理论教育模式更充分注意到了校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结合的重要性,将校园思政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同社会思政教育环境对学生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生活中能自觉有效地应用转化课堂思政理论教育的成果。
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结合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教育优势,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思政培养目标。
二、社会实践模式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环境,通过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提高他们认识事物思考事情的能力;通过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深入企业参加劳动,培养他们忠于职守、吃苦耐劳的人格品质;通过项目团队间的互相协作,树立他们的集体意识,锻炼他们组织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培养了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动的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将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要求内化为自觉提升个人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的内在发展需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三、发挥育人功效,多环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一般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育是人才培养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将实践教学与思政实践育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与专业知识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落地实践育人理念,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社会实践内容设计围绕社会政治经济热点,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高校日常学生思政教育宣传可以通过校内外媒体平台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关心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热点的学习习惯。学生设计社會实践内容时,能自觉从国家大政方针的宏大主题着眼,立足地方当前及今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既锻炼提升了专业知识的应用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将高校的智力、专业技术和人才资源辐射到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创新创业等国家战略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合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二)开展创业项目实训实践计划,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报效祖国
将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训实践计划与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引导他们重视技术创新,用创新创业成果切实改变地区经济发展面貌,把祖国的需要和个人发展事业在一起。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运作寻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点,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提升毕业生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
(三)弘扬青年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校园教学中应把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纳入到课外素质考核、综合评分的管理中,提高社会志愿服务在学生课外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为社会为他人的志愿服务中去,把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勇于承担、乐于奉献的实际行动。
学生通过开展和参与敬老爱幼、科普宣传、社区服务、扶贫助困、支教支医等志愿服务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提升为素质。同时,在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项目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促使学生实践成果化,经典项目精品化,扩大思政实践育人影响力。
(四)建立企业实训基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感
积极拓展实践基地,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除专业技能锻炼外,把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思政实践育人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就业观,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个由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职业文化交流平台。把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四、形成思政实践育人长效运行机制
(一)在思政实践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性,把实践育人的理念贯穿在整个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学生成长的自身规律特点,有效调动校内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施的综合培养,使学生最终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二)在思政实践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高校育人工作不应该只是专业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全校的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都应该共同承担起育人责任。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学生接触到的任何一名高校工作人员都要自觉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全员育人是思政实践育人制度化和常态化中重要的工作原则。
(三)在思政实践育人过程中充分强调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加强社会、学校、学生三方的有机结合和作用互动。学校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组织等合作,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思政实践育人在社会、学校、学生三方相互作用下,能激发教育者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实践育人的创新性和普遍性,用实践育人架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桥梁。
(四)在思政实践育人过程中充分扩展思政实践育人的社会效应。每一期实地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要开展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撰写实践论文,促进实践成果转化。通过举办成果展、演讲、座谈等分享活动,加强思政实践育人效果的宣传,扩展思政实践育人的社会效应。
围绕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通过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以实施学生思政教育为核心,以多形式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在岗位上,在群众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陈彪,韦尧兵,周琦,等.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综合训练培养工程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7(9):75-76.
[2] 费拥军.高校实践育人路径的优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9):40-42.
[3] 高文苗.高校实践育人的若干问题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11):105-106.
[4] 李鹏飞.对深化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0):169-170.
[5] 鲁烨,吴鹏,管其雨.困境与突破:高校实践育人路径探析[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