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凉山扶贫开发的金口河探索

2020-06-19 08:16秦利民康璇张建红吴如意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脱贫攻坚

秦利民 康璇 张建红 吴如意

摘  要:乐山市金口河区认真践行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通过“五个坚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小凉山实际的金口河区扶贫开发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现代农业起步迟,带动能力不强;励志扶贫尚有差距;乡村振兴人才匮乏。针对这些问题,要坚持标准不降,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坚持长效推进,全面筑牢返贫防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夯实脱贫根基。

关键词:扶贫开发;脱贫攻坚;金口河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1.01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1-66-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坚持苦干实干,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乐山市金口河区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结合金口河区区情特点,坚持苦干实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小凉山扶贫开发实际的金口河之路。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乐山市金口河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乐山市金口河区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一)乐山市金口河区的区情

乐山市金口河区位于小凉山腹地,地处乐山、雅安、眉山、凉山四市州交界处,距乐山中心城区120公里。金口河区的区情可以用“四个三”概括:一是“三区”叠加。它是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区县、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不对外开放的区县。二是“三小”体量。幅员面积小,全区幅员面积598平方公里,辖6个乡镇41个村;经济总量小,GDP仅占全市的3%左右;人口规模小,总人口5.1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15%。三是“三条”通道。国道G245线是金口河区目前唯一的“生命通道”;在建的峨汉高速在金口河境内长16公里,建成后将使金口河进入“高速时代”;正在扩容改造的成昆铁路复线,在金口河境内长10公里,建成后将使金口河进入“动车时代”。四是“三大”资源。滔滔大渡河贯穿全境26公里,水电装机容量可达180万千瓦,约占全市的35%;壮美大峡谷鬼斧神工,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全国唯一的铁道兵博物馆坐落其间;巍巍大瓦山横亘天际,犹如一艘巨大的诺亚方舟高耸云海;五彩天池如诗如画,是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被誉为“自然生态博物馆”和“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二)乐山市金口河区扶贫开发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影响,金口河的发展一度落后于时代步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突出,群众因病因残致贫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并存,生存环境较差与内生动力不够相互交织,“悬崖村、石木屋、天梯路、溜索道”一度是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2014年精准识别时,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90户4530人,其中5个省定贫困村有223户66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2.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金口河5.1万彝汉儿女的热切期盼。自2014年以来,金口河区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为行动指南,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抓住“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三大关键,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靶心指标,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实现一年一个新进展、一年一个新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5个省定贫困村、1607户4265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区摘帽“三有”、村退出“五有”、户脱贫“六有”全面达标,贫困发生率降至0.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7310元增长到2018年的14342元。悬崖村脱贫攻坚实践、四大资产扶贫、飞地产业扶贫等一批能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省、市充分肯定,金口河区先后被评为2016年、2017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区县,2017年、2018年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2017年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优秀示范县。

二、小凉山扶贫开发的金口河探索

乐山市金口河区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精准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攻坚克难、坚持扶贫扶志、坚持多方支持、坚持压实责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小凉山扶贫开发实际的金口河之路。

(一)坚持精准导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金口河区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大关键,在“六个精准”上下功夫、求实效,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1.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严格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行业部门信息比对、村民代表大会再次评议、村两委审查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区级部门审定公告的“八步骤、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的识别流程,综合考虑农户收入、健康、教育、住房等情况,全程公开透明评选,反复甄别核实,确保建档立卡“不错评一户、不漏评一人”。

2.精准制定脱贫规划。科学制定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十项扶贫方案”“22个专项工作方案”,提出全区脱贫“311”目标(三年攻坚、一年巩固、一年提升),推进区域攻坚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分类绘制“三年行动”任务分解图、目标实施布局图、“五个一批”措施示意图,把各項指标任务具体化、项目化,确保每一名贫困群众在摆脱贫困道路上齐步走、不掉队。

3.精准确定帮扶措施。在认真分析贫困户属性、劳动力和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贫困户意愿,分类定制个性化的扶持措施,其中:发展产业和扶持就业一批2274人、占比50.2%,移民搬迁安置一批1749人、占比38.6%,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145人、占比47.4%,医疗救助一批1470人、占比32.5%。

4.精准配置扶贫资金。坚持资金围绕项目转,多元整合、精准投放,不搞“大水漫灌”。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5.9亿元:用于住房建设4亿元、交通建设9.2亿元、水利建设1.1亿元、产业发展3.2亿元、教育卫生和低保兜底等方面4.7亿元、文化建设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其他投入3.7亿元。争取东西扶贫协作、四川省交通厅“1+7”定点帮扶单位、沙湾区对口帮扶资金1.1亿元,募集社会捐赠资金3000余万元。在资金管理上,把“一分一厘”都视作“良心钱”“救命钱”,严管严用,绝不允许“跑冒滴漏”。

5.精准选派工作力量。建立“1+6+41+N”作战体系,区设总指挥部抓统筹、6乡镇设分指挥部抓组织、41个村设战队抓实施、户设帮扶责任人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立体高效的指挥调度和推进实施体系。坚持因村、因人、因需精准选人派人,67个帮扶单位、1037名机关干部、41名第一书记、55名农技员结对帮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干在一线、干群同心”活动,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责任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

6.精准管控脱贫进程。统一制作和规范填写《帮扶手册》《算账明白卡》《达标认定书》《脱贫成果表》《佐证资料》,对贫困群众基本信息、帮扶过程、帮扶实效、脱贫退出实施纪实管理,全程可查询、可评估、可追溯、可追责,防止“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二)坚持党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乐山市金口河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通过构建组织体系全力提升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为完胜摘帽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三个坚持”尽锐出战。一是坚持“书记工程”。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意识,突出书记主责主业,将脱贫攻坚明确为区乡村三级“书记工程”,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推行抓党建促脱贫“年初责任清单、每月任务清单、季度现场验靶、半年专项述职、年终述职考评”“五步工作法”,确保党建与脱贫攻坚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二是坚持“战区攻坚”。由35名县级领导组建一线攻坚方阵,6名县级领导担任六大战区指挥长,建成“1+6”战区督导体系,实行县级联系领导任务包干、责任包干、问题包干“三包”责任制,有序打响春季冲锋、夏季攻坚、秋季决战、冬季冲刺几大战役,全线、全面、全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群众教育引导等各项工作,层层压实攻坚责任。三是坚持“全域帮扶”。选派86个帮扶单位、1037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实现41个行政村驻村工作队、37511名农村群众结对联系“两个全覆盖”,严格执行“驻村工作队队员全脱产驻村、结对帮扶责任人90%以上精力用于脱贫攻坚”要求,全员出动、全员下沉、全员冲锋,确保决战意志高度一致、决战态势迅速形成、决战场面全面铺开。

2.“三大工程”夯实基础。一是实施“一线堡垒”工程。坚决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重点项目上,以区驻村帮扶人才党总支为龙头,成立41个“脱贫奔康党支部”、组建161支“党员志愿冲锋队”,全力推进农村“交通、住房、饮水、教育、医疗、文体”提升行动,实现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率、安全饮水保障率、文体设施配套率和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率、贫困学生教育帮扶率“五个100%”。二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严格按照“五个基本”全面过硬要求,制定“六大领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具体标准,持续开展党组织转化升级行动,强力“治软治散”,通过“领导挂点+派驻工作队+结对共建+销号整改”模式,及时调整18名能力不足、精力不够的村“两委”干部,确保2个农村党组织转化升级,投入922万元打造完成41个集党务、村务、医务、商务一体的农村党群服务中心,落实每村5万元/年的绩效考核经费,村干部月均报酬补助到达2500元以上,标准为全市最高,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三是实施“先锋示范”工程。以“党员亮身”为核心,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运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成果,固化“一卡三制”“主题党日”“入党‘四考”“党员网格管理”等机制,深入开展“联村包户进万家·党群干群一家亲”活动,聚焦“一房二路三水四电”,通过“结对认亲、村民说事、政策落地、培训提能、对标补短”“五大行动”和“驻村干部帮、党员代表帮、亲朋好友帮、贫困群众帮”“四帮模式”,整合易地搬迁、彝家新寨、危旧房改造等完成住房建设4864户,提升乡村公路245公里,解决安全饮水3.5万人,提升9000户生活用电质量,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3.“三项计划”助农增收。一是推行集体经济消薄计划。以“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为引领,设立1600万元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基金,全面实施“一园两带九基地”建设,通过资产经营、入股合作、劳务创收等方式,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引导群众流转土地林地8.1万亩,带动社会经营主体投资1亿元,进一步盘活了农村沉睡资源,41个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薄”,人均增收30元以上。二是推行两新组织联引计划。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等形式,整合涉农产业资金1.3亿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合作,建成脱贫奔康“飞地扶贫产业园”9个,推进产业培育“三个集中”、主体带动“四跟四走”、产业发展“五方联盟”,实现贫困户带动全覆盖、利益联结全捆绑、长远增收有保障,被评为2017年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三是推行“贫困家庭奋进计划”。用“奋进奖励”代替“帮扶慰问”,整合资金每村建立7万元“脱贫励志金”,以“小干小扶持、大干大扶持、真干真扶持、不干不扶持”为原则,因户因人施策,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买卖、小加工、小电商“五小产业”,做实“贫困户+公益岗位”“贫困户+庭院經济”“贫困户+集体收入”等脱贫增收措施,确保贫困户收入经得起算、脱贫成效经得起查。

4.“三个一线”锻炼队伍。一是建强一线指挥部。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聚焦决胜脱贫摘帽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切实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功能。自区乡换届以来,提拔32名干部配齐乡镇领导班子,提拔70名干部充实区级部门班子,交流调整干部83名,对26名任职10年以上的干部进行了交流调整。把脱贫一线作为干部成长最大的舞台、最好的课程,先后选派10名干部担任乡镇专职扶贫副书记,选派51名干部到区脱贫办集中攻坚,选派146名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44名,切实做到“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抓脱贫”。大力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培养计划,培养储备年轻后备干部120名,引进145名党政干部人才到区挂职。二是锻造一线先锋队。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建立区委组织部班子分片联系部门乡镇制度,每半年开展1次班子分析研判,逐级定期开展干部全覆盖“政治体检”。突出从严要求,制定《干部召回教育管理制度》《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干部处理办法》,强力治庸治懒,召回教育干部59人次。“干部召回教育”经验被评为2017年乐山市组织工作创新奖。修订完善《干部调配管理办法》,严格干部调动审批,切实保障脱贫一线干部力量。三是激发一线战斗力。补齐能力短板,制定《2017—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覆盖轮训各级脱贫攻坚干部,开设“金口讲堂”,逐级定期开办党建、经济、旅游、三农、法治等各类讲坛100余期。金口讲堂经验被“四川党的建设”刊发。坚持正向激励,落实省委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2条措施,先后制定《进一步关心关爱干部18条措施》《干部生病住院慰问办法》《村组干部脱贫攻坚激励办法》,每年设立50万元关心关爱干部专项经费,每村单独落实2.5万—3万元脱贫攻坚村组干部绩效奖励,定期开展优秀帮扶干部和“好班子”“好班长”“好干部”评选表扬。

(三)坚持攻坚克难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针对当地贫困群众的特殊情况,金口河区坚持攻坚克难保重点,对标“两不愁、三保障”,锁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增收、住房保障、教育保障、醫疗保障、精神扶贫等重点难点,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完成好区“摘帽”的每一项任务,以钉钉子精神补齐村退出的每一个“短板”,以绣花功夫解决好户脱贫每一道难题,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不返贫。

1.高标准建基础,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一是建新居。坚持住房建设与乡村旅游、美丽新村、产业发展“三结合”,实行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建设标准、工程验收“四统一”,推进基础建设、文明提升“双配套”,确保建设一个村,带动一片产业发展,形成一道乡村风景线。先后投入资金上亿元,建设集中安置点6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78户、彝家新寨建设3866户、旧房改造680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00户。二是强基础。实施路、水、电、通讯“四网”升级会战,峨汉高速、成昆铁路复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8.6公里、县乡公路91.6公里、村组道路501公里、联户路169公里、产业路130公里,解决安全饮水3.5万人,实施电网改造27个村,扩容通信基站126个,路上山、水到家、电入户、4G网络全覆盖成为群众生活新标配。三是优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标准化建设,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提标提质,曙光村、林丰村等9个村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胜利村、顺河村等3个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高效益促增收,推动脱贫致富快一步。一是长效产业“挣大钱”。大力实施旅游“双百工程”,积极开展四川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带动发展“彝家乐”“民宿客栈”38家,大峡谷4A景区创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永和镇入选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实现背靠山水美景增加收入。二是龙头带动“分利钱”。按照产业培育“三个集中”、主体带动“四跟四走”、产业发展“五方联盟”模式,引导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设飞地扶贫产业园9个,发展道地中药材、高山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10万余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55家,贫困群众收入五年翻了近一番。设立200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励志金,通过资产经营、入股合作、劳务创收等方式,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41个村“一村一业”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超过52元、最低达38元,贫困群众100%吸附在产业链上。三是五小产业“赚快钱”。设立扶贫小额信贷基金3000万元,实行增种增养分类补助政策,户办小庭院、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电商630多个,金口河驻浦江农产品专销店正式营业,全省首个“交通扶贫专柜”金口河区专场在夹江天福服务区揭牌上线,进一步拓展“金口牌”农产品产销链。四是就业促进“找工钱”。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开展能力培训,对“有文化无技术”的实施技能培训,对“有体力无门路”的实行转移就业,对“年龄大无学历无技术”的提供公益性岗位,开发护路、护林、保洁等公益岗位685个,基本实现每户贫困户都有1名勤劳致富能干人。

3.高水平兜底线,做到多维保障无死角。一是强化教育保障。围绕幼有所教,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加快延风中学改造提升,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认真落实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发放教育资助资金、资助贫困学生,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二是强化医疗保障。聚焦老有所医,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填平补齐”工程,开工建设区妇儿医院、区疾控中心,完成20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造提升。认真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投入万元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医疗保险,发放卫生扶贫救助资金,实施医疗救助人。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乐山市人民医院成功“领办”金口河区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市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对贫困人口家庭实行全覆盖签约服务,贫困群众区内就医实现“零支付”。三是强化特困特助。推行特殊困难人群集中和居家灵活救助机制,新建日间照料中心,对失能、半失能贫困户进行集中供养和居家救助。叠加实施差异性保障政策,在落实好普惠性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每年设立特别救助资金,对穷尽一切保障政策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给予特别救助,真正实现无死角、全覆盖政策兜底。

(四)坚持扶贫扶志

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组织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指出:“加强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显著特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金口河区广泛开展以扶贫励志、感恩奋进、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扶贫行动,开展“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心连心·鸽鸽讲堂”“农民夜校”三大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推动农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促进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1.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组建18人构成的金口河区“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群众宣讲团,分乡镇和村集中开展巡回宣讲40场次,受教育群众达6000余人。在金口河区电视台、新闻网和“金口常开”媒体开辟栏目录播群众宣讲视频,营造了浓厚的感恩奋进氛围,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自立自强创造美好生活。组建“心连心·鸽鸽讲堂”区、乡、村三级48支宣讲队伍190余人,通过基本素质培训、集中宣讲、入户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宣讲等形式,从实用技能、新风培育、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等方面,深入乡镇、村组和农户家中开展宣讲,重点开展感恩、励志、习惯、法治、移风易俗“五大教育”,累计开展宣讲300场次,受众达2万余人,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脱贫奔康的奋进感、参与感和认同感。积极挖掘并大力宣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典型,树立卢永香等100名脱贫励志典型,开展励志脱贫事迹报告48场次,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使“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深入人心,受教育群众达5000人次。

2.实施动力激发行动。一是开展“勤劳致富光荣”教育活动,在金口河区电视台播放歌颂劳动的公益广告、电视剧、电影;在村级广播中播放宣扬劳动光荣的歌曲、诗歌、故事等音频资料;在乡村主干道旁书写歌颂劳动的名言警句、宣传标语;驻村工作队、村两委通过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宣讲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事例。二是设立“劳动致富光荣榜”与“五星文明戶”评比相结合,评选勤劳致富能手进行表彰,在全区营造出浓厚的勤劳致富氛围。三是实施“贫困家庭奋进计划”,通过产业发展奖励、就业务工奖励、创业奖励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掌握技术、拓展市场、营造勤劳致富氛围,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解决“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的问题。

3.实施新风培育行动。一是深入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五风”,从婚俗新风、勤俭新风、用法新风、卫生新风、奋进新风入手,重点治理婚嫁“双高”现象,引导彝区群众革除各处陈规陋习,梳理感恩自强、勤劳节俭新观念。深化殡葬改革,提倡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二是完善村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参与民间事务调解、监督和服务,破除陈规陋习。三是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四是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均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加强门前五包、院内自治和垃圾分类投放宣传,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处理”。五是开展“两净五整齐活动”,改变生活陋习,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4.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4个、区级文明单位10个;创建市级文明乡镇1个、区级文明乡镇3个;创建市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村24个、区级文明社区3个;创建省级“四好村”15个、市级“四好村”30个、区级“四好村”34个;创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2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8个,带动全区形成文明风气。

(五)坚持多方支持

按照中央、省、市脱贫攻坚责任制的要求,对口帮扶金口河区的单位有:东西协作扶贫确定的是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省内对口帮扶区县是乐山市沙湾区,省内定点帮扶有7家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川投集团、中铁八局、成都医学院、四川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乐山市人民医院。通过充分发挥多方支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金口河的扶贫开发。

1.东西协作支持帮扶“生肌”。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山海携手,共谋小康。一是加强交流互访。自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金口河区、浦江县双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以上率下,积极主动深化工作对接,在协作规划、项目援建、智力和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无缝对接,推动了合作交流向宽领域、高层次、全方位发展。金口河区6个乡镇、41个村全部与浦江县的镇、村开展结对帮扶,两地部门、企业、村还签订了结对帮扶和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二是开展项目合作。2017年以来,投入协作资金469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住房建设、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协作项目25个,现已全面完工。产业项目资金实行全区调控,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通过金穗国资公司入股保底分红利益联接,金口河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700元左右。三是组织劳务协作。金口河区与浦江县签订了《人力资源输出合作协议》,在浦江企业设立劳务协作基地,两地人社部门不定期发布招聘单位岗位信息和贫困劳动力求职信息,通过组织开展东西协作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定向招聘人才。四是加强人才互派。劳务合作东西双赢,干部人才交流是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开展的重要基础。东部地区的“挂友们”通过挂职学习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磨炼了干事创业的意志;西部地区的“挂友们”通过挂职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长了才干,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五是动员社会参与。金华市、浦江县积极组织区内部门、企业、个人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金口河区脱贫攻坚,累计捐款捐物983余万元。

2.对口区县支持帮扶“活血”。与沙湾区加强对接,紧紧围绕金口河区高质量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目标,结合两区实际制定了《沙湾区—金口河区全域结对帮扶工作方案》,采取“一对一”形式,组织机关、学校、医院、农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与沙湾区对口单位结成136个帮扶对子,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加强智力支援、深化劳务协作、开展组织共建。一是加强干部人才支持。2016年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沙湾区先后派出2批援彝干部58人,其中县级干部3人,医疗、教育等专业人才23人。全体援彝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二是加强产业就业支持。充分利用本地农产品优势,在金河镇曙光村、和平彝族乡迎新村2个省定贫困村建成藤椒、凤凰李、魔芋产业基地800亩,带动75户贫困户发展;在金河镇曙光村、和平彝族乡迎新村、永胜乡建设村3个村建立电商直销店,培养农村电商人才26名,帮助本地农产品“走出大山”;在永胜乡顺河村,永和镇新光村、胜利村实施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通过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脱贫。三是基础建设支持。落实各类专项补助资金,推进全区易地搬迁、彝家新寨、危旧房改造、集中安置点建设等,切实为当地群众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住房新(改)建、饮水安全工程等。四是教育医疗支持。组织16名骨干教师到金口河进行支教,缓解了金口河教师紧缺的压力;通过组织“假日乐园”夏令营、实施“励志成长计划”等方式,从精神上、物质上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奖励,开阔其视野,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组织10名医生到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挂职,帮助金口河开展医疗机构达标创等和公共卫生创建工作。五是加强智力扶贫支持。创新“扶智”“扶志”的形式,通过创办农民夜校、开展“五星文明户”评选奖励、实施“贫困家庭振兴计划”、开展“一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了“1+1+N”传帮带行动等方式,激发了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移风易俗,帮助摒弃“等靠要”思想,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帮扶隊”。

3.定点单位支持帮扶“化瘀”。一是强化人才支撑。2014年以来,7个定点帮扶单位先后派出61名驻村干部,广大帮扶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走村入户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提供智力支持。各定点单位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定点扶贫工作内容,开设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班,培养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引导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项目支持。各定点单位以脱贫立项目、以项目抓管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路桥、卫生、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养蜂产业、多肉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农产品加工业(红薯麻糖产业),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

(六)坚持压实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金口河区牢固树立关键在落实的理念,把激发动力、压实责任、严格问责作为重中之重,以最强的担当、最严的纪律、最好的作风,坚决打赢高质量脱贫摘帽攻坚战。

1.“四绩比干”励志。实行微信亮绩、抽签述绩、影像比绩、领导评绩“四绩”工作模式,建立区乡村三级微信群,每天发布脱贫攻坚工作动态,每季度随机抽取4个乡镇、部门进行脱贫述职,并以图片形式进行辅证,由县级领导点评、群众打分,在全区形成比着学、抢着干的良好扶贫氛围。

2.“悬帽攻坚”选贤。坚持把脱贫攻坚的战场作为识人选人用人的赛场,拿出部分县级机关和乡镇科级领导岗位“悬帽”,择优选拔任用一线综合素质好、业绩突出的扶贫干部,公开选拔 “四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集中表彰担当作为、励志脱贫“双百模范”,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情和斗志。

3.“现场验靶”考核。每季度对照“作战图”和“进度表”,对脱贫攻坚工作质量进行现场“验靶”,成绩好的授予流动红旗,差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3次被黄牌警告的“一把手”引咎辞职。

4.“护根行动”夯基。出台《进一步关心关爱干部18条措施》《村组干部脱贫攻坚激励办法》《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干部处理办法》《脱贫攻坚十条铁律》,有过同罚、有功同奖。深入实施“护根”行动,突出抓好省委巡视、市委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

三、乐山市金口河区扶贫开发的收获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的金口河实践,让精准扶贫深入人心,为金口河区的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凝聚了党心民心

金口河区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区头等大事,从区委到乡镇党委再到村党支部,层层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落到实处,党员干部下乡入村推项目、走村入户讲政策、挨家挨户解民难,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几年的攻坚,干部与群众更近了,群众对党的感情更深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了。

(二)惠及了广大群众

金口河区牢记总书记“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户一人”的殷殷重托,不分贫困村、非贫困村和贫困户、非贫困户,全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公共服务得到了大幅改善,农户的住房、教育、医疗得到了全面保障,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空前高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历练了党员干部

几年来,全区干部几乎没有节假日、星期天,“舍自我小家、顾穷困亲家”已成潜在意识,“你今天去下村扶贫”已成习惯问候,大家用滴水穿石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党的“形象指数”。在脱贫攻坚中,干部感知了百姓苦、说会了百姓话、办好了百姓事,思想上少了一些“渣子”,能力上多了几把“刷子”,行动上除了一些“矮子”,锤炼了一支特别讲政治、特别能担当、特别重实干的干部队伍。

(四)破解了疑难问题

通过基础大会战,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公共服务等“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产权流转,缓解了农村“无人种地”的问题;通过政策兜底,解决了“鳏寡孤独”等农村“边缘化”人群“无人管”的问题;通过不断选任干部和下派“第一书记”,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的问题;通过全覆盖帮扶,化解了很多闹访缠访的农村历史遗留问题。脱贫攻坚促进了农民思想的大转变和精神面貌的大改观,实现了农业农村大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大和谐。

四、乐山市金口河区扶贫开发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现代农业起步迟,带动能力不强

一是现代产业基础薄弱。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金口河区现代农业起步迟,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少,已有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能力还需加强。二是完整产业链尚未形成。农产品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精深加工能力缺失,没有中大型加工企业入驻建立生态食品加工业,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特色品牌打造需进一步加强。目前金口河区老鹰茶、乌天麻、高山食用菌、永胜腊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在本地知名度较大,但农产品营销体系尚不成熟,产品包装档次较差,销售渠道单一,产品走出去有一定困难。

(二)励志扶贫尚有差距

一是新事物新觀念接受程度差。目前留守农村的农民绝大多数是老人,年纪偏大,文化程度较低,陈规陋习难以纠正,对新事物、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抱着怀疑态度,不愿尝试。二是贫与非贫之间存在矛盾。在近年的脱贫攻坚推进中,非贫困户较贫困户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差异较大,让部分非贫困户群众造成心理失衡,给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带来新的矛盾和挑战。

(三)乡村振兴人才匮乏

一是行政编制少。金口河区行政人员编制总量小,全区仅有400余个行政编制,区级部门编制平均不足5个,难以保证乡村振兴力量。二是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因区位和交通等因素,干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口河区脱贫攻坚干部人才总体支撑不足。三是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旅游、城建规划等扶贫开发专业人才及各行业高精尖人才紧缺。四是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现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党政干部中复合型人才数量少,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层次较低,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发展力量较弱,引领乡村振兴后劲不足。

五、奋力推进乐山市金口河区的全面振兴

习近平同志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实现金口河全面振兴的漫漫征途上,脱贫摘帽只是奔康路上的第一站。下一步,金口河区将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坚决消除贫困,奋力推进金口河区的全面振兴。

(一)坚持标准不降,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全域奔康,科学研定脱贫摘帽后巩固提升计划和乡村振兴计划,保持工作力量不削弱、利好政策不偏移、资金投入不减少,调动全区力量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咬紧牙关坚决啃掉“硬骨头”,彻底斩断“穷根”,让贫困群众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二)坚持长效推进,全面筑牢返贫防线

利用“六有”大数据平台,全面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情况,科学评估检测脱贫成效,本着“扶上马、送一程”原则,继续在稳定增收、安全饮水、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和基础设施上持续用力,坚决防止政策“缩水”,确保贫困群众能脱贫、不返贫、可致富。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夯实脱贫根基

始终保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定力,围绕“生态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这一主线,大力实施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提升、全域旅游突破、交通走廊建设、美丽宜居城乡建设、深化改革攻坚、党建强基固本“七大行动”,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增长极、加快建设乐山西向开放门户区,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新成果,奋力推进金口河区的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杨   静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背景下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研究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