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莉 张学艺
摘 要:井研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乡村规划引领不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整治基础不牢、乡村建设氛围不浓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完善规划、突出特色,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内外兼修、和谐共生,注重乡村建筑改造;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加强领导、宣传引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关键词:美丽宜居;乡村振兴;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1.00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1-15-0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有利于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而且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井研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根据2018年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美丽四川 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8—2020年)》,井研县按照“统筹布点、整合资金、重点打造、全面推进”的思路,遴选了10个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9年,井研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井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位推动,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美丽四川 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8—2020年)》,切实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了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措施到位。二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了井研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井研县委乡村振兴办,建立井研县乡村振兴行动指挥部,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也相应健全了领导机构,细化工作目标,形成联动机制,示范村建设工作进展順利。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先后出台了《“美丽井研.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井研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井研县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示范村及推进厕污共治工作方案》《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制定考核办法,强化督促检查。2019年3月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县乡村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先后5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研究部署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工作。
(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推进“全域无垃圾”和“乡村振兴五净”活动。围绕全力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和1个先进乡镇、10个示范村的目标任务,按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求,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三大革命,净化乡村环境。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模式,实现了全县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新建、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池3700多个,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70%,村保洁员实现全覆盖。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集益乡幸福村等4个村完成标准化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亭、垃圾收集车等环卫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河道、库塘、沟渠等水体清淤治理;启动75个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共涉及全县25个乡镇、54个村,惠及3500户、12200人。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到42个。推进农村“公厕革命”和农户无害化厕所建设,整体推进“厕所革命”示范村14个,完成“厕污共治”新(改)建任务4140户,完成集镇、市场、行政村公厕改造任务133个。二是实施村庄改造,提升村容村貌。以乡村振兴规划试点示范乡村和“一路一环”农房风貌改造区为重点,拆除农户违规建筑,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同步实施,推广农村特色民居设计,改善农村住房居住功能。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分别成立党员先锋队、群众工作组、项目推进组、质量监督组、环境提升组,包村包户引导群众开展个人卫生干净、居住环境干净、房前屋后干净、公共卫生干净、村容村貌干净“五净”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三是开展绿化美化,丰富田园景观。在乡村道路两侧,栽种樱花、海棠、紫薇、杜鹃、斑竹,播撒格桑花、百日草共计15万余株,丰富了乡村田园景观。
(三)产业培植不断增强
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一是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显现。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示范村在巩固提升粮油、柑橘、畜牧、水产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通过扶持发展、示范带动,油茶、藤椒、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取得实效。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集种植、加工、经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经营模式、经营结构不断优化,品牌优势逐步显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84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6个、国家级示范社7个);首件地理标志“井研柑橘”商标注册成功,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62个。三是产业发展基础得到改善。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发展了一批种养殖示范基地,建成柑橘标准化科技示范园、物联网示范基地、种养循环园、渔业主题公园46个,建成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小区)145个、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9个,建成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65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以新品种实验示范、农业科技推广、集约化经营服务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纯复乡田家沟村利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推进乡风文明创建;高凤乡建国村成立曾家山公益基金,累计捐资金额达20余万元,资金用于村内公益事业;集益乡成立“乡镇党校”“乡村振兴学校”,开展干部培养和技能培训;竹园镇高石坎村通过“十星”评定,全方位提升村民素养。高凤乡建国村建设曾家山文化广场、“家风家训”文化长廊,突出“三马”文化,弘扬“三马”精神;竹园镇高石坎村3D墙绘彰显乡村特色,深受群众的喜爱;王村镇突出“家”文化,汇聚乡村正能量。通过文化引领,提升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品位。
二、当前井研县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规划引领不强
受技术力量、设计经费、编制时间等因素制约,乡村规划整体水平不高,规划的针对性不强,部分示范村甚至没有像样的规划。一些村庄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挖掘不深、融合不够。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村庄整体创建水平不高,建设模式也较单一。如村庄文化、民风民俗体现不充分,村口少有标志性景观;村落建筑改造修缮缺乏差异性;农村旧房改造多采用“穿衣戴帽”的方式,过度关注外观,而忽视了民居的多样性。部分群众对规划缺乏认同感,规划的引导、规范、控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规划的执行力。
(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基础建设、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等都需持续投入配套资金。资金来源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因素,表现在:一是向上争取资金难。虽然从中央到省相应配套政策和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空前加大,但是分配到每一个乡村后却是杯水车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井研县财政困难,除保证足额配套到位外,难以投入更多建设资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难以形成资金的导向和聚焦效应,精品村、示范村打造成效不明显。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多数是公益性项目,没有投资回报,因而难以吸引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便如农业、旅游业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难以有效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四是资金渠道拓展难。井研县大多集体经济薄弱,专业合作社实力有限,农民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显。
(三)环境整治基础不牢
环境整洁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巩固环境整治成果,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环境卫生保洁难。乡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塑料袋、农膜等引发的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环境卫生保洁不理想,河道垃圾污染,垃圾乱倒,柴草乱堆,路边、村边、田边、塘边、房前屋后垃圾时有所见。二是垃圾分类推进难。垃圾分类处理运行资金欠缺,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不健全,仍存在将已分类的垃圾又重新倒在一起轉运的现象。三是乱搭乱建制止难。农村乱搭乱建等情况较为突出。四是生活习惯改变难。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生活、卫生中的不良习惯制约了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
(四)乡村建设氛围不浓
部分乡镇干部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认识不全面,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内涵和标准认识比较单一,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系统研究、协调推进、整体突破的认识不够;一些村干部知识、能力储备不够,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主动性、持久战精神不足;部分群众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认知度、认同感不高,内生动力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和发挥,导致政府既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导者,又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者。部分乡镇村存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慢、不平衡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井研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坚持“统筹规划、抓点带面、群众自主、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抢抓中央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战略机遇,对村容村貌、人居环境、产业培植、民主管理、群众素质、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让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一)完善规划、突出特色,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坚持全面规划的理念,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井研县争创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和建设四川省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相结合,融入县域发展的大格局。一是规划先行。学习浙江省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做法,借鉴桐庐县“四美三宜”(“四美”即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规划理念。在规划中让村民参与全过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村民真实需求,增强村民认同感。二是突出特色。按照四川省制定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根据村庄实际因地制宜,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挖掘和保护古民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努力彰显乡土、山水和地方人文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三是产村相融。美丽乡村需要有美丽产业,要以增加收入为核心,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绿色、生态建设为着力点,打造绿色、健康品牌。盘活集体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沿线精品工程,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特色村庄。以产业为依托,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激发和增强农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内生动力。
(二)内外兼修、和谐共生,注重乡村建筑改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井研县农村基层建筑规划建设人才匮乏,真正懂得乡村建筑规划设计的人员不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体现乡村美感、本地特色、乡土风味,需要具体的建设指引。第一,乡村建筑改造要保留乡土性和原真性。乡村民居建筑承载着能代表本地建筑风格的各种符号,有着属于这个区域的文化基因,房屋的设计、砖瓦的颜色、窗户的样式、墙面的材料、院落的布局都体现着某一个时期的建筑智慧,在改造中要延续这种精神,守住乡村建筑改造的底线。第二,乡村建筑改造要注重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传统改造要坚持修旧如故,对老建筑进行望闻问切,保留哪些?拆除哪些?改造哪些?搞清楚后再做决定。拥抱历史,我们需要分析;拥抱未来,我们需要创意。要以纯朴的、乡土的材料和手法去进行新与旧的嫁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与周边环境协调,回归原真乡村田园生活状态。第三,编制适合井研县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导则。总的原则是:一要有区域分类。针对不同地域,对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定位。二要有内容管控。建设错误的要明确禁止,具体怎么做要有指导,给一个明确的方向。比如:村庄建筑的色彩、材质、造型;村口整治、活动广场、庭院环境、村庄卫生、村庄绿化、村容村貌;村庄主干道路与次干道路的硬化,村庄步行小路的设计,村庄内的河道、水库、水塘整治,所有这些都要有具体的指导意见。要制定一些具体的参考数据,比如设计平面图、效果图、实景图和供选原材料、工程造价等。
(三)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农民筹资筹劳、政府以奖代补、部门项目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抢抓中央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的重大机遇,着力开展四川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争取更多项目支持。一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水利建设、农业开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做到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进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筛选有条件的村组,积极围绕特色农业、文化民宿、体验休闲、生态观光、古村落建设,特别是井研县的雷畅故居和熊克武故居、“红色记忆”成都战役·首战遗址、研溪湿地文旅休闲、井乐大道景观工程等,要梳理和包装项目,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凤乡引进在外乡贤回乡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家乡的经验值得井研县推广。三是引导村民自己投入。引导群众围绕住房、改圈、改厕、清洁能源建设等加快投资建设步伐,通过项目支持、财政资金奖补、集体资金投入、群众筹资投劳等多种形式解决好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公共设施建设问题。四是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重点在公共设施、产业发展、绿化美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细化政策标准,既体现普遍性又兼顾灵活性,对群众有积极性、具备工作基础和资源禀赋较好的村组给予重点倾斜,有效发挥优势村组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促进人居环境改善
习近平總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环境整治不管是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的有效路径。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一是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开展全域清扫行动,发动群众开展房前屋后整理和公共区域保洁,共同建设宜居乡村、优美乡村、洁美乡村。二是持续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大力推广“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微动力耗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三是持续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按期完成14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6个沱江流域“厕污共治”示范村建设任务和“千村示范工程”75个示范点的建设目标。四是加快推进农业废弃资源利用,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畜禽粪污、农膜资源化利用。五是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六是以点带面,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美丽庭院”“五净”活动评比,创建美丽宜居乡村。
(五)加强领导、宣传引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农民主体”原则。一是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乡村振兴及幸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各乡镇、村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督查推进。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按照“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节点化”要求,实行目标考核、挂图作战,定期督查通报,确保取得实效。三是宣传引导。广泛宣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四是深化改革。推进城乡配套的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五是凝聚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要组织农民代表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让农民成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体,努力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只有坚持“农民要什么,我们干什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广大农民才会更有获得感、更具幸福感。
责任编辑:康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