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荣
摘 要 生物高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量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知识,已经成为生物复习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信息技术在生物高考复习中优势切入,从构建三维导图、分析图文图表、辅助实验设计、规范答题效果这几方面出发,研究生物高考复习中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措施,以期为生物总复习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技术 生物 高考复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高考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属于命运转折点,对未来发展与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高考前生物复习是提高生物成绩的最后活动,所以需要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复习方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巩固学生生物基础知识,加强知识拓展,培养学生审题意识,以此让学生能够在高考解题过程中,不会产生过错与疏忽,实现整体生物成绩的提高。
1信息技术在生物高考复习中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中重要技术,受到了社会与广大师生的认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内容多样。信息技术种类众多,形式多样,在复习中教师能够利用视频、图片、图表、音乐等方式,为学生直观展现出复习重点,可提高教学效率。
(2)主题鲜明。在生物高考复习之中,由于精力有限,时间紧迫,知识过于繁杂会为学生带来过多压力,而传统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教师通常要在课堂中讲述众多内容,加大了复习难度。而利用信息技术,可分析生物知识重点,以实现针对性复习,不仅可将学生学习负担减轻,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2生物高考复习课堂中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措施
2.1构建三维导图
在高三生物复习之中,教师通常仅在原有教学基础上以板书与教师讲解形式进行知识巩固,此种方式十分单一,导致学生课堂中不可避免出现走神、溜号等情况,难以达到原有教学效果。因此,为改变传统复习模式,教师在复习每一专题之前,都应当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生命现象、概念、生理过程等,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加深对原有知识体系中表象、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理解,并根据已完成知识网络构建相应思维导图。
如,在进行光合作用及细胞呼吸专题复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后,已经对专题知识从原本的认知层面提高到运用层面上,教师可让学生先将知识点整理出来,并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联系知识点横向与纵向关系,让学生尝试建立概念图。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后,教师可将其导入只多媒体中,使学生之间对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思考导图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以串联知识点,加强对知识的内化。常见导图如图1。
2.2分析图文图表
在近几年高考中,生物试题图表化为重要忒点,在考试说明中对此具有明确要求,学生应当掌握正确分析理解生物图表、图解等内容及意义,并可可使用图表方式描述实验结果及生物学现象。典型图表试题以图像或图表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依据图表属性可将其分为生物原理图表、遗传图表、生物構成图表、曲线、实验流程图等,在解答图表过程中,需要做好图文转换工作。而学生解决此类实体,其基本模式是“解读信息+生物能力及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图表信息,掌握解答图表生物题的方式,则应当在复习过程中,以制图软件进行图表或图形制作,有效节约板书时间,且具有较强示范性与规范性。
如,在进行有关“酶”的复习时,学生易将DNA聚合酶、DNA解旋酶、DNA连接酶、RNA合成酶、R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部位、作用底物、形成产物等混淆,难以有效区分。此时,教师可利用软件为学生展示各种酶的动态图,可让学生对自身知识漏洞加以完善。并且,再根据题目信息对图表加以分析,以生动方式为学生直观展现出来,可有效突破图表、图文等题目的难点,让其乐于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教学效果。
2.3辅助实验设计
在生物课程标准之中,要求提升学生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加强实践活动及实验教学。而在高考生物复习中,由于时间较为紧张,难以让学生全部进行动手实践,以提高实验效果。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中邀请一名学生模拟实验过程,通过视频将其录制成微课,呈现在课堂上,进而让学生对此实验严谨性进行质疑,以提出自身改进方案,加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如,某学生拿一段玉米胚芽鞘,将顶端切去2mm,上、下端放上琼脂块,上端琼脂块含生长素,下方则不含生长素(图2甲),胚芽鞘形态学朝上。一段时间后,可发现下端琼脂块中也会出现生长素(图2乙),此学生就实验获得以下结论:下端琼脂块中出现的生长素源于上方琼脂块,胚芽鞘中生长素只能以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提问学生,“实验设计严密性如何?以结果推理出的结论是否严谨?若想对结论正确性加以验证,应当对实验方案怎样改进?”
学生经过思考后,分析出此实验并未设置对照组,应当增设胚芽鞘形态学朝下实验,才能保证上述结论正确性。并且,教师在完成此实验后,可将其设置成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联系,如下:
某学生以一段玉米胚芽鞘为研究对象,将顶端切去2mm,上、下端均放上琼脂块,上端琼脂块含有生长素,下端则没有,胚芽鞘形态学为上端向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在下端的琼脂块有生长素出现,此实验后,学生可获得结论:(1)下端琼脂块中生长素源于上端琼脂块;(2)胚芽鞘中生长素只能以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关于此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设计严谨,结论正确。
B.无法从实验中得出(1)和(2)结论。
C.此实验正确结论是(2)
D.若是增加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向下实验,可推理出(2)结论。
通过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教材技能,展示实验设计与结论评价,可考察学生能否全面分析实验评价,以掌握正确生物探究流程。
2.4规范答题效果
在生物高考中,愈发重视对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特别是对于非选择题,更是十分明显。而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在此部分内容获得较高分数,其主要是由于无法依据题意对题干中信息进行科学判断,缺少文字规范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如何规范答题。现阶段,各学校基本已经实现网上阅卷,此时教师可利用Interet截图能力,截取典型规范答案及不规范答案,将其进行整理,作为试卷讲评的依据。
试卷讲评中,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展示出两种典型答案,让其直观了解不规范与规范答案之间的区别,让其自己发现不规范答案的地方加以点评,重点分析,让学生对此进行分析,了解不规范答案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分析后,可明显看出学生常出现错别字、书写符号不规范、错误表达专业术语、看错题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错别字。经常讲神经递质错写为“神精”递质,类囊体薄膜错写为“内”囊体薄膜,斐林试剂错写为“菲”林试剂,双缩脲试剂错写为双缩“尿”试剂;(2)书写符号不规范。题目中序号图形是①②③,但是,学生回答中,将其写成一、二、三,遗传系谱图中,将“P, ,F1”等符号错写或不写;(3)错误表达专业术语。生长素调节两重性错写为“双重性”;(4)看错题。题目中是刺激某点后膜内点位变化,却将其看作膜外点位变化。
为减少上述情况出现,首先应当回归教材,巩固复习书中专业术语,并调整应试心态,以冷静态度面对考试,合理分配时间,并在阅读题目中,用笔将题干中關键词画出来。将信息技术与上述方法相结合,可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能够主动发现生物复习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实现规范性答题。
3总结
总之,随着教学条件提高,现代教学通常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实现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生物高考总复习中更应如此,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在复习中具有内容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特点,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依据学生学情,正确应用信息教育技术,以实现良好复习效果。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282)。
参考文献
[1] 冯美文,金琳.微课在高考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9):330-331+342.
[2] 张登华.“问题情境化”策略在高中生物学复习中的应用——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例[J].生物学教学,2018,43(08):32-33.
[3] 祁大林.生物高考复习必须关注:抓“纲”、固“本”、研究“题”[J].中学生物教学,2018(09):62-64.
[4] 李琳.高三生物学二轮复习中原创试题的命制——以“病毒重建实验”为例[J].生物学教学,2019,44(0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