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浙江省宁波市经济活跃,拥有众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面对国内外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宁波的企业遇到很多困难,也承受着压力。
复工复产以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政协主席徐宇宁调研了许多企业,对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感同身受。宁波市出臺了多项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也在寻求自救,甚至逆势发展。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徐宇宁表示,“实践证明,相对外部环境的制约,主动转型升级、苦练内功,才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力量。”
徐宇宁: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国内发展所面对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宁波制造业、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又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201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70.3亿元,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经济外向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达79.8%、51.7%。
当前,受境外疫情影响,企业主要面临稳订单压力较大、国际供应链受阻等问题。比如,作为中国外贸环境方向标之一的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从1月3日1001.17点,快速下滑到5月8日的707.9点。特别是随着国外疫情的蔓延,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断供、国际物流中断、产业链断层的风险在加大。有企业人员表示,他所在的行业一些重要原料全国仅能支撑两三个月,一旦国外断供,就存在停摆危险。
针对上述风险,宁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化危为机,打出了一套畅通供应链、产业链、政策链、用工链、创新链、资金链等“六链”组合拳,有效帮助企业破解难题。比如,针对供应链、产业链的风险,宁波建立“领跑带群跑”的全链复产机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要素整合、供需耦合、技术配合机制,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
像吉利集团两天内就带动本地156家供应商全部复产,并新增了35家本地中小配套企业。针对外贸风险,建立稳出口、促内销协同推进机制,打造“网贸通”等数字展贸平台,发挥出口信保作用,支持企业打通出口堵点,3月份和4月份宁波出口分别增长5.2%和8.6%。同时创新拼多多、电商云等促销模式,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预计8500家工贸一体外贸企业全年新增出口转内销1600亿元。
徐宇宁:疫情发生以来,按照浙江省委部署的“三服务”活动,我调研了许多企业,对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感同身受。这次,中央的“六保”也包括保市场主体,我觉得这一招十分关键。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细胞,市场主体稳,则税收稳、就业稳、经济稳、社会稳,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恰恰是经济景气波动影响的直接承受者、是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影响的直接承受者,普遍存在经营活动中止或部分中止的现象,导致企业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资金链、原材料供应、产品市场需求、劳动力雇佣、物流等方面出现困难。
当前,我们要确保已制定出台的各项企业帮扶政策落地见效,让企业尽快享受政策红利,确保企业渡过眼前的难关。同时,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加强对政策实施的跟踪调研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制度供给,保持政策的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引导帮助企业化危为机,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徐宇宁: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里100多项惠企政策的基础上,精准对接宁波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具体有三个“力度”前所未有:加大降本减负力度前所未有。先后出台了32项惠企政策,扶持资金达168亿元,加上年初安排的465亿元减税降费计划,合计扶持资金达630多亿元。比如,我们在全国最早出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十八条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率先落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一季度减免社保费40.7亿元,惠及企业24.6万家;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2.5亿元,惠及企业8.9万家、职工142.5万人。
加大金融输血力度前所未有。从资金保障、降本减息、续贷展期、征信修复等方面入手,切实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的问题。一季度全市新增本外币贷款1438亿元,达到去年全年的70%,其中近八成投向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量翻两番,制造业贷款增量达到去年全年的2.8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达到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2倍。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前所未有。3月份,宁波在“稳外贸12条”的基础上,又及时研究出台了“稳外贸新10条”,提出融资、信保、通关、法律等10个方面的政策举措。比如融资,对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企业提供优惠信贷支持,争取发放贷款1000亿元;对中小微企业,全面降低融资准入门槛,实现“甬贸贷”全覆盖。在内销方面,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打造自主品牌,鼓励保险机构为出口企业转内销创设应收款险种。宁波不少外贸企业通过拓展线上业务、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实现了逆势增长。
徐宇宁:危中有机,事在人为。每一次危机来临,不同企业的命运截然不同,有的抓住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车,有的企业受危机打击一蹶不振。实践证明,相对外部环境的制约,主动转型升级、苦练内功,才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像宁波39个制造业“隐形冠军”不显山、不露水,却成了这次疫情期间“开疆辟土”的能手。
疫情之下,广大企业,一方面要增强信心向前看,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都给我们传递了非常鲜明的信号,那就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改变、坚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政策扶持的力度会加大、锚定全年发展目标的干劲要鼓足。另一方面,要静下心来向内看,广大企业要消除追求短期利益的浮躁情绪,敢于沉下心向核心技术发起冲锋,大力创新,拿出高质量的拳头产品。比如宁波的“隐形冠军”企业舜宇科技,一季度产值增长48.5%,这得益于舜宇30多年来对人才、研发的不断投入,目前其生产的车载光学镜头主要供应给奔驰、宝马、奥迪等知名车企,其生产的手机摄像头模组主要供应给华为、OPPO、小米等手机生产商,其生产的相关仪器产品主要供应给蔡司、奥林巴斯等知名光电企业,2019年实现营收378.49亿元,可以说舜宇是躲在巨人后面的巨人。
徐宇宁:现在,是企业生存十分艰难的时刻。建议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内的经济活动要进行有针对性引导、精准疏导和适度干预,千方百计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随着宁波市及时研究出台“稳外贸新10条”,宁波港各港口也陆续恢复正常运转。图/CFP
要畅通经济循环。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的同时, 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落实调整后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南,加快清理不合时宜的临时管制和不合理规定。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链、龍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和大中小企业高质量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这方面,宁波将重点围绕绿色石化、汽车、集成电路、高端模具、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建立完善产业链配套库,有针对性地引导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10条具有特色优势的标志性产业链。
徐宇宁到企业调研复工复产情况。
要继续“放水养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各项惠企政策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针对本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精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要大力度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等,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如宁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信贷利率持续下行,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低于去年同期、全省平均0.42和0.14个百分点。
要坚持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定居民传统大宗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积极拉动需求,尤其是要深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如宁波将通过深入实施提信心促消费行动、开展“千企万品”百亿云促销等活动,努力促进汽车、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提振发展餐饮业、文化旅游业,拓展下乡惠农消费。
要优化要素保障。一方面,要坚持政企联手,引进更多的创新机构、创新技术、创新人才,为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提升区域创新实力。像宁波累计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68家,已有6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其中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要深化“放管服” “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重大项目的资金、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等要素保障上进行改革探索。如宁波积极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3年投入133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加值居全省第一和第三位,去年制造业贷款比重达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