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青
摘 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事业既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管理教学是职业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以培养学生运用企业管理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对企业和企业各部门精确判断和管理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但由于学生缺乏对于社会的了解程度,所以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本文针对企业管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 教学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a)-0198-02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而为了提高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综合实力,则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增强企业资源利用率,提高企业内部工作动力。作为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培训基地,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尤为重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更加能够为现代企业输送高水平人才。
1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推进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经营与发展活动方式日趋复杂,而作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则应当加强市场敏感度,提高对于现代企业需求的了解程度,从而加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指培养学生对事物认知的全面性、正确性和深入性,以便于学生在未来就业期间,能够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当中,教师则应当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挖掘事物的本质,比如在学习到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课程期间,其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目标在于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则应当引导学生对改造成产方式进行觀察,并分析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解决,罗列其中存在的关联性和制约关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不仅应当提高学生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方向的洞察能力,更加应当增强学生对于企业内部工作细节的感知力,才能切实在未来职业生涯当中,更好的发挥管理职能,为企业经营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涉及所有的认知和智力活动,主要以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练习及规律性作为目标,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经营与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难免会遇到诸多突发事件,势必需要管理者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实现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当从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以及批判性入手,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当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以便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优化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教学体制当中自身所具有的主导地位,将课堂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用于思考,通过学生的提问与发言,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维方式,进而更加有助于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质量,而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提问过程中,随着思考次数逐步增加,思考深入不断加深,自身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并且通过自主解决问题后,还有助于增强自身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了在教学工作当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提高重视程度,挖掘课本知识内容重点,作为学习任务和目标,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
3 加强学生系统观念的培养
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企业管理学科更加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所以学生所学内容之间环环相扣,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应用发挥,而学生一旦在阶段性学习当中脱节,势必造成整体知识框架失衡,进而影响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当中,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系统梳理、思考,在繁杂的企业管理工作内容当中,快速抓住主要线路,以层级方式开展工作,循序渐进解决企业经营问题,比如在学习到全面质量管理章节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思维,将社会作为主系统,其中各个企业又作为子系统,从中分析双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的状况,而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各级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又作为子系统内部的主要成员,又可以深入分子其中内在联系。通过日常教学工作开展当中的有意识引导,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前瞻性。
4 积极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方式
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当中,虽然不同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生存环境以及体制机制之间存在差异性,但通过深入分析,其中依然具有一定规律,能够作为其他企业工作以及企业管理教学工作的依据,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当中,教师除却应当充分利用课本案例内容外,还应当主动探索,挖掘更多企业的典型案例,以便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积极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方式,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比如在学习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课程期间,企业制度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与发展水平,所以教师既可以在国内寻找优秀企业经验,又可以进行拓展,从国外企业的制度当中发现案例,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制度改革经验的比对和分析,从中引发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思考,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以及不同企业和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性,防止学生过度重视理论而与实际情况脱轨的问题发生。而在学习到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章节期间,由于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所以意识相对淡薄,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针对于此,教师则可以在社会热点事件当中挖掘信息和素材,尤其是一些劳动纠纷案例。
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多样,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当中,往往需要企业内部各级部门和管理人员互相沟通、互相配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针对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当中,则应当以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工作水平。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实战演戏,以类似沙盘形式,为学生之间提供企业竞争虚拟场景,教师通过自身对于不同学生的了解程度,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企业管理工作,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整体对策形成后,模拟实战结果,对于优胜团队应当采取奖励措施,而对于另一方同样应当以鼓励和帮助为主,将社会现实企业的管理工作模式告知于学生,以便于学生自主反思,通过实战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之间沟通更加融洽,班级体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快速形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配合能力,更加能够促进下一阶段教学工作良好开展。
6 结语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工作开展当中,应当不断调整自身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理念,以增强学生综合实力为目标,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为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张德辰.企业管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河南科技, 2013(24):249.
[2] 范博.如何培养学生在企业管理教学的综合能力[J].现代交际:下半月, 2014(8):169-170.
[3] 刘力.企业管理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探讨[J].职业, 2011(3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