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杰
摘 要 幼儿园自然场景化课程基于幼儿生活,从幼儿生活中熟悉的自然场景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强调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过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决定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之一,幼儿在自然场景中学习探究,教师应主动让位,把时间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坚持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关键词 幼儿园 自然场景 教师 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把“亲近自然,喜欢探索”作为科学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之一,并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如何推进目标的实现?某幼儿园根据广州市“文溪雅荷”幼儿园场景化课程的理念,利用“白云山桃花涧”开展自然场景化课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然场景化课程中的教师与传统课程中的教师相比,需要有新的角色定位,必须在发现者、支持者、观察者、促进者、监护者等角色中合理转换。
1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发现者
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已经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源于生活,教师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幼儿生活所处的环境,观察幼儿与生活空间各种自然因素产生的相互作用,从中发现教育资源、发现问题。
1.1发现适合幼儿的自然场景教育资源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场景当中,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至今,家庭和幼儿园场景教育普遍得到重视,而社区场景的教育资源还有待开发。自然场景是社区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儿亲近自然、培养探索兴趣最有效的途径。要有效利用自然场景教育资源,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咨询专家、资料查找等方法,收集接近幼儿生活、可以让幼儿近距离接触且适合幼儿的自然场景教育资源,形成自然场景资源地图,是场景化课程的基础。
该园地处白云山脚,徒步十分钟即可到达白云山风景区,云山八景之一的“桃花涧”常常被幼儿和家长列为周末活动的首选之地。教师对桃花涧实地考察后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其雅致的意境、有趣的环境、种类繁多的植物昆虫、各种桃树都蕴含着丰富教育资源。于是,幼儿园把“白云山桃花涧”作为自然场景化课程的活动地点。
1.2发现幼儿与自然场景互动产生的问题
幼儿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成人有现实的区别,在自然场景中也一样。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发现幼儿与自然场景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从幼儿的视觉去分析、整理自然场景中的教育资源。
调查研究法是发现了解幼儿与自然场景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生动有趣的调查问卷,不但能够分析出幼儿在场景中关注和产生探索欲望的焦点,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此自然场景的兴趣。在自然场景化课程实施之初,可以结合场景设计简单明了的调查问卷,让幼儿在与场景互动中去完成,然后教师从中整理分析,发现幼儿视觉下的问题。针对“白云山桃花涧”这一场景,教师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层次,通过“桃花涧的动物”、“桃花涧的植物”、“桃花涧我最喜欢……”、“我的大发现”、“关于桃花涧我还想知道……”等指向性或发散性问题,设计了《桃花涧寻宝大探险》观察记录表,并开展亲子活动,让幼儿到桃花涧游玩、探索,鼓励他们去发现、思考。请家长用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孩子的观察探究过程。在收集记录表以及家长记录的视频、图片、文字后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形成“白云山桃花涧”场景化课程的基本内容。
2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支持者
幼儿园在自然场景化中自主学习,离不开时间、空间、物资材料等因素,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合格的支持者。
2.1从材料上予以支持
幼儿的自主学习,需要相应的辅助材料。在自然场景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因其以“幼儿的问题为导向”的特殊性,材料的提供显得尤为重要,且更具难度。教师必须根据“问题”与幼儿展开讨论,提前做好“已知”材料的收集,同时,还需要按照自己的预测,做好“预知”的准备,从材料上为幼儿的探究活动给与足够的支持。例如,幼儿在“桃花涧寻宝大探险”中产生了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幼儿围绕“如何才能观察蝌蚪的生长演变过程”、“需要什么工具材料”等展开讨论并做材料准备。教师可以在幼儿准备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预设再补充一些材料,以满足到场景中进行深入探究的需要。
2.2从时间上予以支持
自然場景中的学习探究,是幼儿与场景亲密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为保障。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把时间还给幼儿,让他们自主支配时间,创造条件为幼儿预留深入学习探究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支持。
3教师是探索过程的观察者
幼儿在自然场景中的学习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有效观察对教育活动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3.1运用感官进行有效观察
在自然场景化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功能,在整体、小组、个体中有序切换,针对幼儿与场景、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对幼儿的行动、语言、表现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观察,并且通过表格、学习故事等方式对观察过程进行详尽的记录。从而了解掌握幼儿学习发展、探究深度、兴趣倾向等情况,推进自然场景中学习的开展。
3.2用心观察生成问题
教师对幼儿在场景中自主活动的观察,并不仅仅是单一的记录,更应该对现场所见、所闻用心去分析(下转第97页)(上接第72页),关注幼儿在学习探究中“对什么事物或问题感兴趣?”、“产生了哪些问题?”、“是否解决了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是否有进一步疑问?”等等情况,然后对幼儿的收获、困惑、疑惑、兴趣欲望等进行整理归纳,找出其共性和个性,与幼儿一同讨论总结,生成新的探究问题。在一次“桃花涧”户外探索活动结束后,大家带着捡来的各种叶子返回幼儿园,宇哲突然叫了起来:“我的叶子怎么出‘汗了?”教师引导幼儿都看看自己的叶子,于是宇哲一个人的“困惑”变成了所有孩子的“困惑”,装在塑料袋里的叶子为什么会“出汗”?新的“问题”也就诞生了。
4教师是深入探究的促进者
幼儿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孩子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教育内容具有“过程化”的特征。在注重幼儿过程性学习、强调行动性知识形成的自然场景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4.1在自主探究中旁观激励
自然场景中的学习,是源于幼儿与场景中的事、物、人主动产生互动的过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是绝对的主体。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从中掌握学习方法,建构新的知识。当幼儿的活动顺利进行时,教师必须管住自己的手和口,只需要安静地旁观、认真地倾听,跟随活动进程从幼儿的视觉去感受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语言甚至只是眼神的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就可以达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2在出现障碍时适时介入
随着幼儿在场景中自主学习的深入,难免会有遇到问题、出现障碍,甚至产生冲突寻求帮助的时候,这时教师适时适度的介入,对幼儿的学习探究可以起到充分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跟幼儿就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启发、鼓励,该出手的时候才出手,该开口的时候才开口,在关键时间轻轻地提一提、推一推,促进幼儿跨越障碍继续积极动手、动脑深入探究,直到找到答案或解决问题,充分享受探索过程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5教师是活动现场的监护者
自然场景化课程的实施地点具有特殊性,相比幼儿园常规教育活动,其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难度大幅增加。不但需要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做好风险评估,还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切实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5.1活动前做好风险评估
安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首要前提,由于自然场景化课程实施地點多在户外,安全保障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事先到场景进行实地考察,清楚场景的地形地貌、设施设备,对场景的安全展开详细而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场景的实际情况,避开场景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使活动安全有序。
5.2活动中做好安全监管
实施自然场景化课程,需要得到场景管理人员和幼儿家长的支持,并与他们做好细致的沟通,得到他们的协助。必须根据事先制定的安全保障方案,做好安全教育,教师、家长、场景工作人员三者紧密合作,分工到位、责任到人,确保幼儿的安全,使活动有效进行。“桃花涧”园区大且相对开放,有山有水高低不平,水中的蝌蚪更是幼儿兴趣的焦点之一,应针对性地增加人员对这一区域进行监管,确保活动安全有效。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师应充分挖掘自然场景中的教育资源,鼓励幼儿在大自然中通过实践操作去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做幼儿自主学习的发现者、支持者、观察者、促进者和监护者。
参考文献
[1] 林岚.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内涵、结构及特征[J].教育导刊,2019(06).
[2] 张琼.场景化课程:从问题到路径[J].教育导刊,2019(06).
[3] 埃里克·M.纳尔逊.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施——室外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