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征
一天,何女士发现五岁女儿的腿上发出好多红点,以为是虫咬的,并未在意。谁知第二天,孩子腿上的红点更多了,她急忙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患了“过敏性紫癜”……
刘先生发现儿子洋洋的双腿上有一块块的紫斑,开始以为是与同学打闹磕碰的,没太在意。后来,洋洋不时说肚子痛,腿上的紫斑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去医院就诊后,也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症,好发于2~8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居多;常以皮肤红点或紫斑为首发症状,多分布于臀部以下双下肢伸侧,对称分布,高出皮肤表面,用手按压不褪色。除皮疹外,部分患儿可出现腹痛、膝踝关节肿痛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血尿、水肿、血压增高等肾脏受损的表现。
绝大多数患儿病程较短,经过积极治疗和得当的养护,短则1~2周,长则1~2月,即可痊愈。有肾脏损害的患儿病程较长,可持续1~2年或更长时间,且易复发。
中医学称本病为“紫癜”,属于“血证”范畴,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的内因是小儿正气素亏,外因是感受外来邪气。出血量少者为轻症,出血严重伴大量便血、血尿、明显蛋白尿者为重症。通常,轻症以中医治疗为主,重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将本病主要分为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脾不统血证、阴虚火旺证四种证型。前两型起病急、病程短,紫癜颜色较鲜艳,属实证;后两型起病缓、病情反复、病程较长,紫癜颜色较淡,属虚证。
风热伤络证以全身紫癜散发伴痒感等为特征,患者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血热妄行证以心烦、口渴、便秘等热象明显为特征,患者舌质红绛、脉数有力;脾不统血证以面色萎黄、疲劳乏力、食欲不佳、头晕心慌等脾虚之象为特征,患者舌淡苔薄、脉细无力;阴虚火旺证以手脚心热、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阴虚火旺、阴津亏耗之象为特征,患者舌光红、舌苔少、脉细数。四种证型可分别采用方剂银翘散、犀角地黄汤、归脾汤、大补阴丸加减进行治疗。
【原料】 绿豆30~50克,薏苡仁15~30克。
【制法】 将绿豆及薏苡仁淘洗后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熬,待其烂熟成粥即可。
【用法】 每天两次,连服数日。
【适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伤络证或血热妄行证。
【原料】 马兰头全草60克,青壳鸭蛋2个。
【制法】上二味同煮,鸭蛋煮熟后去壳,再煮至蛋呈黑色即可。
【用法】 吃蛋喝汤,每天早、晚各一次,空腹食用。
【适用】 清热凉血,适用于血热妄行证。
【原料】 大枣15~30只,花生衣5~10克。
【制法】 将大枣、花生衣同放入锅中,加水约500毫升,用文火煎至100毫升,捞出花生衣。
【用法】 饮汤,也可食枣,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1~2个月。
【适用】 补血生血,适用于脾不统血证。
【原料】 黄鳝1~2条(50~90克),龙眼肉15~30克,党参、黄芪各10~15克,白术3~6克,当归3~6克。
【制法】 黄鳝去鳃及肠杂后洗净,与洗净的党参、龙眼肉、黄芪、白术、当归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熬煮一小时,稍加调味即可。
【用法】 随量食用。
【适用】 補脾益气,引血归经,适用于脾不统血证。
【原料】 猪(或牛、羊)大骨250~500克,大枣30~50克,糯米50~100克。
【制法】 将猪(或牛、羊)大骨洗净,煮2小时。去骨留汁,加入大枣、糯米,煮成粥即可。
【用法】 每天早、晚各服一次,连服一个月。
【适用】 补血生髓,适用于脾不统血证或阴虚火旺证。
【原料】 鹌鹑蛋2~4枚,龙眼(桂圆)肉10~15克,红糖5~10克,鸡汤或鸭汤适量。
【制法】 将鹌鹑蛋去壳,与龙眼肉、红糖一同放于碗中,加适量鸡汤蒸熟即可。
【用法】 每天早餐一次,经常食用。
【适用】 补气生血,适用于脾不统血证。
【原料】 鲜藕1000克,生荸荠、甘蔗、梨各500克,鲜生地黄120克。
【制法】 将荸荠洗净泥沙,去皮、切碎;鲜藕洗净,切为碎丁;甘蔗去节,切碎;梨削去外皮、去核。上述五味榨汁。
【用法】 每天2~3次,每次10~20毫升,连服数日。
【适用】 滋阴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阴虚旺火、热象明显者。
薛 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上海市首届中医药领军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副会长。
有的患儿因病情反复发作,会引发焦虑情绪,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心理的变化,进行安慰和疏导,身心并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大众医学202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