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森林旅游在活跃地区经济、拓宽群众收入、增加老百姓就业以及优化森林生态系统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规律及其承载力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还不够、受短期利益的诱惑等原因,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基于鹰潭市的地方实践,反思全域森林旅游的发展,重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和实践范式,从而对好的做法经验与成效进行总结,更好地推动我国全域森林旅游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鹰潭市;全域森林旅游;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揭昌亮(1984—),江西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经济。(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2019年)地区规划项目“全域旅游视角下的鹰潭市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19DQ31)
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森林旅游既具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它在活跃地区经济、拓宽群众收入、增加老百姓就业以及优化森林生态系统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但由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规律及其承载力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还不够,再加上目光短浅,受短期利益的诱惑,导致破坏严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鹰潭市的地方实践,反思全域森林旅游的发展,重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和实践范式,对于好的做法经验与成效进行总结,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推动我国全域森林旅游的良性发展。
一、鹰潭市发展全域森林旅游的基本情况
依托龙虎山景区,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强市,是鹰潭加快实现“小市大为,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鹰潭市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位于江西省东部偏北、信江中下游,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5处,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地质公园1处,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3A级以上金牌旅游示范点14个,乡村森林公园7处,森林旅游地总面积达68万亩,森林覆盖率58.2%。近年来,鹰潭坚持绿化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生态文化内涵,秉承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按照“多极支撑、南呼北应、城景一体”大旅游框架,打造了“一核、一圈、四线、多点”的森林旅游新体系,构筑了“山、水、城、村”多元业态、功能互补、城景互动的森林旅游新格局,先后荣获中国最宜居休闲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等一系列桂冠。2018年,全市森林旅游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8亿余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以全域旅游新思路,构建森林旅游新机制
鹰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鹰潭市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鹰潭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总体工作方案》,将森林旅游作为全域旅游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定位。并成立鹰潭市森林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的领导机制,务必实现森林旅游管理职能由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转变。
(二)以全域一体新定位,打造森林旅游新格局
按照“全域一体、改革创新、优化生态、小市大为”和打造“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鹰潭发展新定位,要把整个鹰潭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以全省多规合一试点为契机,编制《鹰潭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鹰潭市森林旅游发展规划》,在全市“一廊三区、四核多片”的大旅游发展框架下,全力打造鹰潭森林旅游“一核、一环、四线、多点”的新格局。
1.做强“一核”—上清国家森林公园
发挥上清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龙虎山风景名景区的优势,加快推进上清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森林公园与景区无缝连接,资源共享,景点互通,设施互通。按照《鹰潭龙虎山片区旅游概念性规划》启动上清至饶桥旅游公路建设,带动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溪国家森林公园冷水片区和耳口林场、冷水林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
2.建设“一环”—鹰潭城郊森林生态旅游圈
以信江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推进信江沿线休闲体验旅游带建设,通过建设沿江绿道、自行车道、特色码头和生态景观等,将鹰潭城区和城郊的梅园森林公园、鹰西湿地公园、白露河湿地公园等串联起来,建成全时空、全流域、全景观的信江森林休闲旅游带。
3.提升“四线”—上清至饶桥、贵塘、贵神、邓山四条公路
加快实施四条公路旅游绿道的提升改造,并延伸至冷水、双圳、三县岭、高公寨林场。全力推进公路沿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笔架峰县级自然保护区、贵溪国家森林公园、象山省级森林公园、白鸡峰省级森林公园和乡(镇)村旅游开发,形成全域化的森林旅游观光休闲线路。
(三)以市场运作新手段,增强森林旅游新投入
按照旅游管理权、经营权、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拓宽森林旅游投融资渠道,在龙虎山旅游集团下组建景点管理公司、资产运营公司、智慧旅游公司、营销策划公司等若干子公司,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形式参与森林旅游开发。支持森林旅游资源禀赋好的双圳林场、上清林场、耳口林场、西窑林场、高公寨林场建立森林旅游公司,进一步挖掘国有林场森林旅游的潜力,发挥国有林场在森林旅游中的主体作用。动员广大林农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利用承包林地发展直接为森林旅游服务的种植业、养殖业,建设“森林人家”100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叶、药材等商品和富有文化创意的森林旅游纪念品,扩大森林旅游内涵和外延。
(四)以生态文明新理念,拓宽森林旅游新体验
将森林旅游与建设“中华道都”、唱响“龙虎天下绝”的鹰潭旅游总目标有机结合,找准道文化与森林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加强森林旅游与道教养生的融合。按照“体验生态、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在43个森林公园、小游园内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徒步、野外体验的栈道、绿道、露营地等野外健身场所,建设森林旅游健身、娱乐等休闲设施,营建闻森林馨香、吸高氧空气、听松涛鸟鸣的森林氧吧,着力构建集吃、住、行、游、娱和文化、体育、保健、医疗等于一体的森林养生体系,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打造成人们的养生天堂。在2016年双圳林场被评为全国首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到2018年全市建成5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
(五)以信息网络新科技,推动智慧森林旅游新发展
依托国家智慧城市和国家信息惠民城市双试点,推进互联网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智慧化手段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善森林旅游景区(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在全域内实现了宾馆饭店和重点旅游乡村WIFI全覆盖。建立森林旅游个性化服务推荐系统,通过检索功能、在线咨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客服电话、服务软件等方式,根据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齐全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并及时推出相应的服务措施,满足游客的需求。大力发展“互联网+森林旅游”,加强与科研机构、旅游科技公司合作,进行线上线下旅游市场打造,实现竹笋、香菇、铁皮石斛、多肉植物等特色森林旅游产品网上销售超亿元。
(六)以兴林富民产业新业态,带动森林旅游增收新突破
围绕森林资源培育,加大各类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森林旅游范围。一是苗木花卉产业稳中的有升。全市绿化苗木花卉基地成园面积7.5万亩,有20多家苗木花卉企业在苗木基地设立了餐饮、农家乐、果园,将苗木花卉与森林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二是特色林果业持续扩张。建成油茶、雷竹、板栗、杨梅、葡萄、早熟梨等基地20万多亩,在带动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采摘赏花、生态休闲等森林旅游的同时,新增林下经济产值10 亿元。三是林下种养异军突起。全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50余家,棘胸蛙、雁鸭、蛇类养殖规模全省领先。种植铁皮石斛、草珊瑚、何首乌、金银花等中药材2万多亩。其中铁皮石斛大棚、崖壁、林下仿生栽植1.5万亩,并建立了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智能化良种培育室以及年产5000万株组培苗的工厂,形成集组培、研发、育苗、栽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规模全国前三,铁皮石斛成为我市标志性生态旅游产品。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打好绿色牌,念好山水经”,鹰潭市把发展森林旅游作为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国有林场转型升级、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重大成效。但同时,因为起步晚,基础稍差,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森林旅游顶层设计站位不高,谋篇布局不够
当前鹰潭市森林旅游正在从观光旅游向深度度假休闲游转型,但未依据鹰潭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森林旅游子规划项目,未深入调查分析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彰显地质地貌、动植物多样性以及文化相对独立性,缺乏对区域的全资源利用、全形态展现、全时段配置的谋划布局。目前各景点分散,开发处于单打独斗的初始阶段,发展也不平衡。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鹰潭市森林风景资源好的地区大都划入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如何引入市场机制,通过转让、流转、出租、参股发展森林旅游,既发挥国有森林资源经济价值,又利于国有森林资源保护和增值,实现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各地还在探索阶段。
另外森林旅游点涉及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甚至是宗教,多个部门管理,各自部门有自己的一套建设程序,没有相互协调发展。许多森林旅游点进行盲目开发,缺乏深入调研和全面的科学论证,不看市场行情,觉得能赚钱就想投钱试一试,造成看似森林旅游遍地开花,实则是一盘散沙。
(二)森林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质量不高
鹰潭市森林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线的偏远山区,道路交通条件是制约森林旅游发展的瓶颈。连接樟坪、双圳、西窑、文坊、冷水、耳口、上清等乡(镇、场)的南线道路贵西公路(贵溪至西排)、龚资公路(龙虎山龚店至资溪),仅改造后的贵溪至塘湾段通行条件好,其它路段山高坡陡,通行条件差。北线塔桥、三县岭、周坊、白田、画桥、高公寨等乡(镇、场),虽然从主要客源地鹰潭、贵溪、余江城区至各乡(镇、场)交通较为便利,但各个点之间相互连通道路等级低。各景点公共厕所、酒店、导游牌、游步道等公共服务设施落后。
大部分森林旅游景点没有导游或者导游专业素质不够,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介绍下整体情况,对鹰潭人文历史、景点特殊文化等挖掘不够,导致游客对景点兴趣缺乏,有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整个森林旅游大环境整体服务水平不够,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仅仅在消费生态,做不到以优质的服务让森林生态增值,以生态资源消耗为代价换取森林旅游利润。
(三)森林旅游投入机制不合理,缺乏投入长效机制
全市各森林旅游地大都是依托国有林场设立,除阳际峰自然保护区外,上清国家森林公园、贵溪国家森林公园、白鸡峰省级森林公园、马岗岭省级森林公园都是和林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林场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保护森林资源上,森林旅游开发投入的资金都是林场自筹,没有稳定的投资渠道,普遍存在重批轻建的现象。地方政府和上级林业部门没有将森林旅游景區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没有建立招商引资体系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参与森林旅游景点的建设和管理。
(四)森林旅游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储备人才厚度不够
森林旅游相对起步较晚,现阶段森林旅游主力军还是各国有林场,各国有林场刚从“卖木材”转变到“卖生态”上来,从事人员依旧是刚放下砍树斧头的林场职工、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和一些林农,相对而言,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加上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难免存在着思想保守、狭窄、观念落后等问题,他们对森林旅游市场培育、开发、宣传促销的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低下。身兼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等管理者和森林旅游导游于一身,难免混淆自身工作重点。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使真正的森林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
四、对策建议
鹰潭市打造全域森林旅游,必须破解以上突出难题。可以依托于鹰潭森林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建设。通过以下六方面进行努力,完全有可能实现后发赶超,弯道超车。
(一)强化森林旅游顶层设计
对接全市全域旅游示总体规划,在 “一廊三区、四核多片”的大旅游发展框架下,将森林旅游与红色旅游、农耕文化游、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鹰潭森林旅游“一核、一环、四线、多点”的新格局。
“一核”即上清国家森林公园(含天门山、圣井山、应天山);“一环”是以信江国家湿地公园、鹰西湿地公园、月湖岩湿地公园、枫山植物园、梅园森林公园为环状的鹰潭城郊森林旅游圈;“四线”是以鹰潭中心城区为中心,呈放射状的4条森林旅游精品线路。一是鹰潭—龙虎山—上清—耳口—冷水百里生态养生旅游线路;二是鹰潭—金屯—文坊—西窑—双圳(樟坪)避暑民俗休闲旅游线路;三是鹰潭—白鹤湖—塔桥—周坊—高公寨观花采果生态、红色旅游线路;四是鹰潭—洪五湖—杨溪灵溪花谷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多点”即围绕贵溪、余江城区和十大中心鎮,油茶、雷竹等林业产业基础,通过秀美乡村建设,打造一批“森林庄园”、“森林人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森林旅游,大力丰富鹰潭全域旅游的内涵。
通过旅游产品互补、旅游线路连接、旅游项目整合、旅游形象共建等手段,构筑以龙虎山为龙头,贵溪、余江为两翼,功能互补、城景互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大力提升森林景观质量
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理念,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和景观效果的森林群落的保护。通过森林抚育、补植阔叶树或彩色树种等方法,改造林相,着力建设景观优美、林相优化、生态优良的彩色健康森林,使广大游客在森林旅游景区能享受到“春赏百花、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亲冰雪”的四季美景。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在建设上清至饶桥、马荃至龙虎山的基础上,加快筹建天禄-彭湾-塘湾-文坊旅游公路、贵溪至港黄旅游公路升级改造、上万高速连接线、港黄至周坊至白鹤湖旅游公路、环白鹤湖旅游公路、洪五湖旅游公路、上清天师府大道、樟坪畲族乡旅游公路、环锦北水库旅游公路等森林旅游道路建设,完善森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国家A级景区创建,建立一批森林体验和休闲养生基地、森林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森林特色小镇,培育一批“森林庄园”“森林人家”等具有山野特色的森林旅游示范点。探索“森林+文化”的森林旅游新模式,开发一批公众参与性和文化体验性强的森林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创新发展机制模式
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主体选择的基础上,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开发建设,并建立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补偿机制,通过地方和省两级财政进行贴息补偿。鼓励经营管理主体以资源入股、租赁、委托等多种合作方式参与经营管理,引导“森林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引导和培育森林旅游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森林旅游精品基地和示范基地,引导推动龙头企业与当地林农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林农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鼓励林农利用承包林地发展直接为森林旅游服务的种植业、养殖业,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叶、药材等商品和富有文化创意的森林旅游纪念品,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全域发展,实现森林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充分挖掘鹰潭森旅游潜力,加大特色森林旅游产品的策划和推介,不断推出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森林旅游主题活动。利用媒体、网络、展会、宣传手册等各种宣传平台和途径,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行社的合作,加快森林旅游精品资源的输出和共享。同时,要加大森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吸收和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的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九霞,黄凯洁,王学基.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J].旅游学刊,2020,(3).
[2]王秋娜.三亚市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发展思路与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20,(4).
[3]李东和,蒋璐璇.论全域旅游的“四重四轻”——基于全域旅游发展实践的反思[J].旅游学刊,2020,(2).
[4]李雪芬.川东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1).
[5]张妙毅.乡村振兴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及启示——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
[6]孙云娟.湖北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实践研究——以咸丰县龙家界村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2).
[7]陈永乐.森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J].农家参谋,2019,(24).
[8]张梅.乡村振兴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路径和实践范式建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
[9]刘林.战略性耦合与结构性嵌入: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场域定位与实践逻辑[J].延边党校学报,2019,(5).
[10]谢丽琴.正江山林场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0).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