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
[摘 要] 城市交通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转移车辆,而是人员上的转移,具体来讲,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服务。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成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对城市交通规划做出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于智慧城市的交通规划来讲,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渗透是至关重要的,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 以人为本;智慧城市;交通规划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改进。对此,为了不断完善交通规划,给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各地城市也逐渐重视起了以人为本、智慧城市等理念的科学引用,希望能够以此来对交通规划作出不断优化,进而给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本文从不同层面入手,对以人为本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交通规划措施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中的交通与土地,以及自然环境、能源等方面存在的矛盾也得到了进一步突显。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现在的交通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第一,交通堵塞。这一情况在很多城市都有着鲜明体现,不仅会导致道路通行效率的大幅度降低,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合理运行带来诸多阻碍。第二,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大幅度增加。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讲,我国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第三,存在严重的交通污染。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加,很多城市都被交通污染困扰着。另外,石油能源的不断降低,也是当前应考虑的一个严峻问题。
1.公交优先对策
在道路系统中,公交优先的核心是为了使交通拥堵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对私家车的出行量作出科学管理,优先公共交通、低能耗污染小的一种出行方式。以此来为公交使用人员提供更迅捷、可靠的公共交通。
首先,应体现交通选择的多层次。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应整合现有资源逐渐构建出:以中运量、速度快的轨道式交通为主要支撑,以地面公交为主,有效辅助其他客运交通的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且还要实现与生态、环境标准的协调统一。公共交通的技术功能逐渐呈现出了大功率、低能耗、大容量等发展趋势,同时也产生了不同层次,且不同规模的城市公交系列,希望能够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提出的各项要求[1]。
其次,为乘客换车提供一定便捷。为了有效减少乘客换乘过程中的等候时间,应对多数车辆同一时间经过同一站点的时间表做出合理安排,通过公交路线的完善,以及起始时间信息表的制定与有效实施来为乘客提供更大便利。在行程开始之前,要确保为乘客提供的车辆、线路与时间上的科学合理性,在行驶中也要为乘客人员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播报。在市郊的火车站,以及一些大型地铁中转站附近进行汽车、自行车停靠场所的合理设置,为私人汽车、公交等方面的有效换乘提供一定便捷。
最后,完善公共交通专属路权规定的制定。为公交设置合理且专用的车道,这一公交优先的形式一般都适合应用到公交线路当中,针对客流量较大的路段,公交专用路的设立,往往都会减少其他车辆使用空间,基于此,行车环境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就是若遇到比较密集的交叉路口,或是较为繁华的地区,便难以将公交专用车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反向的专用车道,在具体使用期间,极易导致一系列的交通事故。公交信号优先。主要指的是对相应的交通权限实行优先。通过有效延长信号绿灯时间,以此来确保交叉路口地段,公交车辆的有效通行能够得到合理控制,由此也能够为公交专用车道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力保障[2]。
2.平静状态规划对策
首先,针对流量化管理来讲。交通环岛的所有入口都是单行道,能够实现对交叉口通行能力、车速的有效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区域的通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道路封闭的相关设施不仅是补充设施,也代表着禁止行驶机动车,这类设置在引用时,行人、自行车可以通行;其次,速度管理。社区道路,以及城市的支路等道路可以引用减速带,且还要辅以粗糙的人行横道,以及路边收缩等,以此来达到限制车速的目的。
3.慢性交通规划对策
首先,行人交通规划。一是要为人行道的使用权提供有力保障。在交通规划中,应将满足行人正常通行的一系列需求视为人行道的设计重点。严禁在空间不充裕的人行道进行公共设施的安设。在交通管理中,应避免各类车辆,以及小摊贩使用或者是占用人行道。二是优化设计行人过街道路。行人过街的道路通常都涉及到过街桥、斑马线等部分。其中,针对通道这一位置,要结合行人过街的实际情况来作出更完善的设计,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交换乘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在车道中间位置,进行待行空间的合理设置,以此来为行人过街的合理通过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行人交通安全设施的科学设置。一方面,进行行人过街指示标识的安装,进一步规范行人横穿车道的一系列行为;另一方面,优化行人交通安全设施的科学设置。简单来讲,就是在其中心位置进行护栏设置,或者是为行人过街进行相应保护设施的设置。针对隔离带的路段内来讲,其人行横道线一定要穿过相应的隔离带,以此来增强安全保障,除此之外,也能够成为车辆、行人间的保护屏障,以此来为行人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四是不断完善对行人、機动车的交通秩序管理。通过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来对行人,以及驾驶人员的一系列行为作出合理规范。为此,可以通过有效调动社会力量来进一步提升交通秩序管理水平,进而使得警员的工作压力可以得到有效减轻[3]。
其次,非机动车的交通规划。一是空间上要注重分流、分隔的有效实施。在路段上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隔离设施的有效设置,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给机动车、非机动车带来的影响。在大型公共场所的出入口位置,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指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且要强调该路段路边的非机动车车道不可占用,对于公交车辆应进行港湾式停靠。二是针对交叉口的设计来讲。非机动车的左转行驶,可以通过对专用左转信号的合理设计来给予科学规划;而针对直行行驶,应注重机动右转的专用车道,或者是专用相位的合理设计。而针对自行车的停车线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前置设计。三是针对停车规划来讲,应注重对地下空间的科学利用,对自行车免费停车场做出合理规划,尤其是一些比较大型的换乘位置,整合现有条件对非机动车的停车规划不断完善。
首先,要保持交通平等性。交通平等主要指的是在交通系统中,对于所有参与都要公平对待,公平占用交通系统是其重点。不同交通方式产生的效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占用的资源也是各不相同的,需要结合不同情况投入相应的社会成本。基于交通平等这一原则的考虑,在交通规划有效实施中,应对不同交通使用者各自拥有的通行权限、使用权,以及占用权的平等做出充分考虑。基于此来对交通结构做出不断完善,科學合理配置路网,进一步优化慢速交通与公共交通,以此来体现出对公平原则的坚持。
其次,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合理保护。在交通规划过程中,安全是要给予首要保障的,在行人、机动车辆,以及非机动车辆同时出现的交通环境中,若出现了接触性的矛盾,其中极易受到伤害的就是行人,以及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且极易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从首要保障人身安全的角度来讲,应将行人、非机动车人员视为需要着重保护的一类特殊群体。
最后,要重视交通绿色的低碳性。绿色交通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规划领域中的具体表达、落实,也是安全、低能耗、低污染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在此过程中,要将对“人、车、路”关系的协调处理视为重点,真正做到慢行交通、优先公共交通、控制小汽车交通,然后围绕以人为本理念来对城市绿色交通规划提供科学引导[4]。
综上所述,不同地域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基于因地制宜原则,将城市特色充分突显出来,还要对智能城市系统的不断优化作出深入探究。以往引用的交通规划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提出的各项要求,也难以给交通安全、环保,以及高效性提供有力保障。因此,为了取得更理想的发展前景,应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索出更新颖、更完善的智慧城市交通规划策略,为未来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敏,罗天麒.科技引领建设特色智慧交通[J].道路交通管理,2019(10):48-49.
[2]赵舒扬,赵东辉,喻华,孙国平.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交通应急平台建设[J].测绘通报,2019(S1):140-142.
[3]艾希,宋雨桐.智慧城市建设下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以贵阳市智慧交通建设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77-80.
[4]杜丹丹.以人为本智慧城市交通规划策略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4):85-86+89.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本部